白杨网
融合服务门户| 登录| [ENGLISH]

学术观点

高慧军、黄华津:防汛救灾中的舆论引导

来源:中国传媒大学 ?? 2020-09-21 ?? 浏览量:2411

 二、防汛救灾中的舆论引导分析

在防汛救灾中,做好舆论引导工作,使得舆情向积极正面、团结一心、风雨无阻向前进的氛围发展对于降低洪水导致的直接损失和灾害、避免和减少洪水引发社会上的次生灾害至关重要。此次汛情中,不同阶段引发舆情、引导舆情发展的事件存在较大差异,充分体现了社交媒体时代舆论引导工作的复杂性和关键性。

 1. 防汛救灾中的舆论整体发展

 一般来说,网络时代一个舆情事件从出现-爆发-回落的周期大致为一个星期,而多个事件的耦合或一个事件的推进可能会影响这个周期。对舆情演变“小幅波动-大幅拉升-高位震荡-缓慢回落”的四个阶段进行分析,6月28日、7月7日、7月20日这三个时间点发生了对整个舆论演化起关键影响的事件。

6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对防汛救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切实把确保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落到实处。在总书记作出指示后,各地区和有关部门加快采取系列灾害防御和应急救援工作,媒体对于防汛救灾的报道有了显著增加。从情绪走势上,可以很明显的看到,在6月28日以前,负面情绪占比较高,甚至恐惧情绪两度成为舆论场中占比最高的情绪;6月28日及以后,正面情绪成为主导,整个舆论场正能量更加充盈,总书记的指示和有关部门的举措通过全媒体传播扩散,人民群众更加充分的看到政府在防汛救灾方面的积极努力,整个舆论场对战胜洪水灾害的信心更加坚定。

图2 防汛救灾舆论场情绪演化图(基于清博舆情系统,6月1日至8月8日)

7月7日,国家减灾委、应急管理部针对湖北、安徽两省严重洪涝灾害紧急启动国家Ⅳ级救灾应急响应并增派2个工作组分别赶赴重灾区,7月7日后受强降雨影响,汛情形势更加严峻,7月12日国家防汛应急响应提升至Ⅱ级,7月13日第72集团军紧急出动奔赴安徽、江西抗洪一线。7月7日以来,全国灾情愈加严峻,而国家防办、应急管理部全国范围内的协调调动部署,解放军和武警部队积极参与防汛救灾使得整个舆论场爆发充盈的正能量,众志成城、团结一心、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得到极大展现。

7月20日,舆情发展处于回落阶段,而安徽王家坝开闸蓄洪、为牺牲的抗洪战士送行、欢送解放军和支援队伍凯旋又一次激发了整个舆论场。舍小家为大家、顾全大局、同舟共济、万众一心,主流媒体和自媒体通过现况直播、新闻评论、剪辑创作等形式展现了防汛救灾中的无私奉献和团结一心,为防汛救灾中融入更多暖色调,营造了风雨无阻向前进的浓厚氛围。

 2.负面舆情发酵与疏解

今年汛期较往年有一定的提前,自广西等3月25日达气象入汛标准,南方大部分地区4月入汛,发展到6月1日进入主汛期,已经有一小部分地区率先遭遇汛情并受灾,随着6月中旬多地迎来强降雨,主流媒体加强对洪水汛情的预警发布,部分自媒体开始制作一些反映洪水灾害的内容并在其中通过议程设置、事实裁剪等,着重突出对洪灾的预警、洪灾的可怕而刻意忽略政府部署落实防汛救灾的工作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会引导读者产生政府精力放在防疫而对洪水准备不足、面对汛情政府无能为力、不作为的观感。


图3 情绪分析图(基于清博舆情系统,6月4日至6月17日)

此类内容在网络上的过度传播导致负面情绪大量发酵,群众的恐惧、悲伤情绪一度成为主导。面对舆论场上过度渲染负面情绪的情况,必须发挥主流媒体的强大传播力,加强舆情跟踪研判,在群众担心、恐惧的时候主动发声、正面引导,通过融合传播和交流互动让正能量始终充盈网络空间,让群众更多知道党和政府正在做什么、还要做什么,坚定群众对战胜洪水的信心,稳定社会公众的情绪。可以看到,6月16日对政府防汛抗洪抢险救灾的报道和传播成为热门文章,社会情绪表现为正面积极为主的态势。

图4 社会情绪分析(基于清博舆情系统)

特别地,一小部分自媒体和个人通过编造信息、嫁接地点、剪辑视频等方式称某地发大水导致汽车房屋被冲毁、某地紧急通知预警大暴雨、三峡大坝扭曲变形、炒作中国防汛方式远落后于国外等等。这些谣言的传播消耗了舆论场中的注意力,也影响了部分群众的日常生活。对于这种极有可能对正常防汛救灾秩序产生一定影响,有关职能部门必须在第一时间进行识别、回应与处理。对于恶性的、需要屏蔽删除的谣言,在第一时间阻断传播后要跟进回应,不能简单的一删了之,要及时公开真实信息和证实为谣言的虚假信息并对谣言进行醒目标注,用准确的、有逻辑的、便于阅读和理解的语言回应谣言,说明真实信息。同时要增加科普内容的制作和传播,提高群众的科学认识和科学素养。

图5  谣言与辟谣信息(基于腾讯较真辟谣小程序)

中国传媒大学官方微信
中国传媒大学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