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校师生
融合门户
校外VPN
校园邮箱
OA办公平台
校外用户
考生
校友
访客
应聘者
旧版入口
首页
学校概况
学校简介
现任领导
党委书记
党委副书记、校长
党委副书记
纪委书记
副校长
校长助理
党委常委
学校章程
信息公开
数据中传
汇总标题
汇总大图
数据汇总
中传新闻
学院部门
党群职能部门
行政职能部门
直(附)属单位
教学科研单位
校园生活
信息化服务
设备仪器场馆预约
后勤服务
电话黄页
校历
校医院
心港湾
图书馆
人才培养
本科生教育
专业建设
教学成果奖
课程教学
实践教育
教学名师
通识教育
研究生教育
研究生管理服务
规章制度
电子成绩单
学位论文编写规则
学生选课
师资队伍
学历继续教育
国际传媒教育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
MBA人才培养
培训教育
白杨课堂
科学研究
科研学术简介
学术委员会
科研机构
国家级科研机构
省部级科研机构
其他高级别科研机构
校级科研战略机构
校级科研协作机构
校级科研创新机构
院级科研机构
学术期刊
科学研究处
科研学术
外围买球app下载
本科招生
研究生招生
培训教育招生
学历继续教育招生
国际传媒教育学院招生
国际预科招生
国际学生招生
MBA招生
MPA招生
职业教育国际(预科)招生
就业创业指导服务
合作交流
国际交流
国内合作
传媒大学教育基金会
教育发展中心
教育服务中心
人才培养
首页
人才培养
本科生教育
中国传媒大学现有本科生1.1万余人。学校目前设有覆盖文学、理学、艺术学、管理学、经济学、工学和法学等7个学科门类共91个本科专业(含3个第二学士学位),获批57个“双万计划”一流专业建设点。近年来,学校坚持“系统治理、创新驱动、交叉融合、特色发展”的理念,全面深化本科教育综合改革。创造性实施“四个一批”专业建设,即“关停并转一批、升级改造一批、重点建设一批、规划设计一批”,布局面向未来的智能传媒专业体系。推进“五个一流”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即“一流生源、一流师资、一流专业、一流课程、一流教材”,系统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践行“六个维度”育人模式,用马克思主义铸魂、用爱国主义强基、用人文素养修身、用国际视野拓界、用特色项目托举、用未来媒体创新。深化“人文为体、科技为用、艺术为法”的“新文科”建设范式,促进文理工艺专业交叉融合。持续彰显“上手快、筋骨壮、后劲足”的人才培养特色。
专业建设
教学成果奖
课程教学
实践教育
教学名师
通识教育
研究生教育
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教育起步于1979年,是全国最早开展研究生教育的单位之一。1981年,成为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98年被批准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1999年招收首批博士研究生,2024年招收首批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2001年,正式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行列;2011年,成为“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学校现有5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3个专业博士类别;1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14个专业硕士类别。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2个国家“一流学科”,新闻学、广播电视艺术学2个国家重点学科,传播学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互联网信息、文化产业2个北京市高精尖学科,新闻传播学1个北京市重点学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通信与信息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动画学4个二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继续巩固全国排头地位,设计学提档升级,与艺术学理论共居第一方阵,3个专业学位水平实现全国领跑。
研究生管理服务
规章制度
电子成绩单
学位论文编写规则
学生选课
师资队伍
学校现有教职工1969人,其中具有正高级职称371人,副高级职称616人,专任教师(含科研人员)1202人。学校拥有一批享誉国内外的教授、专家和学者,110余人次入选国家和北京市各类重要人才项目…,20余人次荣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国家级和北京市级教学名师奖,3人现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学校设立资深教授、白杨学者、青年拔尖人才等项目,支持中青年学术骨干脱颖而出;聘请众多大师、名家和学者担任名誉教授、特聘教授、客座教授或兼职教授,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日益提升。
学历继续教育
国际传媒教育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
MBA人才培养
培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