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艺术教育与实践中的新跨越——访外围买球app下载副校长廖祥忠教授

发布时间:2014-09-13浏览次数:2261文章来源:音乐传播

摘要:2013 年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学部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传媒大学具有传媒特色的艺术教育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在未来的发展征途上,希望、梦想、机遇与挑战并存。

    音乐传播:廖校长,您是我国数字媒体艺术学科创始人、资深动画及新媒体教育专家。我们在您开拓性的专著《数字艺术论》中注意到,您有专门的篇章系统地论述传统音乐与数字音乐。同时,您在《数字艺术论》的第十章“数字艺术的未来”中,阐述您的“天人相混、主客交融、授受一体”的艺术返璞归真的当代艺术观时,匠心独具地引用了《吕氏春秋·古乐·仲夏纪》中的“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是否可请您以教育家的视角,观照这种返璞归真的艺术观,谈谈它对我们传统的大学教育方式的改进有什么启发?您觉得,在我们的数字艺术教学实践活动中,这种艺术观能否直接转化为教育观?

    廖校长:其实,当时我可是没想到有这么高的高度,这都是你们给提上来的。当时我主要是想找一个好点的材料,来充实自己的论述。结果找到这一段,发现挺有意思的,深入理解后再一看,发现它的确是让人拍案叫绝。当时真还没有考虑得这么深,这么远。说到音乐教育观,恐怕我还是外行,从个人角度谈一下我的理解吧。我觉得,真正的音乐艺术一定要让人舒服、放松、共鸣,觉得哪儿都好,具有音乐美感,从内到外的美感,从眼睛到心灵的美感。我觉得真正让人舒服的就是心灵的美感,音乐就是那样的,是不是?那种回归的感觉是非常好的。

    我是在江西九江的大山里长大的,那儿离陶渊明隐居的地方不远。几年前,我回到那里,一人漫步在崇山峻岭中。我手里拿着一个小播放器,播放着清新、抒情的音乐。听着、听着,小鸟也在我的头上唱呀,叫呀,飞呀……我长那么大,从来没有对音乐有这么喜好的程度!小鸟在鸣叫,音乐在播放,我就席地而坐,尽情享受这人与自然的交响!我在那里坐了快一上午了,我老母亲进山来找我,寻思咋回事啊这孩子?我这才回过神来,怎么会几个小时就过去了呢?从来没有过这种感觉!只觉得哪儿都舒服,心情、精神特别特别放松。我想,这就是音乐与自然的融合触动了我。音乐和自然环境拥抱在一起,这种天人合一的感觉——人和音乐的合一、空山鸟语和音乐的合一,让我的心灵感觉和大地融到一起……我在竹林里,紧抱一柱青春向上的青竹笋,体验着生机之盎然、世界之秀美、天地之广袤,居然沉浸在三个小时的时光空灵之中!我知道,我进入了“忘我”的境地。平时工作的繁忙,让我很难进入这种境地,因为我是一个很“躁动”的人,因为太忙了,哪有时间去“忘我”啊!

    所以,我就想到艺术的回归的问题。后来,我又走了一段童年的山路,重温着童年时候的步伐,回顾着儿时的审美感觉。现在想想,小时候那是多么美啊!今天,也想回归,但是实际上是不可能的,只能把它寄托为一种遥远的心思,只能在偶然情感被触动时“回归”一下。

    后来我想,人对自然的回归,这个道理是永恒的。如果要谈到教育的话,我们要告诉学生,音乐要能使人产生这种震撼、这种美才行。那怎么才能做得到呢?我觉得就是——回归自然。不管是用什么传播手段,不管是与什么结合,它只是一种方式而已,能够随时随地打动人,那才是音乐。

    然后,要谈到互动的话,我想先谈的是审美的互动。我觉得,那还是取决于真正感动人的艺术作品本身、艺术的魅力,其他形式我觉得不重要,那些完全只是形式而已。再说到教育观,在审美教学过程中,一定是通过这种形式,让你能够更快、更方便地接触到这些,如此而已。对于作品的欣赏,我觉得还是靠心灵去感悟,如果仅是靠一种方式让人接受它,我总觉得差点意思。比如,有些美国大片,看第一眼的时候让人感觉很欣喜,但看过几部后,可能就让人觉得烦躁了,因为它没有美感,只有躁动的东西在冲击人的眼球,那有意义吗?有人喜欢那种躁动的音乐,对于那种音乐,我很难接受,我觉得那只是让人宣泄情绪而已,那种体验能有美感吗?很困难。

    我最近一直在研究教育的问题。我的判断是,再过几年,中国的教学方式会发生巨大的革命性的变化,甚至我们很多老师会退出课堂,会失业。为什么?就是因为MOOC系统的出现。我建议你们去研究一下MOOC系统——这个在线教育平台不得了啊!我以前觉得艺术教育可能离它会远一些,因为艺术需要体验,需要感悟,需要手把手传授。但是,外围买球app下载这些感知的东西的问题,现在看来都能够解决。

    所以,接下来我们可能要提出一系列的艺术学部的改革思想,其中对于本科的教学改革,其基本思路可能就是基于这个。我去年开始带着我的博士生思考一系列选题,主题就是警惕数字媒体时代世界教育霸权主义的出现。世界教育霸权主义现在很明显啊,比如说现在似乎就是美国那几所大学那几个课程在控制全球,似乎我们所有的人都在选择它的课程。自从我们动画学院有位老师在网上选择美国某大学的硕士课程并拿学位以后,我就觉得很吃惊!以前,线上教学是辅助性的,现在,线上教学居然能授予学位!为什么能够授予学位?因为它解决了一个重大问题——防伪的问题。因为以前没有防伪,对方无法判断到底是谁在线上答题,即使这边换了一个人它也不知道,也没办法。现在人脸图像识别系统出现以后,可以实现大数据系统实时搜索,让人根本不可能冒名顶替!结果,在线拿学位已变为现实,而且它的学费要比传统的通过课堂拿学位要低百分之八十,并且有同样的获取量,这样的话谁不拿呀?美国的几所大学冲向全球,我们中国的大学,如清华、北大也在闻声而动。我觉得在这方面,我们也必须要走。我觉得,我们艺术学部有两步重任,第一步呢,就是改变教育观,要把这个引入课堂;第二步,我们要做出我们的精品课程来上线,要引领,因为这是我们的角色和责任。现在第一步都还没走,你说我们责任多大呀。

这种教育方式、教育手段的革新,五年以后就会让人看到天翻地覆的变化。网上的互动,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而已。目前,我们有的老师上课时在“对牛弹琴”,那是不可以的。我们可以参照一下国外的一些名牌大学的老师是怎么讲课的。我给研究生上课,从来不讲知识点,在我讲了一个话题以后,由学生谈,谈完以后,我就告诉他们,外围买球app下载某问题去看哪本书。我觉得导师的责任之一,就是告诉他们哪本书可以找到答案,让他们自己去看,而不是直接告诉他们答案,这才是导师的责任,导师的能量。还有,如果学生的研究方案有偏差,导师也有责任明确告诉他这么研究肯定会有偏差。国外的某些课堂教育,他们有大量的后台准备。现在,外围买球app下载网上课程教师的备课量和讲课量,美国人一般做到二十比一,即,讲一个小时的课,他做了二十小时的备课量,大量的数据在后台,需要调什么内容、材料,随时可以调出来!那种课堂出现以后,再加上在线解答、在线提问、远程提问都能实现,那谁还会上我们的课呀?

    在我家乡深山里面,将来也会到处都有WiFi。假想一下,如果我在那里上课,该多有意思呀,我还需要到这里来吗?以前别人说面对面交流和电话交流、视频交流是不一样的,所以永远不能被替代。那我要说的是,将来一个系统出来以后,人们即使是天各一方,也能像现在一样,设置好一个场景,我们就在面对面,这个技术马上就会实现,还有什么解决不了?就我们现在中国大陆的教育而言,互动教育非常重要,而且是第一步,是现代教育最需要迈出的那个第一步,要由此改变传统教育观念。但是,面对线上教育资源的大量冲击,我们怎么应对呢?我们社会主义的传播学、新闻观怎么建立呢?都是大问题呀。我想音乐学在这方面没有关系,尤其是应用音乐这一领域,只要把它引入进来。电影学要把全世界最好的电影学课程接纳过来,这很快就能实现,这就是现实。将来的学校,肯定是优胜劣汰,少数学校存在,精华的越发精华,这是我的基本判断。这是一种整合,应对的是人们学习方式正在发生的革命性变化。

    音乐传播:“艺术学升门类”后,外围买球app下载获得艺术学全部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而成为非艺术院校中唯一拥有艺术学5 个一级学科博士点的高校。廖校长,在这非常闪亮的学位平台上,艺术学部将怎样来利用学部各门学科的理论、实践优势来强化中国传媒大学的“音乐与舞蹈学”学科的硕士、博士研究生的培养?

廖校长:刚才谈到的线上教学系统,那就是要和这结合得更紧。那不是试行的问题,是必须实行啊,全方位地实行才行。我们的导师要有这种思想,我们的课程体系要跟得上,内容更要跟得上。所以,在音乐学专业教学内容上,我们要面临与中央音乐学院这样的高校的竞争,竞争不能是同质化的,要寻找自己的特色化教学,这是第一点。在教学手段上,我们将要根据艺术教学的特长,去面对全球化的竞争,所以我们的硕士、博士研究生的教学必须要改变。我已经决心要启动——本科教育部分启动,硕士、博士生教育全面启动——这线上教学系统。一个是纳入进来,一个是我们自己的老师要组织好课程,要冲出去。这是一个很艰巨的任务。

再说到研究生的写作和创作。我觉得我还是个有激情的人,做事情,就得有激情,比如创作一部作品,包括我们研究生写文章,一定要融入感情去创作,一定要融入感情去写,体现一种责任感,体现一种忧患意识,体现厚重!这一旦在作品中体现,或者在一篇学术论文中体现,都能反映出他是以一种什么样的心态来写的。我们尝试着要做到这一点。

    音乐传播:廖校长,我们认为,《数字艺术论》全书充满了前瞻性的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这种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在体现于学术层面的同时,对您所有的大学教育活动有怎样的影响?或者说,这种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对艺术学部目前和今后的教学、科研与行政工作又将起到什么样的间接和直接的引领作用?

    廖校长:我说过一句话,不知你们认不认同?我说,要用科学管理艺术,用艺术管理科学。现在我们的艺术是没有边界的,如果艺术可以用科学化的思路来管理,那艺术一定能够成功;当科学没有创造力的时候,用艺术的手段管理科学,科学一定能迸发出它的强大创造力。所以,现在我是试图用一种科学化的手段、规范化的手段,有逻辑思维地来管理艺术,尤其管理艺术教育——其实,说管理艺术不敢,应该说是管理艺术教育,我是这么想的。所以,建章立制、循序渐进、依照我们的科学发展观,步步推进,探索各个艺术门类的规律在什么地方,然后再在探讨它的教育规律以后,依照这种教育规律,根据目前国内外的教育现状,以及学科发展的前沿去指导它,找出一条路,这是我要做的。这个完全是可能的。其目的,就是规范老师们的思想和行为。我经常跟学生讲创作思维导图:创作一幅作品,第一点是什么,第二点是什么,第三点是什么,怎么综合起来……那是有它的规律的。所以我就是用科学的思想来管理艺术教育,用艺术的思想来管理科学,可以说是无往而不利,这是我的基本的想法。

    音乐传播:谢谢廖校长接受我们的专访!您今天的谈话,对我们是一次传媒特色的艺术教育的思想与行为的启发。我们想,传媒大学师生将在三中全会的精神引领下、在学校的正确领导下,期盼着未来的成功,期盼着梦的实现!


廖祥忠,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兼艺术学部学部长,我国数字媒体艺术学科创始人,著名动画及新媒体教育专家。主持创建了我国数字媒体艺术本科专业及硕士点、博士点。兼任教育部“动画、数字媒体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中国动画学会副会长及教育委员会秘书长、国务院学位办“全国新媒体院长论坛”首任轮值主席、国家扶持动漫产业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专家委员会委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