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网
新版官网| 融合服务门户| 登录| [ENGLISH]

最新更新

“互鉴·国际文博讲堂”成功举办

来源:新闻网 ?? 2024-06-11 ??作者: 浏览量:28

为加强学术交流,促进文明互鉴,提升文博人才国际化素养,拓展国际化视野,北京市文物局策划推出“互鉴·国际文博讲堂”主题项目。6月5日,“互鉴·国际文博讲堂”2024年首场活动在中国传媒大学成功举办。

“互鉴·国际文博讲堂”突出国际性、专业性与前沿性,汇聚国内外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和博物馆领域专家资源,充分展现前沿科研成果与实践经验,为优秀青年人才搭建与大师级专家学者对话学习的平台。讲堂以线上线下方式同步开展,北京市文物局系统优秀人才代表、中国传媒大学优秀学生代表等70余人线下参加,北京市文物局系统500余人次观看讲堂直播。

北京市文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宋豪杰在致辞中强调,应通过不断探索完善,将本项目打造成为定期开展的品牌活动。要创建国际交流的讲堂,汇聚中外文博专家智慧;构建人才培养的学堂,培养专业化国际化文博人才;搭建协作发展的平台,加强国际国内业界交往合作。

中国传媒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柴剑平在致辞中介绍了学校育人特色及与文博领域合作的情况,他表示,学校将不断深化与国家文物局、北京市文物局的合作,开展相关课题研究和学术活动。通过国际文博讲堂的持续举办,学校将加强与文博领域的国内外专家联动,为博物馆之城的建设、博物馆的文化传播、博物馆的教育及科研贡献中传力量。

国际博协亚太地区联盟主席安来顺在致辞中表示,日新月异的数字技术为博物馆创新提供了可能性,博物馆应思考如何用技术来解决博物馆的保护、教育与传播问题。

英国约克大学建筑、城市化和全球遗产中心主任穆罕默德·贾迈勒·阿卜杜勒穆奈姆在致辞中表示,北京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对国家的发展非常重要,博物馆的未来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内容,他希望未来与中国传媒大学展开更多的合作,促进博物馆文化的国际传播。

北京市文博发展中心主任曹秋月主持开幕式

主题讲座环节以“博物馆建设创新路径”为主题,与会专家围绕理念创新、技术创新、空间设计创新、藏品展示创新及运营模式创新等方面,开展深入交流研讨。

国际博协亚太地区联盟主席安来顺以《作为博物馆创新路径的藏品动态开发与开放型研究》为题作主题讲座,他强调在社会变革和专业演进的综合作用下,保护、研究和传播教育这三个博物馆的核心功能已经、正在并仍将不断演进。面对挑战和机遇,固本强基和拓展创新是博物馆机构和博物馆学科在可持续发展进程中的理性选择。

英国诺丁汉特伦特大学教授迈克·罗宾逊以《文化遗产的跨国交流:演绎面临挑战》为题作线上主题讲座。他表示,我们应反思文化遗产的价值,确保文化遗产所具有的内部价值、历史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经济价值等得到完全展现,让博物馆的参访者拥有全面的体验。

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副司长何晓雷以《博物馆强国建设与创新发展的路径与挑战:特色化与国际化》为题作主题讲座。他梳理了我国博物馆高质量发展的建设目标和任务,回顾了我国博物馆发展的成就和挑战,展望了博物馆特色化与国际化发展的方向。他表示,博物馆应在国际交往当中,坚持共赢思维,求同存异,取长补短,互惠互利,相互学习,加大国际考古、文物保护、策展与研究、新技术发展等方面的合作。

英国诺丁汉特伦特大学资深讲师斯图尔特·伯奇以《影像、感知、联想:文博教育策略》为题作主题讲座。他引用习近平主席2014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斯图尔特介绍了博物馆数字化的前沿应用,强调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新兴技术可以实现个性化的、可洞察的、创造性的未来博物馆,从而实现“观者”与“藏品”的交互,形成博物馆文化的有效传播,真正让文物、遗产、文字活起来。

圆桌交流环节,中国国家博物馆社会教育部副主任王溪聚焦深入发掘文物及其历史内涵,介绍了国家博物馆对讲解体系的优化,及形成博物馆与参访者有效互动的措施。

首都博物馆展览部研究馆员黄小钰围绕首都博物馆与北京学校师生开展的《博物馆第一课》,介绍了线上线下平台融合模式及跨学科知识融合模式在博物馆公共教育工作中发挥的作用。

波兰籍策划人翠花表示,Z世代的用户走进到博物馆的新需求,构成了对供给侧的新引领,博物馆的文化传承与传播、公共教育等功能的发挥都将以提升用户体验为导向。

中国传媒大学国际传媒教育学院院长金雪涛主持主题讲座与圆桌交流

与会的中国传媒大学留学生也积极踊跃发言,来自俄罗斯、巴西、埃及、泰国、印度尼西亚等国家的留学生分别结合自己国家的博物馆发展与在中国博物馆的观展感受,同与会专家们分享了自己的心得。

本次“互鉴·国际文博讲堂”由北京市文物局、中国传媒大学、国际博物馆协会研究与交流中心共同主办,北京市文博发展中心和中国传媒大学国际传媒教育学院承办。







中国传媒大学官方微信
中国传媒大学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