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推荐

李乐遥:零距离拥抱北京冬奥!我在“冰丝带”做现场播报员

发布时间:2022-02-23浏览次数:789文章来源:中国网

我是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2019级学生。经过北京冬奥组委的层层遴选,我有幸获得在国家速滑馆(冰丝带)担任现场中文播报员的机会。“冰丝带”是北京冬奥会期间唯一一座新建的冰上项目比赛场馆,也是北京冬奥会最具标志性的场馆之一,能够在这里承担现场播报工作,我感觉非常骄傲和自豪。近一个月的零距离拥抱北京冬奥会,让我对“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精神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1月23日】进闭环

按照北京冬奥组委的要求,我今天要进入闭环。

晚上八点半,爸妈送我来到驻地。在夜幕里,驻地的门关得严严实实。保安大哥打开小窗,检查了我的证件,在核对无误后给我打开了大门。我从爸爸手中将几个大箱子吃力地拽进院子。

听见了身后铁门关闭的声音,心里陡然紧张起来。从今天开始,我就要开始我的冬奥会征程。不知道后面会碰到什么困难,但我心知责任重大。我深吸了一口气,努力压下盘踞在心头的那点压力与不安,在心里给自己打气。

“加油,没问题。”

【1月24日】第一天到馆

这是进场馆工作的第一天。

我们先与制作人见面,对后面几天的工作进行了简单部署。由于体育展示的大部队特别是外籍英语播报员(简称英播)都还没到,英播是我的主要工作搭档,因此他的工作暂由中国同事代替。

今天演练的主要是颁奖环节,与DJ、法语播报员、制作人进行磨合。在之前我已经参加了冬奥会的测试赛,虽然颁奖流程和测试赛大同小异,但我不敢有任何大意之心,打起十二万分精神熟悉流程、了解职责、消化话术,确保正式比赛时万无一失。

【1月25日】颁奖演练

今天正式进行颁奖演练。

工作主要分为两部分,为正赛做资料准备,然后正式进行颁奖演练。因为在比赛过程中需要进行一定的解说,要对每一位运动员的过往战绩以及个人信息都有一定的了解,因此资料准备尤为重要。很多时候,准备的东西不一定都能用上,但是资料在手,心中不慌。每每开会与演练的间歇得空时,我都会努力浏览更多的信息,强记各个参赛队和运动员的资料。

一天下来,感觉今天的颁奖演练比前一天更加顺畅了,与同事们间的配合也更加默契了。流程、播报词和资料久久地占据着我脑海中的一部分。 

(在演练中)

【1月26日】 第一次坐救护车

很玄幻的一天,以至于我写下这些字的时候还觉得很奇妙……

今天身体很不争气,突然发烧了。按照疫情防疫规定,场馆医疗站为我联络了救护车,把我送到安贞医院。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坐救护车。

虽然一直坚信自己平时的防控措施做得很好,但是随着救护车在马路上的颠簸,心里还是不禁打起了鼓:不会刚进闭环两天,就要阳了吧!活没干多少就要隔离啦?

到达医院,测温、听诊、抽血、做核酸、拍CT,脑子还晕晕的,稀里糊涂地做完这一套程序,我被安置到一间病房里等待核酸结果。在这期间,我的同事、领导反复给我打电话发微信,关心我的身体状况,我感到十分温暖。

最值得一说的是我的“奇葩”爸妈,我在家庭群里说了一句,他们没问我发没发烧,病情怎么样了,反而问“第一次坐救护车什么感觉”,以致于我怀疑自己是不是亲生的。但正是从爸妈的调侃中,我紧张的心情放松了。

所幸,核酸结果出来显示一切正常。但是根据防控要求,有发烧症状就需要隔离48小时,一切正常后才能进入正常工作。

那就隔离吧。 

(安贞医院的盒饭)

【1月27日】 隔离

昨晚,回到驻地已经晚上11点多了,行李已经被我的室友们收拾好放到大堂里了。一位驻地医护人员在门口接应我,将我带到我的隔离房间,交代了注意事项。

我住在单人间,一日三餐都有驻地工作人员送到门口。特别让我感动的一件事是,同事们为我录制了慰问视频,看着大家的面孔一次在镜头前出现,自己想着更应该好好休息,早日复工是对大家最好的回馈。

我的“奇葩”爸妈发来慰问微信,“隔离也挺好的,可以住单间!哈哈!”“正好自己好好背背资料,还可以写点东西,也没人打扰!哈哈!”我无语!

虽然爸妈语言是调侃的,但我能感受到自己实际是在被他们牵挂着的。

(隔离房间的窗外)

【1月28日】 结束隔离

今天基本就已经不烧了,主要是进行隔离观察。驻地医生非常负责,早中晚都提醒我进行测温、吃药。我调整自己的心态,一遍一遍地熟悉各种材料,争取不要因为隔离被同事们拉下很多。

晚上一切正常,我就收拾收拾回原宿舍了。

与我回到宿舍高兴的心情不同,我的“奇葩”爸妈却表达了十足的“遗憾”,“这么快就结束隔离了?单间住不了!呜呜!”“要不跟领导说说,再隔离两天?”

我想弱弱地问问,“我能换爸妈吗?”

【1月29日】 复工

出隔离复工第一天!也是体育展示团队大部队进场第一天,可以跟大家一起重新开始,感觉很棒。

为了让大家尽快熟悉起来,制作人将所有人召集在一起开欢迎会,进行后续工作的安排以及职能的明确分工。文字编辑老师与志愿者会帮助我进行后续的参赛队资料搜集,帮我分担了很多工作。因为已经错过了前两天的演练,我今天抓紧时间和同事同步了演练信息,争取不影响后面的比赛。

(我的工作手稿)

【1月30日】 初见英播

今天是和英播的第一次见面。

他是一位和我的父母差不多年龄的挪威“大叔”,自己本身有着很成功的事业,但是对速度滑冰这个项目充满热爱,几乎所有在挪威举办的世界杯、世锦赛,他都会在现场担任播报评论员,经验非常丰富。与他的合作让我既兴奋又忐忑:能与这样一位经验丰富的行家搭档,一定能够学到很多;但另一方面,年龄的差距、速滑知识掌握程度的差距以及文化的差异,会不会出来作怪?

我很快打消了这个疑虑。和英播相处非常舒服,他热情地与我分享他在比赛中做笔记的方法,以及一些权威的速滑数据查询网站。他始终是平等交流的姿态,完全没有把我当小毛孩子对待。

今天,学校组织了线上慰问活动,各个场馆的同学同时出现在一片屏幕上,大家为了同一个目标四散各地,此时又因为同一个理由相聚于此,交流工作情况。我相信每一个不能回家过年的同学都和我一样,感到心里暖暖的。

【1月31日】除夕

今天是除夕。

虽然依旧在场馆工作,但是年味不能少,我特意穿了一件红色的开衫,为办公室增添了一抹喜庆的元素。临下班前,制作人对我们开玩笑说,过年不要影响了第二天的工作。

回到驻地已经八点多了,顾不上看春晚,先跟妈妈通了视频电话。爸妈正在奶奶家过年,于是就着我妈的手机,从奶奶姑姑到伯伯大妈哥哥姐姐,老老小小问候了一遍。家人们直说今年这是“遍插茱萸少一人”,每个人都很关心我在闭环里的情况,关注着我在闭环内的安危,也期盼着这场盛会能够早日到来。

我与室友们小小装点了一下房间,把之前囤的零食都摊到桌子上,往沙发上一坐,就这样一起看春晚。

这是我人生第一次没有和家人一起过年。尽管没有家人的陪伴,但是想到自己所做牺牲的意义,心中的孤单感就消失得差不多了。  

(志愿者在办公室布置的装饰)

【2月1日】 初一“复”工

之所以给“复”打引号,是因为本来也没停工。

10:30从驻地出发,新年的马路空荡荡的,城市似乎还沉浸在前一晚新年的狂欢中。我们也算是春节的“逆行人”吧?

一到达场馆,熟悉的感觉立刻回来了,过年的感觉荡然无存,还有几天就要开赛这件事再次牢牢占据着脑海。整个场馆都笼罩在一股忙碌的气氛中,各项工作都在有条不紊地展开。

新的一年新的开始!北京冬奥会,我们准备好了!

【2月2日—2月3日】进入状态

这两天是与竞赛部门的反复联合演练,带解说实战的那种。

这两天和英播的沟通增多,默契也逐渐在解说中体现,基本形成了比较合适的节奏,在比赛中哪个阶段该介绍什么样的内容,我也有了更多的理解。英播是个喜欢和善于“现挂”的人,对于他的现挂我也由不熟悉到接的游刃有余,甚至有时也会给他抛回去一个现挂。

每多坐在控台上实战一次,心里就多一分底气。

【2月4日】倒计时1天

开赛前最后一天,各项准备工作都进入了最后阶段,就待明天出鞘。场馆里的媒体越来越多,每天看着穿行于自己眼前的来自各个国家的媒体工作者,隐隐能够感受到奥运是如何让人们打破语言与文化的壁垒,为了同一个目标在合作着。

今天晚上安排了与OBS的联合演练,由于与开幕式的时间发生冲突,遗憾地错过了去现场观礼的机会。不过在这最后关头,我明白自己绝不能在思想上松懈,把工作做好是第一位的。

晚上回到驻地,在电视前充满兴奋地看完了开幕式全程。透过窗户看着鸟巢上空的烟火绚烂绽放,对明天即将打响的第一战也隐隐怀揣着期待。

【2月5日】 首秀

今天是开赛第一天,本来以为在之前的演练、以及很多次测试赛的磨练过后,应该已经心如止水了,但是看着表上的时间一点一点接近15:00(比赛16:30正式开始,15:00开始有第一句播报词),还是能够感觉到自己的心脏在缓缓收紧。英播似乎看出了我的状况,拍着我的肩膀让我不要过多在意。

赛前再多少担心,比赛一旦正式开始,就全都很快消退了,我迅速进入了状态。时间过得很快。女子3000米项目,荷兰选手斯豪滕打破了尘封20年的奥运纪录并夺得冠军。

开赛第一天就见证了这历史性的一刻让我感到非常兴奋,一结束就掏出手机在家庭群里兴奋地与父母分享,“第一天就见证历史了!”没承想妈妈直接一个电话打过来说,我们与你一起见证了历史。

原来,爸妈专门来看我的首秀。他们怕影响我工作,就一直掖着没说。妈妈告诉我,他们全程光听我的播报了,最后连谁是冠军都没注意;我爸一直举着个手机对着他所认为我工作的地方搜寻,希望能看到我。

我眼眶有些湿润。我知道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在我的冬奥会“奖牌”里有爸妈的一大半。

【2月6日】渐入佳境

第一天“首秀”,自我感觉表现得还可以。

为了确保冰面情况良好,利于运动员发挥,赛程过半左右的时候会安排一次浇冰。浇冰进入到结束阶段时,对于播报员来说有一个LEAD UP环节,主要是为观众简单总结一下上半场的情况并预告接下来将进行的几组比赛。

英播的世界级大赛经验丰富,在播报中遵从先英后中的既定规则的同时,他的发言对我也是一种启发。他结束后由我接上,我就会用中国人的表达习惯,翻译英播发言中的重点内容并融入一些自己对于比赛的看法。说实话,这对我的“二把刀”式英语提出了挑战。结束后,英播向我投来肯定的目光,点点头拍了拍我的肩。我想起码从节奏上来看应该与他衔接得还不错。

今天再破纪录,总是有一些要哄抬现场气氛、讲述记录背后意义的话,我与英播两个人都开始现挂,后面越说越嗨,配合得愈加顺畅,把全场气氛烘托起来了。一天下来也是成就感满满。

【2月7日】 致敬韩梅

今天女子1500米的比赛,中国选手韩梅要二度出战。

在之前新疆举办的中国杯速度滑冰精英联赛中,我和韩梅有过交流,见证了她一步步走来的成绩,她也是本届冬奥会参赛项目最多的女运动员,我非常期盼她今天能够取得让自己满意的结果。

比赛一开始,我的心就揪着,视线一直密切关注着韩梅的表现,对比着她与其她运动员的成绩。但同时我也深知,作为场馆播报,在比赛中绝不能有失客观,出现过度偏袒本国运动员的情况,不能让自己的情绪影响工作。最后,是荷兰名将维斯特打破奥运纪录夺冠,获得她的第6块奥运金牌,她的事迹让我深深震撼,祝贺她!

也致敬韩梅,为她永不言败的精神。

(跟韩梅合影)

【2月8日】“大叔”夺冠 

今天的冠军再次被荷兰选手内斯破纪录式收入囊中。面对新的奥运纪录,前几天还很激动,现在已经心如止水了。

内斯是一位让我感触很深的“大叔”级运动员。我在整理资料的过程中发现,他在今天出战的运动员中,年龄算是比较大的。他曾有他的辉煌,2019年创下的世界纪录至今未被打破,但是近些年不断有年轻的90后、00后小将涌上赛场,冲击着这一代“前浪”,在采访中他也表示自己本赛季的表现并不完全尽如人意。

尽管赛前并不被那么看好,但他最后还是二次打破奥运纪录夺得冠军,这出乎很多人的意料。

这就是体育运动的魅力,青春的朝阳是美,但中午的太阳同样灿烂。在奥运赛场的舞台上,年龄从不是界限,是否努力拼搏争取才是关键。

【2月9日】 休赛日

在4个比赛日后,迎来了第一个休赛日,一直紧绷的弦得以稍稍松下来,调整状态。

我对前面几天的工作进行了细致、全面的复盘,总体来说自己还算是比较满意,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进行评论时很多时候语言不够精炼准确,对于数字不够敏感,不能像英播一样看到最新比赛用时以后就能迅速和前后几位选手的成绩进行对比分析... ...这些都是我会在后面着重注意的。

上午睡了个懒觉,下午晚上简单整理了一下前几天的文件,并开始核查下一个比赛日的资料。

【2月10日】 学习助力者

今天,我非常喜欢的一位荷兰选手斯豪滕要再度参赛。因为在上一学期的学校体育解说课上,我用过很多场她的比赛作为练习视频,她的努力陪伴着我一同成长,她是我学习之路上的助力者。

5000米是女子速度滑冰中距离最长的项目,在比赛的各个阶段,运动员是如何选择进行体能分配的,都是可以介绍的点。从播报角度来说,解说的节奏要比短距离比赛平稳很多。为了让自己的气息和体能均衡分配,我不能从头到尾都保持着一个非常高亢的状态,而是有一个由弱至强的渐进过程。一场下来,感觉还算顺利。斯豪滕也不负众望,打破五千米的奥运纪录拿下了自己的第二块金牌。

【2月11日】 男子一万米

今天是男子一万米。

男子一万米是整个速滑里距离最长的项目,世界记录都要12分钟多。只有两个人在赛道上滑,比赛全程没有什么大的起伏,要进行评论并关注每圈圈速十多分钟,如何保持状态、不陷入疲劳情绪是关键。

我很庆幸经过昨天女子5000的“演练”,自己对于长距离项目已经有了一些把握。在速度滑冰比赛中,一般实力比较强劲的运动员都会在靠后的位置出场,所以前几组整体都比较平稳。

到了倒数第二组,我能明显感觉到身边英播的情绪高亢起来了,原来是男子10000米的世界纪录保持者范德普尔登场了。据了解,范德普尔有点像是苦行僧似的运动员,有时候显得有些特立独行,但没有人能否认他的绝对实力。这一组选手刚刚滑过一半,英播就激动地解说道:有望冲击记录!我也一个激灵站了起来。比赛渐入后程,范德普尔仍有越滑越快之势,全场的心都被狠狠揪住。最终,范德普尔打破了自己创下的世界纪录并夺得金牌。

梅花香自苦寒来,任何成功背后都是汗水与付出。

【2月12日】 中国夺冠

今天可以说是我最兴奋的一天,也是我全程站着进行播报的一场比赛。

中国运动员高亭宇出战500米项目。

比赛还没开始,我就已经跃跃欲试了。他在比赛的中间位置,第7组出场。我个人认为这是一件好事。早早滑完,把压力留给后面的对手。

前100米启动,成绩全场第一!我的眼睛一动不动盯着计时计分大屏上不断跳动的数字,嘴上也不停为现场观众介绍着最新情况还有高亭宇的过往战绩,一直在“抢”着英播的话。最后高亭宇直接以打破奥运纪录的成绩冲线,暂时排在第一位。英播后来跟我说,我当时的状态好像要站到桌子上欢呼了。但是现在还不能急,要等。

一组又一组,全部运动员出场完毕,高亭宇依旧稳居第一位。我积压在心底的兴奋一下子爆发了。这是中国速滑男子项目的第一块冬奥金牌,是历史性的突破,有着非凡的意义。

我感到非常荣幸和自豪,作为现场播报我不能像普通观众一样有过于激动的表达,但我想我已经将我的兴奋、全场观众的兴奋传递出来了。

事后,英播还调侃说,今天被你挤得没话说了,以后所有活你来干吧。

【2月13日】 英播“报复”

今天英播对于我昨天的“抢话”进行了“报复”。

今天的男子团体追逐项目,英播所在国家的挪威队即将出战。挪威队在上届冬奥会中取得了金牌,他对自己国家的队伍相当自信。

昨天我“抢”他话,今天他“抢”我的话了。整个比赛我除了程序性的内容,基本上就没有插话的机会,但我毫无怨言。看着英播用特殊又不失公正客观的方式为自己的国家队加油,我感到很高兴。

最后果然如英播所预言的那样,挪威队没有任何悬念地进入半决赛。看来这是世界“通病”,有自己国家的运动员在赛场上拼搏的时候,每个人都会格外热血。

【2月14日】放假

今天休赛,场馆也没有安排演练等工作。

自己给自己放个假,美美地睡了个懒觉。 连日来的疲惫一扫而空,又可以精神百倍地工作了。

【2月15日】来自朋友的祝贺

今天可能是英播和制作人(制作人是加拿大人)最高兴的一天,男子团体追逐和女子团体追逐分别是挪威和加拿大队夺冠。

挪威队的冲金时刻英播兴奋得几乎要站到椅子上“耶”。加拿大队的夺冠跌宕起伏,前面日本一直领先,最后有人摔出赛道,加拿大队抓紧时机冲上前,打破了奥运纪录夺冠,非常惊险。

颁奖的时候,三个加拿大姑娘的喜悦溢于言表。我能感受到她们对这块金牌交织着强烈的向往与崇敬的情绪,在赛场上愿意为之付出一切的那种决心深深感染着我。

比赛结束,我非常真诚地向英播和制作人表达了我发自内心的祝贺。我调侃英播说这是他情绪最高亢的一天,他说他也这样认为。

【2月16日】最后一次演练

今天休赛,但我们安排了集体出发项目的演练,这是冬奥会期间最后一次演练。

虽然不能在驻地休息,但是能去内场解说了,这让我非常兴奋!

集体出发项目和其他小项不同,一次有十几位选手同时出发,每四圈有一个积分点,最后以积分大小来进行名次的排序。场上局势变幻莫测,大概是速滑项目里意外最多的一个小项了。

为了确保现场的各个流程和环节顺利运行,需要进行提前演练。相应的解说难度比其他项目大很多。我跟英播进行了深入交流,逐渐掌握了其中的规律。一遍遍的演练,逐渐让我不再有眼花缭乱的感觉。

【2月17日】 好事不怕晚

今天的1000米比赛竞争非常激烈,最后几组出场的荷兰、美国、日本等国的选手都是彼此最为强劲的对手,实力差距就在伯仲之间。

最后,日本的高木美帆拿到了金牌,这块金牌也为她的北京冬奥之旅画上一个完满的句号。在这之前,她已经在本届冬奥会拿了3块银牌。看到她我想,天道酬勤,有时候最好的往往在最后到来,做好自己应尽的努力,不必急。  

不知道从哪一天起,每天在解说的时候,我已经跳出比赛本身,不再纠结于细节,而是去努力地感知赛场上发生的一切,关注运动员背后的故事。虽然这一切不是都能被播报出来的,但是让我对体育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这个项目的热情更上一层楼。

【2月18日】 米兰等你

今天中国小将宁忠岩出战男子1000米。

宁忠岩曾在本赛季世界杯中为中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是他的第一届冬奥会,他非常拼命。虽然没有拿到奖牌,但是依旧创造了中国在1000米项目的历史最好排名,潜力无限。

我相信,宁忠岩还年轻,在2026米兰他一定会有更好的突破。

【2月19日】 进入内场

今天是整个速度滑冰项目的收官之战,也是我第一次从高处的控台下来,在内场进行播报评论。

今天的比赛是集体出发项目,它是速度滑冰大项里最具观赏性的一个项目。场上激烈的竞争与莫测的局势,都一度把赛场氛围推向高潮。

内场和控台是完全不一样的光景,直面运动员与观众,冰刀划过冰面的声音清晰可闻,观众的声音排山倒海冲入两耳。我在这样的氛围下说得很开心、很兴奋。

赛程渐入尾声,不仅没归于平淡,反而再攀高潮,给我的旅程也画下一个令人向上的逗号。

【2月20日】终点与起点

今天是冬奥会闭幕的日子,也是我开始赛后隔离的第一天。

半个月的竞赛日常,让我到现在心情还久久不能平复。运动员永不言败、志于胜利的精神还久久激荡在我心间,英播及各位冰雪人对于冰雪运动的热情,家人朋友在这段时间里对我的持续关心,我都铭记在心并非常感动。

场内场外的这些人和事,让我明白,奥运会,能将全世界人民团结在一起,向更加美好的未来前进。

作为参与者,我深深感受到这次盛会是在疫情肆虐、少数国家“作妖”的艰难条件下举办的。尽管困难重重,我们依旧圆满、完美举办,收到来自各国运动员和世界的广泛赞誉。所有杂音,都不会影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

我感受到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精神,更感受到祖国的强大和繁荣。我将带着我在冬奥感知到的一切继续努力,从新的起点出发,努力学习,为国家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作者李乐遥 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