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百年纪念日。当天,法国在巴黎举行了隆重仪式以志纪念,法国总统马克龙及数十位外国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国际组织代表共同参加。
在一百年前的那场世界大战中,中国虽然没有派遣军队参与作战,却有大约14万中国劳工被英法两国招募。这些劳工背井离乡到达欧洲后,既在法国工厂工作,也在比利时的英国前线从事非战斗类工作,为协约国的作战辛苦劳碌,不少人客死他乡魂飘海外。
这段被尘封,甚至被欧洲国家的主流叙事有意无意忽略的历史事实,正在越来越多的历史记忆打捞中浮出水面,让所有人直面:不仅有英国、法国等国,还有我们中国自己。
这不仅是世界历史记忆的一部分,也是中国国家记忆的一部分。我们在国际传播中向国际社会讲述当下的中国和中国人,讲述当下中国和中国人对世界的各种贡献。其实,还应向国际社会讲述历史中的中国和中国人,讲述历史中的中国和中国人对世界的艰苦奉献。
中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都是战胜国,但众所周知的是,我们并未因此被公平和公正对待。
▲德国慕尼黑,当地举行名为“永不再来”(Never again)的虞美人装置展览,纪念一战结束一百周年。 图/视觉中国
在国际传播中,向国际社会讲述历史的中国和中国人及其不公正,不是呼唤悲情,不是叫醒仇恨,不是展示伤痕,而是让世界能够正视历史,尊重在人类历史长河中为此奉献过的每一个生命,他们不应悄无声息地默默故去。
正如加拿大驻华大使麦家廉在使馆举办的一战停战百年纪念日活动上所言:“既然我们在中国举行纪念日活动,那么,我在此也想讲述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在‘一战’的欧洲战场上,有13.5万中国劳工为盟军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近一个世纪以来,这段历史在世界各国的史书中都鲜有提及。”
所幸,在众多人士和组织的推动下,那些被遗忘和淡忘的历史正在记忆中回归,迟到的正义和尊重终究还是来了:今年8月9日,利物浦安菲尔德墓地举行纪念劳工的缅怀活动,之所以选在8月9日,正是为了纪念100年前在安菲尔德医院最后一名离世的中国劳工。默西塞德郡总督马克·布伦德尔代表伊丽莎白女王致词。
▲英女王率王室成员参加一战追思仪式 图/视觉中国
其实,不仅有这些欧洲战场的劳工,还有那些死在加拿大太平洋铁路枕木下的华人劳工。今年4月22日,在加拿大温哥华市唐人街的大温哥华中华文化中心,举行了一场特别会议:温哥华市长Gregor Robertson,在众人的注视下,代表市府对华人曾经在这里遭受歧视的历史,正式向华人社区道歉。
两者之间虽无必然关联,但都是能刺痛中国与世界的历史记忆。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向世界讲述中国这个国家的故事和中国人这个群体的故事,都应该放在世界框架中去建构叙事,要讲述中国和中国人与其他国家和人民之间的立体关系。
讲述其中鲜活的、不应被遗忘的具体故事,在国际传播中,让世界知晓我们的先人曾经有无奈也有无畏,有犹豫也有果敢,有心怯也有勇猛,他们都是一个个充满情感的生命,应该被尊重和尊敬。
以华人劳工为代表的中国人曾经在海外遭受的苦难,是对世界的付出,是全世界都能共情的悲情与励志故事。在当下世界看待中国的观念或许有所变化时,内含历史在内的中国和中国人的故事,不只是在基于我们一国的价值与追求中讲述,而是置放在世界框架中讲述,应该更有其义。
(作者系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副院长)
(编辑:尚新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