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著作除《蒙古字括》外,主要为汉语上古音研究以及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中古音研究,在清代音韵学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如《九经韵证》《古音表考正》《经韵谐声》三书,以顾炎武古音十部为基础,析古音为十九部,其中如支脂之三分、真文元三分、鱼侯分立、幽宵分立,以及至部、未部和废部的独立,均可彪炳史册。因为这些研究成果均在乾嘉学者江永、戴震、段玉裁、王念孙、江有诰之前。《九经韵证》著作于乾隆九年(1744),此时段玉裁(1735-1815)还只是一个十岁左右的小孩,王念孙(1744-1832)刚刚出生, 其著作的时代意义就非常不一般了。而在研究方法上,采用韵谱归纳法和运用“同声必同部”的古韵原理,建立《说文》谐声系统与《诗经》用韵参照互求的古音学理论,是万光泰对传统古音学的卓越贡献。
《九经韵证》是清代古音学史上第一部韵谱归纳法研究著作,作者以古音十九部为纲,以《诗经》和群经用韵为考察对象,类聚韵字成十九个韵谱,开段玉裁王念孙古韵谱研究之先。《古音表考正》以谐声偏旁列写成十九个韵部,贯彻同谐声者必同部的古音原理,亦导夫段玉裁谐声说之先路。以《说文》谐声为纲,考察《诗经》群经用韵,将《说文》谐声与群经用韵有机地结合起来,既追溯其古音之本源,又考察其流变,是《经韵谐声》的重要研究特色,清儒还没有这样的研究著作。这部书稿的研究内容特别值得注意,它着重对《说文》谐声音变与音转问题进行了研究,详细考察了古韵十九部的合韵问题,试图揭示语音流变是有内在规律性和方向性,而非杂乱无章;作者站在古音的立场上,重新审视谐声理论,或订正许慎六书之说,或辨析前人讹误。这些研究成果不仅可以丰富《说文》学的内容,对于今天我们研读《说文》仍具有重要的学术参考价值。书稿对《诗经》韵字异文考察,凡二百多处,也是本书一项重要研究内容。
《四声谱考略》(1746)是汉语史上第一部研究沈约及南北朝诗韵的著作。相传梁朝沈约著《四声谱》,陆法言《切韵》亦从其出,当然这种历史传说是错误的。《四声谱》不传,万光泰试图从沈约等人诗文用韵入手,探讨“四声谱”的分韵立部与《广韵》的关系,但却触及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汉语语音发展的脉络。这些研究对于考察陆法言《切韵》的分韵立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例如《切韵》支脂之三分,魂痕二韵紧次元韵之后,而沈约等诗文用韵正是如此。这是魏晋南北朝语音研究,直到二百年后,才有今人于安澜、王力和周祖谟等类似研究。所以万光泰的研究极为重要。考察魏晋南北朝诗文用韵,有助于《诗经》上古音研究,如支脂之三分,脂微分部等,王力先生正是从南北朝诗人用韵中得到启发,从而确定脂微分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