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16年以来,严格说是自周星驰的《美人鱼》打造了中国电影票房难以企及的天花板之后,中国市场成绩一直不温不火,难见现象级爆款。极速狂奔、一路凯歌的产业,开始回归理性。正如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局长张宏森所说,我们不能拿2015年的发展峰值去一一比对2016年的成绩而唱衰中国电影,中国电影的基本面仍然向好。那么,这个基本面向好如何体现?我们或可从近几年的类型片尤其是警匪片创作取得了重要突破的侧面进行观察。
电影《湄公河行动》海报
从《毒战》《风暴》《警察故事2013》,到《窃听风云3》《赤道》《解救吾先生》《谜城》,再到《三人行》《寒战》《寒战2》《使徒行者》,直至探测到目前为止警匪片票房天花板的《湄公河行动》,警匪片没有像青春片那样迅速崛起、高调吸金再渐显颓势,而是在悄然地突破发展,保持着持续向好的艺术质量和较为平稳的投入产出比。从宏观上看,警匪片取得不俗成绩的首要因素就是类型化。影像水准一流,情节跌宕起伏,叙事一气呵成的类型化叙事能带来很好的观影体验,更契合观众心理。比如《湄公河行动》沿着线性顺序,不断呈现扣人心弦、命悬一线的情节。一场紧接着一场的激烈冲突使观众陷入一个个险象环生的情境,导致他们情绪时刻紧绷,思路马不停蹄,从而获得了激燃的观影体验。第二,在于真实感。近几年的国产警匪片创作以写实为主,甚至有几部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而成。从《解救吾先生》到《湄公河行动》,从尘土飞扬的高速公路到海边简陋的小楼,从歹毒的张华到十恶不赦的糯卡,从凶煞狠戾的王千源到铁汉柔情的张涵予,当电影脚踏现实生活的大地,让故事人物与百姓日常情感体验、行为选择的内在驱动力产生共振,就迸发出巨大的艺术魅力和精神力量,更能提高观众的关注度与认同感。
除了上述两个因素,警匪片取得不俗成绩的原因还在于对不同艺术模式进行了探索。第一种是导演杜琪峰的路子,即个人风格化的表达。《毒战》的结局,蔡添明安乐死、警匪双方同归于尽。这个不太照顾观众观感、更多地负载主创个人表达的结局很不讨喜,还好一路惊险而紧凑的情节足够抓住观众,使他们还没来得及思考,电影就已戛然而止。因此,《毒战》最大的意义就是给警匪片提供了一种可能的思路。第二种模式是《寒战》系列,将传统的警匪枪战转变为权力斗争,不再以惊心动魄的动作戏和博人眼球的大场面为主打,通常负责文戏的感情戏也几乎略去,而是去推演各种势力如何角力的过程。这种“冷”战风格,与传统警匪片的“热”斗形成鲜明对比。第三种是用文艺范儿包裹警匪题材。范例是曹保平导演的《烈日灼心》。它着重塑造复杂立体的人性,突破了以往警匪片重情节、重动作而轻人物塑造的缺憾。不只是警匪题材,这种脚踏文艺和类型两只船的电影成功的案例越来越多,比如《白日焰火》《心迷宫》《冰河追凶》和前段时间热议的《黑处有什么》,均在电影节上有所斩获,也在观众中间获得了一定的口碑。还有一条路就是《湄公河行动》式的、以类型片叙事嫁接主旋律电影的模式。该片将表达主流价值观和提升市场吸引力的诉求有机统一在一起的做法,使“祖国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正义必然战胜邪恶”的国家情怀在影像的生动诠释中落到了实处,点燃了年轻观众的爱国热情,也为中国式警匪片打开了新的格局。
没有永远直线上涨的市场指标,唯有持续稳定的高品质才是电影产业健康发展的硬道理。从警匪题材创作的积极探索中,我们看到了中国电影的稳中求胜,理性回归。借着整个市场增速放缓给我们提供的反思契机,我们应该着手于挤压产业泡沫,摒弃浮躁心和功利性,加快从数量型增长向质量型增长的转变。如果其他商业片和类型创作能够如警匪片这样,更多地关注时代和文化,正确探测市场规律,那么中国电影产业走上注重内涵发展的良性发展之路指日可待。
*作者玄莉群系中国传媒大学2014级电影史论硕士研究生
(编辑:杨佳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