谍战剧是国产剧创作中颇具特色的一个类型,也是考量编剧技术和价值观念的一个剧种。从早期反特片到新世纪谍战,悬疑、动作、家庭、情感等元素逐渐进入情节框架,表现手法不断丰富,意义空间也获得拓展。《悬崖》《北平无战事》等一些作品还开始融入更多的文化元素与历史反思。但这个高居收视前列的类型也因大量复制而陷入质量危机。谍战剧还可以怎么拍?类型的突破在哪里?如何讲述历史与现实的复杂关系?国产剧如何提高质量,成为以上种种问题的症结所在。
《父亲的身份》以解放前夕国民党秘密制定妄图挑动美苏冲突、影响国内战局的“比基尼计划”为主线,以追查潜伏的共产党员俞北平的身份为副线,加入了情感、家庭、政治等元素。故事张力从后半部分进一步拉紧:情报真伪难辨、吴昆才困兽犹斗、黑索金圈套与反转、笼罩全局的国际政治博弈大背景,加上情感发展多线扭结,情节环环相扣。瞬息万变的胜负天平以及步步紧逼的压迫感,构造出俞北平与郑翊双方殊死较量的对抗格局。从多线叙事、逻辑推演和细节勾连上看,尽管情节不无纰漏,整体仍表现出不俗的掌控能力。
不过,这部剧最为突出的特点是在故事的发展机理之中加入了几组特殊的人物关系,将多重人物身份投射到错综复杂的历史环境中,呈现并思考危局之下的信仰与忠诚、个体的选择与无常等命题。
父女关系是该剧的戏核。俞北平跟林莎这对“失而复得再复失”的父女,从身份不明的敌手到并肩作战的伙伴,最后又忠于使命,父女如战友般别离。俞北平跟小女儿丹妮则“得而复失”,落入圈套的丹妮一步步与父为敌,真相大白之时竟是无法挽回的离别。俞北平跟儿子林冲对面相见却无法相认,父与子在大时代中殊途陌路。长兄之情可以让林冲冒死为林莎犯军纪,却终因分属不同阵营而不得不做军人式的诀别。还有俞北平跟妻子、岳父等等,一系列剪不断理还乱的亲情和矛盾关系都构成“缠绕”人物行动的丝网。这种破碎的家庭与亲情一方面考验着信仰与忠诚;另一方面使作品呈现着人心在现实和历史抉择面前的真实状态。
同样,故事中的“情感”也比日常情感更为复杂,集合了更多社会关系与历史背景。张瀚民与俞北平前赴后继、肝胆相照的战友之情,程忠义对林莎深沉到被时代大潮吞没的爱恋之情,何群对郑翊及其共同命运的绝望之情,丹妮和迟又一之间冲动、脆弱、又被政治斗争扭曲和利用的复杂情感……这些“夹缝中的感情”,既有人物命运受政局左右的痛楚,也有情理撕扯的“两难困境”。郑翊与徐文正这对师生,前者执着坚定到不近人情,后者自私贪腐却似乎人情练达,最终都为各自的价值观赴死不顾,既彰显出人物性格的复杂性,也将时代浪潮下个人命运的挣扎和无奈刻画得丝丝入扣。由此可见,主创对人物在历史关口作出选择的复杂动机的揣摩是用心而恳切的,这背后进行的是对历史、人心、利益、信念的复杂与矛盾的还原和考量。
总体而言,《父亲的身份》着力于复活谍战故事中人物在历史条件下无可遁逃的各种现实关系,力求用有血有肉的矛盾凸显历史感和人性厚度。俞北平的特工使命与家庭责任,使得他在内外危机之中担负了种种别离和牺牲,其精神的崇高得以立体化呈现。其他人物如徐文正、郑翊、何群、吴昆才、孙德利、程忠义等大小人物在危亡时局下的自保、挣扎、煎熬和倾覆无不刻画得各具特色、入木三分。作品似乎想通过这些众生百态织出一张时代之网,通过命运勾连尽量寻到历史演变的痕迹。而一旦作品内部隐含了众多的时代关系,这些信息的汇合将会形成一个开放的话语场域,丰富了故事本身的内涵。负伤的俞北平在幻觉中跟张瀚民的几次精神对话,片尾飞机上的父亲和城中的女儿不约而同凝视长空,还有覆灭之前徐文正的临城之叹……这些镜头流露出的超迈和悲悯,是种种恩怨情仇在尘埃落定之后让观众得以反思的艺术留白。
用人物关系隐喻中国现代史中的敌友、亲仇、对错、善恶等对立面的缠绕,是近年国产剧喜用的叙述策略。但人为设定的亲情伦理关系,有时反而会简化甚至妨碍人们挖掘出深藏在生活内部各种不可剔除的矛盾和张力。事实上,现实世界复杂面的生长,根源还在生活本身。只有由内而外展现更本质的生命体验,真诚追问现代人精神结构与特定历史时空相汇时的真实处境,故事内涵的丰富性才有可能真正获得开采。在这种意义上,电视剧创作呼应现实复杂性的努力还有待继续。创作者需要用敏锐的洞察力突破题材平面化的陷阱,电视剧作为当今最重要的“意义媒体”所具有的价值建构功能才能得到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