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与传媒”高端论坛聚焦影视剧作品评价标准

发布时间:2016-05-06浏览次数:897文章来源:艺术学部

4月27日,由中国传媒大学主办,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学部、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光明日报》文艺部、《现代传播》杂志社、中国文艺评论基地联合承办的“第二届‘艺术与传媒’高端论坛”在中传国际交流中心召开。原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艺术学学科评议召集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仲呈祥,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主任、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主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庞井君,《光明日报》文艺部主任彭程,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兼艺术学部学部长廖祥忠,《光明日报》文艺部副主任李宏伟、李春利,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陈旭光,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学部副学部长伍建阳、贾秀清、周涌、李俊梅,以及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研究处、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大学的专家学者、师生等近200人参加论坛。“论坛”由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学部党委书记兼副学部长彭文祥主持。

在开幕式上,廖祥忠、庞井君、陈旭光、彭程先后致辞。他们指出,在学界、业界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共中央外围买球app下载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的时代背景下,“价值论”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第二届“艺术与传媒”高端论坛聚焦“影视剧作品的评价标准”的主题,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既介入当前影视剧艺术生产前沿,又对影视剧艺术创作经验作学理上的探讨、总结和反思,体现了专家学者们的学术敏感和责任担当,同时,也期待专家学者们的脑力激荡和智慧迸发;在形式上,“论坛”依托承办单位的人才、学科、智力、阵地等特色和优势,又强强联合,并在议程设置上强化理论探寻与实践总结的有机结合,这对“中国文艺评论基地”的建设和发展来说也是一种有益的推进。

为了更加有效地从多个层面、多个角度探讨影视剧评价体系和价值标准的建构,“论坛”除确立了“影视剧作品的评价标准”的主题,还安排了“新媒体环境下影视剧评价标准的新变化”、“影视剧票房/收视与口碑现象的关系”、“影视剧评价标准及体系思考”、“影视剧评价体系中的社会责任、文化建设与民族传承”、“影视剧综合性评价体系的平衡性建构”等五个子议题,并先后安排了十位专家学者作主题演讲。这十个主题演讲分别是:仲呈祥教授的《文艺评论“供给侧”浅见之一》、陈旭光教授的《建构一种综合开放多元的电影评价体系》、周涌教授的《“故事”与“事故”:外围买球app下载影视剧创作的一点感受和思考》、庞井君主任的《艺术的价值向度——以影视剧为例》、梁明教授的《商业市场语境下的电影影像品质》、卢蓉教授的《媒介新生态与故事生产的价值判断》、司若副教授的《影视项目版权价值评估与风险防控》、索亚斌副教授的《探索商业美学视角下的影视批评》、陶经教授的《从电影节的奖项设置反观电影的本性》、李道新教授的《非常规电影与评价机制的确立》。

本届“论坛”还沿用、完善了第一届论坛“主题演讲+点评互动”的学术互动形式。针对以上嘉宾的主题演讲,点评嘉宾彭程主任,艺术学部贾秀清教授、关玲教授、伍建阳教授、戴清教授、张宗伟教授、施旭升教授、徐辉教授、徐智鹏副教授、邢北冽副教授、佟雪娜副教授和《现代传播》编辑部主任张国涛教授等,围绕嘉宾演讲的内容和思考、见解,从理论、实践的层面作评价与诠释,并与现场与会老师和同学进行交流、互动。大家一致认为,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新生态语境中,传媒艺术的实践发展和理论创新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尤其是,当下影视剧评价的作用和地位日益凸显,评论者应该用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标准来审视和评判影视艺术作品,创作者也应该在创作中弘扬中华美学精神,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与社会发展、时代进步相匹配的优秀作品。

“‘艺术与传媒’高端论坛”是中国传媒大学“中国文艺评论基地”的专设学术论坛。“论坛”旨在立足现实,持续关注传媒艺术领域重大理论和实践前沿,并通过搭建“艺术”与“媒介”研究领域的交流平台,汇聚智力资源,打造传媒艺术学术高地,激发和开创传媒艺术实践和理论创新的新活力、新生面。本届“论坛”的召开引起了京内外艺术刊物和媒体的广泛关注。研讨会当天,除合办单位《光明日报》、《现代传播》、《中国文艺评论》等主流媒体及学术期刊的嘉宾莅临外,《中国电视》、《中国社会科学报》、《电影评介》等多家刊物的编辑、记者也前来参会。目前,本届“论坛”的消息已在《光明日报》、“中国文艺评论网”上刊发,专家学者们的精彩主题演讲还将在这些刊物上陆续登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