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青年:一抹朱砂说漆雕

发布时间:2015-10-20浏览次数:1473文章来源:非遗青年

雕漆,是把天然漆料在胎上涂抹出一定厚度,再用刀在堆起的平面漆胎上雕刻花纹的技法。 中国漆器跨越了几千年历史,而外围买球app下载雕漆,有文字记载于唐,其最盛于明清,技艺日臻完善,因材料稀有,工艺精湛,色泽光润,纹饰考究,一直是皇宫的专用品,民间难见其踪。但是,这一古老高贵的艺术,在民国期间却几乎灭绝。雕漆工艺过程十分复杂,要经过设计、制胎、涂漆、描样、雕刻、磨光等十几道工序,各项工序技艺要求都很高。一般说来,一件普通的雕漆成品的制成,至少也需要半年的时间;稍微高档和精细的雕漆艺术品,则需要一年左右,而珍品的雕漆佳作,则更加耗时耗力。制造雕漆漆器的主要原料是大漆,是从漆树上割取下来的浅灰白色液体树汁。一棵生长16年的漆树,一年的产漆量只有250克。割漆的时候,要使用特定的刀子,划开树皮,下面用一个小贝壳或者一片大树叶一滴滴接着,然后再收到木桶里。所以,漆的产量极低,这就从从源头上注定了雕漆原材料的珍贵性。

 

着漆时,在胎体表面上逐层涂积,涂一层,晾干后再涂一层,逐步增加漆层的厚度,以达到雕刻的需要。涂层少者几十层,多者三五百层,然后以刀代笔,按照设计画稿,雕刻出山水、花卉、人物等浮雕纹样。所用之漆以朱红为主,黄、绿、黑等做底色,分为剔红、剔黄、剔绿、剔彩、剔犀等工艺品类。

描样时,在漆胎表面涂抹石黄粉,石黄粉即能借漆层表面的轻微粘性附着在漆胎上,干后又能显现其他颜色。

雕刻是全部雕漆工艺中最精彩、最复杂、最为人叫绝的工艺阶段,必须做到:层次分明,刀法利落,底要平整,线要规矩,锦纹均匀,一丝不苟。片刀、弯刀、勾刀……数十种刀具齐全,才能做出工艺繁复的作品。

按雕刻先后顺序,可以分为刺、起、片、铲、勾、锦纹等过程。

“刺”是运用刺刀扎进漆层中,扎到接近垫光漆层为止。

“起”又称为剔,就是把雕刻中不需要的部位剔除掉,只留下图案纹样有用的需要的部位。

“片”是运用片刀对锦纹以上的漆层,按图案要求进行雕刻,这是雕刻中的精华,要求明了浮雕艺术的内在关系、层次、高低、深浅、远近、透视以及掌握熟练的刀工刀法。

“铲”,对于有些景致、物象用片刀很难片出预想的效果,则用带立耳的铲刀来雕刻。

“勾”,是在上述程序完成后,运用勾刀在需要的部位勾刻出纹线、丝脉。当漆层的凸起部分或纹样部分基本雕刻完毕,即所谓的“锦上添花”中的“花”完成,就可以对“锦”(即漆胎底地部位的各种锦纹)的环境进行深加工、细加工。

“锦”,虽然锦纹雕刻的刀具并不复杂,但是由于锦纹工细、规整、种类繁多、大小变化,所以在“交叉对刀剔除法”的基础上,运刀施刀的方法是千变万化的,如此方能雕刻出各种天锦、地锦、水锦以及树叶、龙鳞、房屋、菊花瓣等复杂多变的纹饰。如此细致、复杂的雕刻,需要工匠心神安静,不浮躁,其刀法灵巧,刀口圆滑,从这方面来说,漆雕可谓是时间的精美艺术。

成品漆雕明润透体,古朴浑厚,富有弹性。时间越久,颜色越沉稳典雅。

2006年5月20日,北京雕漆工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今天,仍有一些工匠坚守着漆雕艺术,使它免于失传。张效裕老师就是其中的一位,我们很荣幸邀请她来讲授漆雕知识,指导同学们体验雕刻技法。

期待已久的漆雕公开课于周三下午两点在一教510成功举办。主讲老师是张效裕,取名为效仿焦裕禄之意,当年倾其所有成立一个雕漆工作室,取名贡元漆艺。2006年雕漆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工作室"贡元漆艺"也成为非遗保护项目单位。

授课分为两部分: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

流水般的声音引领我们进入了一个全新的艺术世界。北京雕漆始于唐代,兴于宋、元,盛于明、清,品种有上千种。雕工细腻,造型别致,古雅大方的漆雕被老师如此栩栩如生地演绎出来。

同学们带着“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精神争相一吐心中对漆雕艺术的疑惑和好奇,老师也以温柔的声音一一解惑。 

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兴致勃勃地展开与漆雕奇妙的邂逅之旅。大概每个人心中都有个壶光漆色、流光溢彩的梦吧......

由于漆雕材料有限,我们特地采用橡皮章让同学有更亲切真实的体验。采用的是5公分彩色夹心橡皮章,这样可以愈加体现层次感;刻刀用的是精致小巧的啄木鸟斜口刀,勾挑可以自如。小伙伴们灵活地用铅笔和尺子量来划去,小刀勾刻挑雕,看上去也是有模有样。

色泽光润,藏刀不露的雕漆不像画家的笔那样"龙飞凤舞,泼墨撒彩,挥毫自如”,它必须做到层次分明,刀法利落,底要平整,线要规矩,锦纹均匀,一丝不苟。

此时此刻眼前唯有一把刀,雕出内心乾坤,一花一木,一山一水皆为你所有。佛家有云:吾心即吾世界。花木山水如此灵秀,那么雕者的心必定也是清澈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