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广告博物馆——中国广告的“记忆殿堂”

发布时间:2015-05-22浏览次数:2170文章来源:宣传部 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办公室

  中国广告博物馆实体馆位于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是在原有场馆的基础上建起的三层楼体,设计风格兼具传统与现代。建筑总体外附加一个玻璃外罩,形成方形玻璃展柜的大意象,具有极强的整体感,寓意整个广告博物馆是一个既有历史积淀,又有时代感的珍贵展品。通过跨行业,跨领域,跨地区的资源联合,博物馆成为融合业界、学界、政界、媒介、企业界各方资源的综合性服务平台,是集藏、展、会、教四大功能于一身,学术性、产业性、文化教育使命为一体的现代博物馆。

整体外观

建馆之路:十年磨一剑

 2014920日,中国传媒大学迎来建校六十周年纪念日,中国广告博物馆开馆暨新馆落成仪式举行,此举标志着中国广告行业步入成熟期。从2005年开始筹建,至今已走过了整整十年的时间。谈起这十年走过的不平凡历程,广告博物馆馆长黄升民教授颇有感触。黄馆长说,“有一天我在报纸上看到福建的一家塑料鞋厂的老板建了一个塑料鞋博物馆,很受触动,于是就想我们是不是也可以建一个特色博物馆呢?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在国内比较领先,我们可以对自己的专业知识做一个归拢,建一座广告博物馆。仔细一想,国外好大学大多有自己的专业博物馆,比如说搞新闻的会有报纸博物馆,搞戏剧的会有戏剧博物馆。一所好的大学不仅要有现代化的建筑、藏量巨大的图书馆,还要有自己的专业博物馆,这才能体现它好在哪里。广告博物馆初创时最难的是没有资源,既没钱也没人,但白手起家更能发挥人的创造性,尽管当时困难重重,我们还是努力往下做,最终,我们还是把博物馆建成了。这件事告诉我们,你要先有一个好的想法,然后再克服困难把它变为现实。”

相对于黄馆长从宏观角度阐述建馆的因由,运营博物馆的张豪老师则从广告行业内部的视角突出亟待建馆的原因。他认为,广告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是商业社会一个非常重要的形态,同时也是非常有活力、有实效的一个行业,很多广告从业人员在一线做得很出色,但是对于行业留存下来的成果和经验没有形成体系。广告包罗万象,是社会的镜像,能折射出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的思想和性格,对这个行业做一个系统性梳理、沉淀和研究,是整个行业都需要的。张豪老师说,“广告学院有责任,也有能力承担这个核心的发起和组织者角色,联合社会各界一起来打造中国的广告博物馆。这个过程中,我们做了非常多的基础工作,比如我们拍摄了《中国广告三十年》,推出了中国广告图史,一系列的广告史研究,包括一些广告公司个案展,口述历史展,同时也探索了很多实体馆建设的可能性。”

建馆理念:不为我所有 但为我所用

广告博物馆的理念是不为我所有,但是能为我所用。张豪老师说,“我们希望把这个馆做的灵动一些,它不是死的,它本身是在变化生长着的,就像博物馆中的那棵榆树,我们把它保留了下来,它就像一个符号,寓示着广告这个行业既有着悠久的历史,又是面向未来的有生命力的、生生不息的、源远流长的。”

中庭-展馆

广告博物馆和广告学院位置相连,功能互补,相得益彰,广告学院的老师可在博物馆内授课,广告学院师生的优秀作品可在博物馆里面展出。如果说广告学院是一个以教学为主的阵地,国家广告研究院是以科研为主的阵地的话,那么广告博物馆可以说面向产业交流和应用为主的阵地,从而形成了教、学、研、用为一体的应用广告专业研究的集群化的功能区。“博物馆是当中的一个节点,但是这个节点又和整体是连为一体的。”博物馆数字资源库黄爱武老师说。

“汽车轮子上的中国梦”(第一展厅)

广告博物馆立足于中国传媒大学,致力于服务学校师生:首先,展览不仅是成果的展示,它本身也是一种很重要的成果体现。通过专业展的举办,让学生参与策展、办展、观展,从中学到知识提高技能。其次,博物馆本身是一个公共的空间,博物馆需要吸纳优秀的人来布展、参展、研究,行业内的佼佼者来博物馆交流,受益最多的还是我们学校的学生。第三,博物馆从学生中招募品牌文化传播大使,通过对品牌的宣传讲解工作,让他们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一个品牌的文化。同时,博物馆数字资源平台的建设也有很多同学参与进来,通过操作数据库、整理案例等得到收获。此外,博物馆还有很多高水准的研究团队,承担着博物馆教学研究功能。

中国广告博物馆团队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