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中国梦”——访埃及留学生王笑天

发布时间:2015-04-14浏览次数:1296文章来源:新闻中心

“我的中国梦具体来说就是更深地了解中国人的理想,把中国梦介绍给全世界,能在埃及代表中国,向埃及人介绍中国文化。”2015年3月15日,《人民日报》的海外版刊登一篇外围买球app下载“中国梦”的文章,而这位拥有“中国梦”的作者却是一位埃及人——Andrew,王笑天。

中国情结

王笑天,是一位曾经在中国传媒大学开罗大学孔子学院学习中文的埃及男生,2013年从开罗来到北京,专修中文系。2011年,王笑天进入埃及的艾因夏姆斯大学学习中文,他说:“从那时起,我的新生活开始了!”

王笑天特别喜欢中国,出于对中国文化以及中文的喜爱,选择了中文系,“刚开始,我觉得中文特别难,尤其是写汉字,但是我不能放弃”。在谈到为何会来中国传媒大学时,他觉得这是一种缘分。由于艾因夏姆斯大学没有孔子学院,王笑天便在开罗大学的孔子学院学习,“我开始插上梦想的翅膀:有一天能够飞到一个古老而神秘的东方古国——中国,在那里生活,学习。”,经过在开罗大学孔子学院两年的学习、通过HSK四级的考试,并获得了优异的成绩,在老师的推荐下,2013年,他终于第一次踏上中国的土地。

“我的中国梦具体来说就是更深地了解中国人的理想,把中国梦介绍给全世界,能在埃及代表中国,向埃及人介绍中国文化。”在他看来,“中国梦”不仅是中国人的梦,世界和平、人民安家乐业,便是“中国梦”的内涵。

王笑天虽然现在已经完成了在传媒大学的学业并回到了埃及,但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坚定地说以后一定会再次回到中国,读硕士、博士,从事翻译或者是中文教学,也有当主持人的想法,“我想考中国传媒大学的播音学院!”

从“不习惯”到“恋恋不舍”

已经回到埃及的王笑天,一提起中国,就止不住思念。对于在中国的生活,他表示虽然北京除了春天,其它季节的天气不是很好,雾霾特别严重,但是还是觉得总体很好,“除了少了家人的陪伴以外,没有缺少什么。”

刚到中国的两个星期,面包和泡面成了王笑天的主食,但习惯了中国菜后便恋恋不舍,比如麻辣烫,北京烤鸭(他还参加过金百万烤鸭店的培训),尤其是星光餐厅的青菜炒面,已经回到埃及的他仍旧忘不了那些味道。

北京的很多地方都留下过他的足迹,比如密云、北京动物园、长城、清华大学等等,他也去过山东,河北和南京。如果有时间,他还想去上海,香港等地方去走一走。

在北京,他也收获了不少友谊。“在中国,和中国人很容易交朋友,而且他们很容易发现你的优点,很乐于助人。”

学中文已经变成了一种生活方式

对于如何学中文,他说,他比较喜欢一心一意地做一件事情。“听、说、读、写”是他学习中文的方式,看中国电影、听中国歌曲、看中文小说,并且很喜欢和中国朋友聊天,学中文已经变成了他的一种生活方式。

在中国,他接受了与埃及不同的学习模式。埃及孔子学院的教学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等级,每个等级只需要三个月,每个星期只需上两次课。在中国,每个学期则需要五个月左右,并且除了周末,每天都有课。虽然课程加重,可是,他依然很享受在中国的学习生活。

王笑天的中文名字由来也很有趣,“这个名字是在埃及一年级时我的第一个中国老师给我的。有一天我带了她去超市买些菜,当时我的中文不流利,有些语法错误她就一直笑,她纠正了我的语病,过了几天我又说错了。她问我为什么说错,我说,‘为了让你笑’,她就给我取了这个名字。”

家人、朋友,一生的挂念

王笑天是一个很有生活情调的一个人,平时喜欢写诗,做饭。他的身边有很多朋友,最喜欢和他们一同吃饭、唱歌。在北京一年中,他唯一割舍不下的就是他的父母、奶奶,还有正在读高中的弟弟。“我的妈妈很单纯,特别温暖,就像是我们家的玫瑰花”,父亲是一位商人,在他的心中,父亲是一个很认真的人,爱惜时间,也很珍惜和家人相处的时间。

在中国,他也有要感谢的人——孔子学院的孙老师。不论学生发生了什么,孙老师都乐于帮助他们。乐老师是给予他最多鼓励和支持的一位老师,对于她,王笑天有一种难以言表的情感。刚到中国,他的一位中国朋友——Melody 便来接机,到学校时,由于没有人民币,她为王笑天垫付了1000 的住宿保险金,又带他去吃饭,“当时要是没她不知道会是什么样子。”王笑天感激地说。

(本文刊登于《中国传媒大学校报》437期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