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围买球app下载60周年校庆来临之际,我忽然翻阅了一些与此相关的文章和老照片。从我的相册中我发现了一张“北京广播学院文艺编辑一九八四年毕业生合影留念”黑白老照片。至今这张老照片伴随着我走过了三十个春秋岁月。今年也恰巧是北京广播学院1980年入学的同学毕业30周年,他们占据了整个校庆60周年的“半壁江山”!
1980年文艺编辑专业(以下简称“80文编”)只招收了一个班,共计35名同学,男女生大体各半。当时由我兼任“80文编”班主任,高兴的同时深感责任“重于泰山”。从他们入学至毕业的四年期间我一直兼任这个班级的班主任工作。
看着这张“80文编”老照片,这35个同学编织的许多故事在我的脑海里,时而平静,时而激荡;时而远去,时而廻响;时而闪现眼前,时而跃然纸上…….
首先让我难以忘怀的,是“80文编”的藏族同学德吉,她的父母都是出身贫寒的藏族干部。这个藏族女娃面色略显黝黑却红扑扑的,两只大眼睛闪动着高原之巅的灵光,两条乌黑的小辫在她的肩膀上跳动着,普通话说得也相当不错,可刚入学的几天,她总有点闷闷不乐。
有一天,我来到德吉同学的宿舍,同宿舍的几个同学都在互相聊天说笑,可德吉却坐在挂着蚊帐的床上一言不语。我刚要问德吉同学是否刚到北京,水土不服,没想到她小声对我说:“孟老师,我想家,能不能回家看看爸妈?”这句话给我问蒙了!我想刚入学没几天,想爸妈,想家是可以理解的,可拉萨和北京之间当时也没有直航飞机,这可不是两天三天,甚至十天半月能解决“想家”问题的。我想唯一的办法,是对德吉同学做好关怀、照顾、开导工作,并发动同班同学,特别是同宿舍同学共同做好德吉同学的“想家工作”。果然,随着入学教育等活动,德吉同学的“想家”问题终于得到化解,在校四年学习期间,她很少再提“想家”。德吉同学毕业后被分配到西藏自治区人民广播电台,现为该台总编室主任,(照片第二排左边起第七为德吉同学)。
第二个小故事就是“80文编”的张伟同学了。这个来自四川重庆山城的女娃,在入学不久的体检中发现患有“急性肝炎”。当时教务处决定让其休学一年,转到81年级入学。可张伟同学说什么也不愿意走,教务处的规定是“必须走”。“不愿走”和“必须走”这一对不可抗拒的矛盾又抛给了我这个班主任。在这个问题上我又发动了同学和我一起做思想工作,张伟同学终于同意回家修养。张伟离校时已经是秋冬之交了。离校这天,晨雾弥漫着校园,白杨垂柳枝头挂满了白霜,在初冬的寒风中摇曳着。白白胖胖的张伟眼含着泪花,在同学的陪伴下缓缓地走出校园……可万万没想到张伟同学第一学期寒假期末考试之前又跑回到了学校。她带着当地医院化验康复的证明材料,非要坚持和同班同学一起参加期末考试,说什么也不离开“80文编”。当教务处知道张伟擅自“跑回学校”的消息后坚决要“劝其回去”。说实话,面对张伟这个要强、自信、颇有才气的四川娃,我还真舍不得她留级。于是我以班主任的名义给教务处写了报告并呈报给当时分管教学的常振铮院长,建议张伟同学到北京朝阳医院作体检,如果体检合格,可以随同“80文编”参加期末考试,如若体检不合格,考试又不及格,我负责劝其休学。
经过我和教务处领导、常院长的“软磨硬泡”,没想到常院长终于“默许”了,同时常院长和教务处领导也给予了我口头严厉警告“下不为例”,以后不要老“护犊子”!从此我的头上顶着一个“护犊子”的“高帽”,直到我1994年调任学院老干部处长之前,我仍舍不得摘掉它!
经朝阳医院体检,张伟同学的病确已康复,可以坚持学习,又经期末考试,竟然取得优良成绩,终于如愿没有留级。原来同班同窗好友把自己的笔记寄给她,张伟在家边修养边自学做功课。
在“80文编”的四年学习期间,社会上的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开始泛滥,信仰危机开始露头,艰苦奋斗、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的宗旨开始淡化。这种社会思潮也冲击着高校,给青年人带来了迷茫。
记得当年曾报载过邓颖超同志的谈话,她指出“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艰苦朴素的作风并没有过时,改革开放不过时,将来也不会过时。作为当时的班主任尤其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如何引导学生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保持艰苦奋斗、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的确是个“新课题”。
为此我想到了采访朝阳区环卫局清洁大队。在此前,我曾多次采访过“清洁大队”。这个大队的党部书记向我介绍,大队担负着两大任务:清洁公共厕所和清扫马路。同时也向我介绍了全国劳模时传祥背粪篓“宁肯一个人脏,换得万家净”,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还向我讲诉了当年的万里付市长和北京工业大学师生到清洁队参加劳动锻炼和清洁工人一起背过粪篓,清扫马路的故事。为此,我曾写过一边报告文学《奇迹在被遗忘的角落出现》,并发表在中国环境报,还获得“三明杯”优秀作品奖。
于是我决定带领“80文编”参加一次从青年路到大黄庄路程的清扫马路劳动,本身也是一次艰苦奋斗的生动教育。
在冬春之交的一天,天还没亮,我带着“80文编”全体同学在黎明前的黑暗中,顶着扬起尘沙的寒风,迈着整齐的步伐来到了青年路路口。清洁队的相关领导向同学们讲述了全国劳模时传祥的故事以及万里付市长北京工业大学等高校参加清洁队劳动锻炼的故事。随后“80文编”在清洁队工人师傅们的带领下开始清扫马路的工作。有的同学拿着铁锹清除地下水道里的污水,有的同学挥着扫把清扫着马路的垃圾灰尘。扫帚发出的“沙沙”声和铁锹发出的“咣当”声,在马路上回荡,飘扬在繁星闪跃的夜空…..
太阳从东方的地平线旭旭升起,撒向了“80文编”清扫过的马路。远远望去,青年路至大黄庄这条路面在朝霞的辉映下显得别样清净亮丽……“80文编”的同学们又迈着整齐的步伐,在笑声和歌声中风尘仆仆地向着校园走去……。
如今“80文编”的同学大都成了栋梁之才,他们在广播电视战线和其他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发挥着骨干作用。
他们当中留校的关玲同学现为外围买球app下载影视艺术学院副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老照片第二排右起第七)。
曾任“80文编”副班长的李静(老照片前排左一)在当初的新生入学文艺晚会上以武术表演震撼全班!她现为深圳广电集团党组成员副总编辑。
平时爱说爱笑的陈芳(老照片前排右一)现为广电部主办的“中国电视杂志”主任编辑并被聘为外围买球app下载艺术学部客座教授,硕士生导师。
还有朱伟、严平两位同学没有毕业就自动退学分别到美国、日本留学,如今他们学成回国创业,当上了老板、董事长,为祖国的改革发展不断倾注着新的活力。“老照片”上没有留下这两位同学的身影,可谓“80文编”留下的缺憾!
曾任“80文编”班长的刘小平(老照片后排右起第六)学习委陈坚(老照片第二排右起第六)生活委员钱维多(老照片后排第四),三位同学毕业分别被分到浙江省电视台,省人民出版社,省人民广播电台,很快成为本单位的骨干力量。后来又听说刘小平又“下海”合伙创办了影视公司,现为绿城传媒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陈坚现为浙江文艺出版社高级编辑、对外合作出版中心总编办副主任。钱维多现为西湖之声台长。曾任“80文编”的团支部书记魏丽丽现为某影视公司总编导(老照片第二排左四)。
能歌善舞的朝鲜族同学、团支部文艺委员卢敬爱(老照片第2排左1)和王梅艳同学(老照片第2排右5),现分别为河北电视台文艺节目中心文艺编导、频道总监、制片人。
周琼同学(老照片第2排左3)现为北京电视台文艺节目中心文艺编导、制片人。薛承枫同学现为福建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副秘书长(老照片后排右8)。张丹同学现为北京盛世娇阳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老照片第2排右2)。
留在我脑海中“80文编”一个个灵动有趣的故事,是难以用笔墨写尽的,由于篇幅有限,我不得不戛然止笔。然而我上述举例的几个小故事,这不仅属于他们个人的,也是“80文编”全班35位同学的缩影,整个“80文编”的骄傲!
我当初担任“80文编”班主任时,也就三十六、七岁,而现在的“80文编”同学大都五十岁出头了!而我现今七十二岁,已步入古稀之年了,真可谓:光阴似箭,日月穿梭,白驹过隙……,忆往昔,峥嵘岁月,繁花似锦,桃李满天;想未来“80文编"同学必将满怀伟大的中国梦走向更加跃眼的辉煌……由此我这个班主任,也更加情系“80文编”,深深地情系着,永远情系着……。
作于2014年6月22日深夜(作者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环境文学研究会会员,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原文艺编辑系党总支书记、校老干部处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