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OCs(“慕课”,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的迅猛发展给教育带来强烈冲击。日前,在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等单位举办的“信息技术发展与教育改革国际论坛”上,国内外专家就如何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进行了探讨,并就MOOCs的发展趋势及面临挑战等进行了讨论。我们聚焦外围买球app下载MOOCs发展的各种声音,为读者提供多重视角,以更好地思考这样一个问题——
信息技术如何促进教育变革
大西瓜 绘
当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教育的影响不仅表现在新技术与手段的运用上,更表现在为教育的发展带来新的理念和动力,使教育内容、方法和模式发生深刻变革。
自从北京大学副教授陈江的MOOCs课程“电子线路”在edX平台(麻省理工和哈佛大学创建的在线课程平台)正式开课以来,才一个多月时间,就有4000多人注册学习。在网络反馈的信息中,陈江看到,连美国和意大利的学生都通过网络留言,询问何时能有课程的英文版,这让他感受到了MOOCs非凡的影响力。
2012年才兴起的MOOCs,虽然仅有短短1年多的发展时间,却已经席卷全球数十个国家。“慕课”运动的“三驾马车”——Udacity(斯坦福大学教授推出的在线课程平台)、Coursera(斯坦福大学教授推出的在线课程平台)和edX引领的“慕课”教学发展迅速:Coursera平台已有80多个教育机构提供了400多门课程,有400万名注册用户;Udacity和edX分别有28门和62门课程,有75万和80万名注册用户。
“国际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非常迅猛,对教育的革命性影响正日益显现。”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在论坛上表示,“这值得我们在战略层面上进行深入思考。”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会长郝克明表示:“美国著名高校引领的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推动了教育发展。信息技术在教育发展和教育改革中的应用,正在改变着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激发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了教师与学生间的互动,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就在教育界还处于MOOCs“海啸”带来的巨大震动中,向传统教育教学方式发起挑战的MOOCs本身,也面临着争议。MOOCs发展趋势如何,有哪些难点需要突破,未来将迎接哪些挑战……研究者与实践者对这些问题的多维思考,会为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提供更深刻的启示。
MOOCs的发展趋势:
从在线学习向移动学习转变?
“最近几十年来信息技术的重大突破和高速发展,为教育带来深刻变革。”郝克明特别强调三次技术突破对教育的影响,“上世纪80年代,计算机微型化并快速普及,多媒体技术用于教学;上世纪90年代中期,互联网的应用使在线教育得到发展,促进了优质教育资源的传播和共享;第三次是云计算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以及各种移动终端的创新和发展,增强了信息的存储、传输以及为学习者服务的能力。”
对于信息技术变革带给教育的影响,爱尔兰国际远程教育资深专家德斯蒙德·基更教授感受颇深——他第一次受邀来中国是在1989年,当时他专程前来参加庆祝中国电大系统成立10周年活动。而他这一次来到中国,则是为了与大家分享“慕课”应跟上“移动学习”步伐的新锐观点。
“我的理论框架是三次革命,即工业革命、电子工业革命还有无线网络革命。”德斯蒙德·基更说,“有研究者认为,远程教育诞生于18、19世纪北欧和北美的工业革命时期;在线学习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电子工业革命时期;移动学习诞生于20世纪末开始的无线网络革命时期。”
“随着无线网络取代有线网络,越来越多的学生不再使用笔记本和台式电脑进行在线学习,而使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进行移动学习。”德斯蒙德·基更说。
国际数据咨询公司的数据显示,2013年电子设备的发货数据为:1亿3440万个台式电脑,1亿8090万个笔记本,2亿2730万个平板电脑以及101万台智能手机。笔记本和台式电脑的销售数量下降,被智能手机和平板机取代。该公司预测,到2017年,智能手机的发货量将上升到每年170万台,平板机为4亿680万台,笔记本为1亿9660万台,而台式机将下降为1亿2310万台。
一位在北京的爱尔兰记者报道说,移动手机正成为中国数百万人的口袋图书馆。“在北京和上海的地铁里,坐在你对面的人可能看上去正安静地盯着他们的手机,实际上他们正在读惊心动魄的小说。”德斯蒙德·基更表示,中国目前已经是世界上移动设备最多的国家。
“如果人们可以在手机屏幕上读小说,他们肯定能通过智能手机读大学学位的课程。”在德斯蒙德·基更看来,这种技术变革带来人们习惯的改变,让在线学习向移动学习转变。
从国际上看,日本政府高度重视移动学习,旨在把日本发展成一个“泛在学习”社会,使人们广泛使用移动设备来提高福利和进行终身学习。南非的移动学习也非常盛行。中国知名大学开办的68所网络学院和新近成立的国家及部分省市开放大学都在积极开发移动学习。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部门教育信息化项目组负责人苗逢春也关注到这种变化,并将这种技术变化称为进入“新PC阶段”。在他看来,发展中国家的手机用户规模正在迅速追赶发达国家,所以教育信息化必须考虑“新PC阶段”的特点。
“如果移动学习能够进入主流教育,中国应开始把在线学习材料改造成适合在智能手机和平板机上使用的材料。”德斯蒙德·基更说。
大数据将使课程“量身定制”?
大数据的应用,是当前“慕课”的特点,也是未来应加强的内容。这是一些实践者与研究者的观点。
Coursera发展团队中国区业务负责人伊莱·布林德博士介绍说,他们的平台会给教课的教授提供数据分析工具,通过这个工具,教授能够看到有多少学生看了他发布的视频,学生看了几遍这个视频,教师可以监测学生的表现,及时调节学习内容。他说,若学生不直接使用Coursera平台,而应用翻转课堂,平台上的数据则可以帮助教师甄别哪些是学生已掌握的内容,哪些是学生需要进一步练习的内容。数据分析工具还可以应用于学生开展互评,比如,可以通过数据把那些花了不到一分钟就给出的评价去掉,只取可靠的学生评分。同时,从研究者的角度看,平台记录学生的所有行为,可用于对不同教育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美国新媒体联盟执行总裁莱瑞·约翰逊博士提供了一种更加深入的观点:“慕课”还远远不能被称为学术界的变革创新,这份荣誉属于更具颠覆性和深远性的改革——大数据及其应用。大数据将会让教育机构通过预测工具来提升每个学生的学习成果。这种应用可以在学习过程的每一步收集和整合数据,参看这些数据进行课程设计,可以为学习者量身定制学习任务和学习模块并精准地送达。
MOOCs的发展也将改变教育的环境。基于MOOCs的发展前景,北大副教授陈江对未来的教育形态进行了这样的设想:大部分老师成为教学辅助人员,部分老师转而投身科研;制作课程的专营公司会出现;大部分学校倾向提供非常精深、非常实践化的教育内容,以及为其他课程提供场地;判断学校好坏,要看其在网络上有多少选课学生;出现网络学习的第三方考核机构,对于学习效果有官方的认可;雇主可能更认同MOOCs证书,而不单看学生毕业于哪所高校;中小学不再盯着升学率,更重视素质教育,更多学生在中学里思考“我将来干什么”。
不过,无论是实现“慕课”本身的发展,还是实现其对教育的改变,都需要“慕课”实践者们的不断探索。伊莱·布林德认为,“慕课”至少有很大的规模空间,他很有感触地说,韩国音乐录影带《江南style》在YouTube(美国视频分享网站)上的播放次数达到了近17亿次,若把点击者所有观看的时间加起来,长达2万年,而把当前所有Coursera用户学习“慕课”的时间加起来,仅仅是这个数字的三分之一。
(编辑:覃红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