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围买球app下载

文化大观

一个人与一本书




周恩来会见尼克松

1973年7月,周恩来在机场迎接来访的刚果总统马里安·恩古瓦比

1965年6月,周恩来访问坦桑尼亚时,接受非洲民族联盟元老赠送民族服装

《外国政要视野中的周恩来》一书的主编梁金安采访老红军王定国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梁金安先生敦厚、仁和,讲陕西口音普通话,声音洪亮。我和梁先生相识的时间并不很长,但是对先生的印象十分深刻。和梁先生相识缘于他主编的那本看似普通实则不凡的《外国政要视野中的周恩来》。说看似普通,是因为书中多是1976年周恩来逝世时世界各国媒体及香港媒体的报道,外国政要、国际组织与国际友人的反应,是资料汇编,原汁原味,没有梁先生自己的发明;说实则不凡,是因为历久弥新,书中主人公周恩来的故事不仅没有过时,而且更加深入人心。“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是一个需要圣人的时代。在周恩来诞辰115周年、逝世37周年,党中央在全党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之际,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3月推出《外国政要视野中的周恩来》,可谓正逢其时。

  我曾经与梁先生及周恩来总理的亲属一起,沿着周总理的足迹,开展捐赠有关革命前辈书籍的活动。我们所到之处,都看到了当地干部、群众对周总理发自内心的怀念与敬意。他们不仅热爱周总理,而且爱屋及乌,对周总理的亲属以及梁先生一行也充满尊重。当梁先生向他们赠送《外国政要视野中的周恩来》时,人们纷纷索要梁先生的亲笔签名,其态度之真诚令人动容。

  回到北京后的一天,我接到梁先生的短信,邀请我参加《外国政要视野中的周恩来》研讨会。

  这些年,我跑过很多机关和大型企业,看到很多逢场作戏、毫无激情的会议。最后,会议几乎都是在“高屋建瓴”“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中落幕,与会者作鸟兽散,各奔东西。

  但是,梁先生作品研讨会却是另一番情景。参加会议的有很多老文学家、艺术家,几乎都是七八十岁的高龄,在文学艺术界享有崇高声望,但是当他们走上主席台的时候,他们都向梁先生这个普通编者表示敬意,称赞他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大好事。当然,这种敬意首先或者主要是给周总理的,但同时也是给梁先生的。我想,伟人只有心里装着人民,他才不会被人民遗忘;平凡的人哪怕只做了一件不平凡的事,他也会成为大家敬重的人。

  在研讨会上,我的第一印象是,与会者都认为梁先生的书提供了一个认识周恩来的新视角,让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他们认为,这部书从外国政要这个视角,使我们对周总理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这些外国政要和群众对周总理都有非常高的评价,就是说,周总理的影响是世界性的,是超越国界的。

  作家邓友梅先生动情地说:“我还记得周总理逝世的时候,我也跟别人一样挤在西单的布店买黑布做袖标。这么多人,男女老少,发自内心,没有人动员,人民表现的感情是这么强烈!老百姓的感情是从哪来的呢?从他们所见到的总理,也从别人的议论当中所理解的总理。我觉得大家的议论还缺少一面,这本书恰恰补了这一面,就是外国人是怎么看我们总理的。这样的话我们才能够形成一个完整的、令人信服的结论,这里面毫不掺假,毫不造作,是真正的周总理的形象。”

  在研讨会上,我的最深感受是,真正的伟人,他的光芒不会因为时光流逝而黯淡,周恩来总理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

  我亲眼目睹,在这次研讨会上,众多老中青文学家、艺术家们说到周总理的时候情真意切,很多人声音哽咽,热泪盈眶。值得一提的是,一些年迈的诗人激情赋诗,一些银发飘飘的歌唱家现场放歌,如果没有对周总理发自内心的热爱,他们怎会老夫聊发少年狂?昔日在大庆、大寨挥洒热血的人,他们有幸亲聆周总理的教诲,他们深情讲述的故事,更是让人热血沸腾。

  扬天下之正气

  梁金安先生热忱执着,他多年如一日孜孜不倦地追寻周恩来的足迹,大力弘扬周恩来精神。在与梁先生交往的过程中,我经常询问他编辑《外国政要视野中的周恩来》的心路历程,他经常给我讲周恩来的故事。梁先生说,头上三尺有神灵;人在做,天在看;做人必须对得起良心,良心正直有时更胜于政治正确。

  梁金安先生出生在陕西西安一个农民家庭,他的父亲梁才早年就追求进步,仗义疏财、赈济灾民,解放初期在西安北城一带非常有名气。西安八路军办事处是一个神圣的地方,这里流传着很多有关周恩来的故事。梁先生从小受到父辈言传身教,更受到周恩来的巨大影响,耳濡目染,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人格。

  1965年,梁先生从北京某部机要学校干部特训班毕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毕业典礼上,作为班长的他带领同学们唱:“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哪里需要到哪里去,哪里艰苦哪安家。祖国要我守边卡,扛起枪杆我就走,打起背包就出发!”踏着歌声,梁先生去了北国边陲黑龙江。

  梁先生担负的是东北某部机要译电员工作。那时从事这项工作,上级组织部门需要审查三代。能从事这项党信任的工作,是人生的极大光荣。

  由于工作的关系,1973年在执行一次特殊任务时梁先生有幸见到了敬爱的周总理,相距只有几步之遥,周总理面容清瘦,苍老而又刚劲。从此以后,周总理那雕塑般的身影一直印在他的脑海里。

  后来梁先生就找来有关周总理的书籍阅读,并且在读书笔记本上抄下周总理的话:“我认的主义一定是不变了,并且很坚决地要为它宣传奔走”“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周恩来逝世的讣告令梁金安如五雷轰顶,此后他开始收集周总理的相关新闻报道、图片、书籍。他既被境外媒体外围买球app下载周恩来优秀品德的报道所震撼,又被国内“批林批孔批周公”以及“反击右倾翻案风”所困惑,他无心吃饭,也睡不着觉。

  上世纪80年代,梁先生从国防战线转业到地方当了一名记者,他决心用自己的笔来记述一个真实的周恩来。梁先生给自己写了个座右铭:“写天下之新闻,探天下之奇胜;采天下之风情,扬天下之正气。”主编《外国政要视野中的周恩来》,就是要探天下之奇胜,扬天下之正气。

  梁金安先生在主编书稿时,一个很令我钦佩的地方就是能吃苦。他已经年近七旬,但是仍往返奔波于全国各地,不管严寒酷暑,他都乐此不疲。现在有一定职务的人外出都要住高档宾馆,坐头等舱,吃美味佳肴,但是梁先生出去采访总是坐硬卧,有时甚至坐几天几夜硬座,住宿的宾馆也很简陋。我有时问他,在这样的房间里能否睡着,心理是否平衡?他淡淡地一笑,然后告诉我,只有享不了的福,没有吃不了的苦,周总理革命时比我们现在艰苦多了,周总理在解放以后的生活也远远不如我们现在,我们有什么不满足的?吃东西更是简单,我陪同他外出采访,多次就在路边小店吃饭,我问他是不是太简单了,他说办事优先,吃饭是次要的。

  说到梁先生的仁厚,则有故事佐证。

  梁先生的父亲上世纪60年代随彭德怀将军去了四川从事“三线”建设,担任了4家军工厂(383厂、393厂、157厂、456厂即现在的重庆长安汽车)的党委书记。后来,他的搭档来金烈出任了国家机械工业委员会军工总监,他也同时出任了重庆市委领导,但是他认为自己的文化水平有点低,于是毅然将领导岗位谦让给了年轻人。70年代初的一天,梁先生的父亲上班期间因故回到房间,正巧碰到一个邻居的孩子藏在家里。他和蔼地问孩子来干什么?这个孩子紧张地回答:找钥匙。老人已经明白眼前发生的事情,但是他没有责备孩子,而是让他继续找。这个孩子知道不能继续把戏演下去,于是迅速离开了老人的家。孩子体面地离开,没有受到追究,对他的人生造成了积极的影响,后来这个孩子考上了北京的重点大学,在梁老先生去世的时候,他携夫人一起来到灵前致哀。

  十几年后,类似的一幕又在梁金安先生西安的住宅重演。梁先生说,他家里养了一条罗维纳犬,名字叫丹珠。一天梁先生回到家里时丹珠并不像平时那样兴奋,也不吃梁先生带给它的食物,而是领梁先生直接去了后院。眼前的情景让梁先生大吃一惊,地上蜷缩着一个十几岁的小孩,他身上的衣服已经被撕烂了,周围散发着丹珠的尿臊味。梁先生随即去看了家里的监控录像,明白这是一个入室行窃的小孩,被丹珠抓住了。梁先生又查看了家里的东西,没有发现丢失的情况,便没有责问孩子,而是让他离开家,不要回头。这个小孩走后,丹珠很不高兴地看着梁先生,梁先生拍了拍它的头,告诉它:丹珠,我们家里并没有丢失东西,我们要得饶人处且饶人。丹珠听后闷闷不乐地看着自己的“战利品”离开,然后闪身离开了梁先生,它那天都没有吃东西。梁先生说,他之所以这样做,一是因为受到父辈的言传身教,二是受到周恩来的影响,要学会关爱他人,特别要宽容那些生活在社会底层并且犯过错误的人。

  周恩来精神不朽

  有人声称,毛泽东已走下“神”坛,只要把周恩来请下“圣”坛,中国共产党就不再神圣。对此,梁先生谈了自己的不同看法。他充满敬意地说:“中华民族历史的天空星光璀璨,无数的先哲和仁人志士以其渊博的学识、高尚的品德,受到后世人的极大尊崇和无限景仰。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推翻封建王朝、争取民族解放的伟大革命中,又产生了一大批仁人志士,他们传承中华文明精髓,顺应世界发展潮流,集古今中外先贤之大成;他们是人民的公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周恩来正是这些人中最杰出的代表之一。正因为有周恩来这样一大批杰出的代表,中国共产党才永远神圣。”

  梁先生给我讲了一个故事,从中可以看到周恩来怎样对待人民,我们今天应该如何学习周恩来的这种优秀品德。

  1958年6月的一天,周恩来来到密云县潮白河上查看修建密云水库的坝址。当时,他正在筹划兴建水库,为两岸人民兴利除害,为首都人民引进洁净的水源。在返京的路上,一场大雨伴狂风倾盆而下,刚刚还炙热如火的骄阳瞬间躲得无踪无影,四处一片白茫茫的,车无法再走了。他们在路旁一个叫溪翁庄的村子旁停了下来。县里同行的同志请周恩来到路旁的农家避避雨,周恩来说:“咱们这么多人进去,事先也没打个招呼,不太好吧。”县里的同志说:“没关系,这是侯大爷的家,他儿子就在县里工作,用不着打招呼。”

  正说着,院门打开了,一位60来岁的老大娘走出来,她手扶着门将他们往里面让:“哎呀,看把同志们都淋成什么样了,雨这么大,赶快进来避避吧!”周恩来迎上去和大娘打招呼:“大娘,我们一车这么多人到你老家,连个招呼也没打,真对不起你,太给你添麻烦了。”大娘说:“可别这么说,赶上这大雨天,谁碰上也要帮忙,赶快进来吧。”周恩来进了屋,就在炕沿上坐了下来,大娘也坐在炕沿上,大家也都坐了下来。

  周恩来当即和大娘拉起了家常。说着说着,大娘一拍腿站了起来,进里屋端出了一箩筐杏子,招呼大家:“哎,我光坐着说话了,忘了给客人找点吃的。我这儿有铁八达杏,你们尝尝鲜吧。”侯大娘一边说,一边从箩筐中捡了几个大杏,在衣襟上擦了擦,递给周恩来说:“这铁八达杏是我们这里的特产,你尝尝吧。”周恩来马上接过杏子,并且当即谢了谢大娘:“够给你添麻烦了,你还给我们杏子吃。”他洗也没洗,擦也没擦,直接咬了一口杏子,一边吃一边说:“嗯,这杏子味儿是不错,确实好吃。”

  这时,大娘好像发现了什么,她盯着周恩来细细地瞧,边瞧边念叨:“你这位老同志怎么这么面熟,我好像在哪儿见过。”周恩来故意打趣地问:“是吗,怎么会这么巧,你老究竟在哪里见过我?”侯大娘又把周恩来从上到下仔细端详了一遍,皱着眉头想了又想,边想边说:“究竟在什么地方见过他呢?怎么就想不起来了!”她又责怪自己说:“嗨,我真是老糊涂了,上了年纪咋忘性就这么大!”大娘正在纳闷,不想大娘的儿媳妇跑了进来,她一眼就认出了周恩来,十分惊喜地说:“妈,这是咱们的周总理啊!”这下,大娘可什么都知道了。她有些不好意思地说:“哎呀,瞧我这老太婆的记性,咱们的总理,我咋就能忘记了呢!”周恩来看出大娘有点难为情,忙岔话解围地问大娘:“咱们这里称老人是大妈,还是大娘?”“我们这里一般都称老大妈。”侯大娘回答说。“那好,我就称你侯大妈吧。”周恩来说。“您称呼什么都行。”大娘回答说。这时,侯大爷领着小孙子和小孙女回来了,娃娃们眼更尖,他们一进门就认出了周恩来,高兴得又蹦又跳,嘴里还嚷着:“周总理来了,周总理来了!周爷爷好,周爷爷好!”周恩来下了炕沿,走上前去拉着两个孩子,问他们几岁了,上学了没有。随后,他又和大家谈起来,详细询问了这个村子的情况,问这个村子有多少户人家,多少亩土地,社员的生产和生活怎么样。大家都争先恐后地回答,周恩来一边仔细听,一边在本子上认真记录。

  谈话之间,雨已经停了。一见雨停,周恩来立即站了起来,向侯大娘一家告别,他说:“打扰了,非常感谢你们。下次,我再来看望你们。”一行人上了汽车后,周总理还从车窗中伸出手来,向侯大娘一家挥手告别。侯大娘一家人都含着泪水,目送着周总理的车子渐渐远去,仍然不肯离去。

  梁先生信奉“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他说自己现在身为一介平民,格外关心党的建设。除了加强党和人民群众的联系,他还特别关心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问题。他说,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些高级干部为了个人的私利不惜分裂党的行径令人痛心,为了维护党的团结统一,有必要大张旗鼓地宣传周恩来立党为公、相忍为党的精神,只有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真正做到相忍为党,保持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自觉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权威,确保中央政令畅通,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够实现。

  梁先生说,当前国外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企图达到西化、分化、弱化中国的目的,使出种种手段分裂中国共产党。其卑劣手段之一,就是挑起党内纷争,热衷于在中国共产党和各级领导干部中划党、划派,而党内那些心存杂念的人则随之起舞,企图浑水摸鱼。

  对中国共产党人特别是领导干部来说,周恩来是一个全面的精神榜样和道德标杆。各级领导干部都必须认真学习、弘扬周恩来立党为公、相忍为党的崇高道德精神,注重培养道德情操,自觉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努力增强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把中国共产党建设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人民想念周总理

  我曾经试探着问梁金安先生,在这个纸质图书受到新兴传媒严峻挑战的时代,他的《外国政要视野中的周恩来》发行情况如何?梁先生笑而不答,他递给了我一张单子,上面都是前来购书的单位和个人。让我感到十分兴奋地是,这样一本有关周恩来“城南旧事”的书籍,竟然读者如云。梁先生随后告诉我,前来购书的单位正在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了学有榜样,他们看中了梁先生的书。这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我们党的凝聚力和号召力。那些自发购书的个人,则是为了进一步地了解周恩来,了解一个时代的偶像和传奇。我免不了要开梁先生的玩笑,说他可以不向家里要钱了。梁先生告诉我,他的稿费,一是用来写他的第二本书——《公仆周恩来》;二是用来买更多有关革命前辈的书籍捐赠给贫困地区的孩子,希望他们沿着革命者的足迹,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在梁先生的书热销的时候,一部悄然走红的电影引起了我的注意,我一个人悄悄走进影院,凝神看着银幕上出现的几个大字:《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我的心和观众的心一起剧烈跳动,我在内心呼喊:周总理,我们想念你!

  李商隐诗云:“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从图书到电影,周恩来一次又一次地让人们感怀不已。这一切证明,总理和人民心连心。(作者系青年作家,著有长篇小说《青春痣》等。标题书法:李涛)

编辑:黄奥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