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中国传媒大学校报的校报暑期实践记者团的成员们开始了临涣茶文化的调研之旅。在出发之前,我们的成员就已搜集了大量外围买球app下载临涣的资料,我们对临涣的茶文化、当地的风土人情心向往之,期待着能早点见到这个弥漫着茶香的小镇。当我们真正走近临涣时,发现此次调研真是不虚此行!
临涣茶文化
临涣,是淮北平原上的一个小镇,不大的地方,没有高大的楼宇,没有华丽的广告牌,没有步履匆匆的上班族,沿着小路拐过几个弯,就能遇见来时的路。小镇里街头巷尾的人都是熟识已久的,遇见了,打个招呼,爽朗一笑,偶尔驻足聊上几句。每逢周二周四赶集时,原本就不宽敞的街道显得更小,却不拥挤,街上的人群信步而行,见着想买的了,便在小摊位前细心挑选,一派悠闲的样子。也许正因为是这样的小镇,才能孕育出深厚的茶文化。
临涣古城拥有几千年的历史,茶文化也延续至今。临涣最出名的是“棒棒茶”,说来有趣,“棒棒茶”并非某种茶叶,而是源自茶梗。这种茶梗价格低廉,只卖5毛钱一壶,而且可以免费续水。千万别小瞧了这5毛一壶的茶水,第一度水冲泡时,入口甘甜滑润;第二度水,少了份甜,多了份清爽;第三度水,涩意稍显,回味无穷。据说,“棒棒茶”还有春生津、夏消暑、秋提神、冬生暖的奇效。
如此价廉物美的茶,真是巴不得多带些回家,天天泡上一壶,那你就错了,“棒棒茶”的美名离不开当地的水。回龙泉、金珠泉、饮马泉和龙须泉是临涣有名的四大泉。只有这里的水,才能泡出“棒棒茶”应有的茶味,离了这水,“棒棒茶”就只是普通的茶梗了。饮了口普通水泡制的“棒棒茶”,确实相去甚远,也只好收起买上好几斤“棒棒茶”的小心思。也许不少人都是如此。
茶友众生相
临涣曾有不少茶馆,但由于各种原因,衰败了不少,但依旧有茶馆天一亮就烧起热水,开门迎接来往的客人。茶馆对当地人的意义远远超出了喝茶这件事,茶馆已成为了他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来茶馆最多的便是上了年纪的当地人。天还没亮透,茶馆也刚开门,这些老人便陆陆续续地来了,家里近的,步行而至;家离得远的,踩个三轮车,或者乘个公车过来,来时往往带着热乎的早饭,一坐就是大半天,天天如此。老人一进茶馆,就熟稔地取个茶壶,放上“棒棒茶”,倒上水,找个座坐下。老人有的喜欢打牌,凑成一桌便开始;有的喜欢聊天,抿口茶,聊聊庄稼,聊聊哪家又添了个孩子;有的喜欢静静地坐着,吸口烟、喝口茶,看看路上过往的行人,他们的眼里是小镇点点滴滴几十年的变化。提到烟,不得不单独拎出来说两句,这里的老人喜欢用烟杆子,烟杆子看着挺旧了,有着沟沟道道说不完的历史痕迹,应该已经伴随他们很久了。他们填上烟丝,点燃,吸一口,轻轻吐出,烟雾袅袅;也有老人将一张纸直接卷起烟丝,点燃。无需过多的装饰,无需模特般摆出时尚的造型,他们静静地坐在那儿,便是一幅画,一幅有故事的画。
来茶馆的也有年轻人,来听老年人讲故事的,来歇脚的,来谈事情的……有位年轻的妈妈,抱着几个月大的孩子来茶馆歇脚,孩子含着胖嘟嘟的小手,大眼睛瞅瞅这瞅瞅那,忽的转过脑袋来,对着镜头笑,真是可爱极了。
当然,还有许多慕名而来的国内外的人。在我们调研的这几天,就来了好几波人,有自行车队,因为骑车运动,定期会来茶馆喝茶歇脚;有两个摄影爱好者,带着装备来拍茶馆;还有一个摄影爱好者组成的组织,特地带着模特来茶馆拍照。当地人都非常热情好客,完全不用担心因为陌生而无法交流的问题,他们非常健谈,从不把你当外人,你有时可能会怀疑自己是否已和他们认识多年。
茶馆中国梦
近几年来,临涣茶馆由二十七八家减少到十六七家,茶馆的衰弱,是无法回避的现实,但也有人一直坚守着这份文化,郑同川和他的妻子张秀侠便一直经营着怡心茶楼。怡心茶楼是当地最大的茶馆,据老板介绍,这家茶馆是祖上传下来的,到他手中已是第四代了,以前茶馆就三间门面,“棒棒茶”2分钱一壶,还是用柴火烧水,到他父亲那一代,门面扩建,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了三间。即便有更新,茶馆内还是保留有当年的味道,现在茶客随便坐着的长凳,就可能是已有两百多年历史的古董。
老板坚持开茶馆,一方面,是因为来喝茶的有很大部分是七八十岁的老人,他们的子女在外面打工,老板想给这些老人提供一个类似敬老院的地方,让他们没事就来喝茶,消磨时间,找个乐趣;另一方面,老板自己推崇茶文化,他希望将茶文化延续下去。
茶馆老板也有自己的茶馆梦,他说:“现在怡心茶馆一年能卖六七吨茶叶棒,我希望以后将茶馆进行吃、喝、住规模化,分成高、中、低档,穷人富人都能来喝茶,再搞个摄影基地,多多宣传,让临涣茶馆、茶文化走向世界。”
来临涣调研的这些天,我们体验到了当地的茶文化,深刻体会到了临涣人的热情与善良。调研时,我们的成员分工明确、互相配合,采访当地人、跟拍茶馆老板一天的生活、采访老板、拍摄照片……各项任务有条不紊地进行。调研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一些问题,如当地人说话较快时,我们可能听不懂,我们会仔细询问,当地人非常善良,他们会放慢语速解释给我们听。拍摄那几天,我们的成员非常辛苦,天还未亮就得背着机器到茶馆,观察茶客的生活状态和茶馆的经营状态。虽然辛苦,但是我们每位成员都非常享受整个过程,希望我们的调研及宣传能为临涣茶文化的宣传与传承出一份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