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围买球app下载

传媒博览

沉下去,用心才能写出好报道



本报自4月10日推出“追梦人足迹”专栏以来,陆续刊发了《毕生心血一部书——记〈民间兽医本草〉作者冯洪钱》《奇迹为什么出现在中国》《亲吻文学——“鼻尖创作”女孩黄扬的故事》《鹦哥岭的种子播向四方》等十余篇报道,与读者共同分享这些追梦人的“追梦之旅”。报道受到各界专家学者和广大读者的好评,本刊今日特别刊出部分来稿,供大家参考。

2013年5月2日,光明日报“追梦人足迹”专栏头条刊发的报道《山外大学山巅梦——北师大岩口支教队队长朱启平的青春故事》一文,是一篇叙事清楚、情感饱满、充满正能量的人物通讯佳作。文章用朱启平对三道“人生考题”的选择,来诠释他的山村教育梦,可以说字里行间都透露着主人公从事乡村教育的梦想和追梦行动。

窥诸全文,三个小标题即是朱启平的三次重要人生选择。第一道考题:辍学?读书?回答是——绝不辍学。自己赚钱,也要读书!第二道考题:经商?从教?回答是——挣脱了经商梦和抑郁症的困扰,他在讲台上找回成就感。第三道考题:大都市?小县城?回答是——他却选择了毕节:那里离大山近些,更需要我。

这三道人生考题的选择,无疑充满现实与理想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但最后,他还是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梦想。也许,这种选择看似逼仄,却愈加衬托出他那种矢志不渝的教育梦。这也正是这种行文思路和小标题的妙用。

其次,从文章的叙事风格看,记者始终用一种感性的笔调,加之扎实的采访,多处引用的直接引语等,从不同侧面,反映出了“山外大学山巅梦”这个主题。尤其是一些细节描写,更是引人入胜,很好地衬托出朱启平的性格和当时抉择的艰难。例如“‘去打工吧?’弟弟无奈。他却不吱声”一语,将朱启平当时面对的窘境,表露得一览无遗。

再者,记者在写作过程中,还善用心理描写。这种细腻的情感,未必是朱启平自己告诉记者的。但记者通过观察,像技艺精湛的雕刻师一样,为我们刻画了一个有血有肉的朱启平。虽说使用第三人称的叙述方式,但文章以“时间轴”和“梦想轴”双线并行,夹叙夹议,最后回归一线,那就是“山村教育梦”。

最后,用“这正是他梦中的样子”一语结尾,恰到好处。这不仅起到了点题作用,还与当下“中国梦”的大时代背景相切合,可谓一语双关,给人们以对未来的无限期待。

当下,新闻界“走转改”活动成效显著。“走转改”的真谛就是要按新闻规律办事,要更好地反映时代特征,写出具有时代气息的好报道和好评论。而本篇报道的记者正是按照新闻规律的本质要求,深入到新闻发生的一线,在纷繁复杂的众多事实中,选取最典型的情节进行描述并引发人们的思考,这正是需要新闻工作者继续提倡和光大的。

(作者系华中科技大学新闻评论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


来信

让中国梦照进现实

中国梦,归根结底是人民的梦。光明日报“追梦人足迹”专栏正是围绕人民群众,实现从语言、结构到题材、内容,全方位地返璞归真,去空谈、存实事,去赘述、存真知。

以梦为马,彰显民族精神。“追梦人足迹”栏目中的“中国梦”内容丰富:它是乡村兽医的著书梦、残疾姑娘的文学梦,也是记者的援疆梦、大学生的支教梦……梦想千差万别,而追梦的征途却无不漫长艰险。梦远大,路难行,情难已,志不渝。栏目对“中国梦”的展示,实际上是对民族精神的深度解读。从身残志坚的“玻璃娃”等人物身上折射出中华民族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

给人民一个尽情表达的平台。“追梦人足迹”中,媒介立场的话语少之又少,取而代之的是受访者充满生活气息的口语表达。记者作为忠实的信息采集者和收录者,为人物记言,为场景存像。《玻璃娃有颗坚强心》一文中,16次引用主人公的原话。《鹦哥岭的种子播向四方》也不假雕饰地将大学生一句打趣的话“这是娘家,我们也想家呀,再说,我们单枪匹马出去,这是后盾呀!”引入文章,语句寥寥,却让滚烫的情感溢于言表。

言之有物,言之有度。该专栏报道中少见咏叹,多摆事实。《玻璃娃有颗坚强心》一文以“5米”“2分钟”“2000多步”等数字凸显人物处境之艰难、品格之坚韧;文章《毕生心血一部书》则在结尾处以主人公床头的座右铭升华主题,体现其高尚的精神品格。

此外,“追梦人足迹”栏目报道在语言上既不追求华丽辞藻和复杂修辞,又不正襟危坐,以冷脸示人,而是讲究简洁铿锵,自成阵仗。如《田百春的援疆梦》以短句成段,更以短段结构全文:“田百春与新疆有约。”“田百春第一次到新疆,是1988年。”“田百春的病早有迹象。”“2013年的春天,田百春失约了。”几个短段串联,赋予文章浑厚力道和鲜明层次。

(山西太原读者 李一君)


来信    

实现梦想要靠实干

光明日报从4月10日开始,辟出重点版面,推出“追梦人足迹”专栏,将在日常生活中涌现出的那些用实干谱写生命华彩乐章、用奋斗奠定圆梦稳固基石的“追梦人”事迹,透过记者饱含激情的笔触,展现在我们面前。

中国梦是人民的梦,必须靠人民来实现。从“追梦人足迹”中,我们看到了田百春的援疆梦、冯洪钱想比肩李时珍的梦、“玻璃娃”程双佳的坚强梦、“鼻尖创作”女孩黄扬的文学梦、中国科学家团队的科技托举中国梦……也从他们的追求中感悟到了,中国梦属于每一个中国人,创造真实的梦,需要用实实在在的精神打基础,需要用创新思维、务实举措和埋头苦干来换取。只有将个人梦想与祖国发展目标紧密相连,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不只是梦想。

我注意到,光明日报在“中国梦”追求中也体现出实干精神,不仅适时推出了“追梦人足迹”栏目,最近又推出了“知识人中国梦”专栏。如此顺时而动,说明党报的梦想也在转变作风中开始实现。

(黑龙江哈尔滨读者 齐光瑞)

(编辑:黄先昊)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