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围买球app下载

传媒博览

他们守“街亭” 不只为生计 ——城市报刊亭生存现状调查


崔大爷守着他的报亭



放学、下班的路上到报刊亭问问自己爱看的杂志来了没,等车的时间里到报刊亭翻翻报纸、买瓶水,跟报亭的大爷聊聊新闻……很长一段时间内,报刊亭曾是人们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在网络盛行、国人阅读习惯被改变前,报刊亭打开了一扇通向未知世界的窗。然而,近几年,书刊杂志的种类越来越多,报刊亭却似乎越来越淡出了我们的视野,许多报刊亭为增加收入成为“杂货铺”的现象屡见不鲜,更有甚者有地方打着“退亭还路”的名号将报刊亭彻底“清除”。

事实上,只有几平方米的报刊亭看似不起眼,却反映着人们阅读习惯的改变,文化消费构成的变迁,也在不经意间勾勒着一座城市的文化风景。

近期,我们派出记者调查了国内7座城市的报亭,发现一线和二、三线城市的报刊亭各有特点,书报种类、数量包括经营模式都各有特点,但报亭的生存现状普遍不佳,总体呈现萎缩态势,在网络时代的多元化社会,报刊亭能否解开生存困局?这有待各方集思广益。


河南郑州:“退路进店”遭尴尬 “非法”报摊又复生


本报驻河南记者  张莹莹

3月11日,郑州市民宋一鸣沿着城东路从金水路一直走到商城路,却买不到一份以前她每期必看的《南方周末》。

2012年4月,河南郑州依据相关规定,拆除了全市报亭,还路于民。据媒体报道,当时一共拆除了421个报刊亭,主要是违规占道多年的私人报亭,其中被连带波及的还有72个邮政报刊亭。拆除报刊亭之后,郑州为报刊零售提出了解决方案——“退路进店”。据不完全统计,目前郑州进店售报点已有将近600个。

在郑州,上下班路上顺手买份报纸,是很多人的习惯。现在实行“退路进店”,买报纸还那么方便吗?几经周折,记者在城东路与东里路交叉口找到一家报刊“退路进店”点,这个点设在一家超市里边。还不到中午12点,这里就仅剩3份《大河报》了。记者问超市收银员:“有《参考消息》卖吗?”对方很干脆:“没有。店里只卖《大河报》、《文摘报》、《健康报》这三种报纸。”“那我要去哪才能买到《参考消息》?”“不知道,上网看吧,现在的报纸不好买。”

对于报纸进超市买起来是否便利,门口一位老人给了记者答案:“商场超市一般都是上午9点才开门,到这个时间再买报纸看就显得晚了。况且在商场的购物高峰期,一些顾客会为买一份报纸排队等几十分钟感到愤怒。有的干脆等两分钟就没耐心,报纸不要就走了。”

郑州市零售报刊公司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她和几个同事负责与政府谈好的店家对接,让更多的报刊尽早“进店”。但她发现,很多店主基本上不想接这活儿。她说:“卖一大堆报纸还不如卖条烟赚钱快!卖报利润低是最常见的理由。即使店家愿意接,种类数量也不算多,有很多店一天才代销3份《大河报》。另外,由于报刊配送点增多,配送半径、里程增加,我们公司配送成本增加了一倍多。”

表现出担心的还有品位书店的老板赵永,他说:“在书报亭拆除后,我们书店生意变好了,不过,我却高兴不起来。读报读刊是阅读习惯的一部分,有这个基础,才有更多的人读书。如果大家不再习惯光顾报亭,总有一天也会不再习惯光顾书店。到时候恐怕我也该失业了。”

而在郑州市冉屯路与五龙口路交叉口,记者发现原先报亭的店主却在原地又摆起了地摊。报刊摊放在人行道上,叫卖声不绝于耳。这种报摊“死后重生”的现象在郑州的大街小巷并不是个例,重生的每个报摊前都有许多市民在选购、翻阅报刊杂志,场面很是热闹。


天津:缺少稳定的经营环境


本报记者  程 竹

“读者少,特别到了冬天,要不是偶尔有过路的人来打电话,就少有人专门来报刊亭了。”近日,记者来到位于天津市一家医院附近的报刊亭,报刊亭经营者张阿姨说,她几年前下岗后就申请经营起报刊亭,可现在的经营状况并不乐观,收入由前几年每月两三千元,跌至每月不到千元。

记者看到并不大的报刊亭里陈列着60多种杂志,几十种报纸,还有公用电话、电话卡等,但与这些不协调的是报刊亭的冷冷清清,要不是时不时有人来买电话充值卡,张阿姨又要枯坐上一天。

随后,记者来到地铁营口道站附近的报刊亭,这家报刊亭的女主人坚守在这块日渐萧条的文化阵地13年之久了。亭里的报刊品种挺多,但问起经营状况时,她连连摇头说:“早上7点钟开门,晚上11点关门,全年无休。除了《周末画报》、《故事会》、《读者》、《青年文摘》等销路还可以,其他杂志一个月都卖不出去一本。杂志过期就成了库底子。单靠报刊杂志难以为继,我们就卖面包饼干、冷饮雪糕、香烟打火机,还帮忙充话费。”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报刊亭受城市道路建设、改造等影响较大,频繁拆除和改址,致使大量读者流失。报刊亭是传播文化知识的窗口,却因为城市建设的变迁一步步退到城市的背影里。

“给报刊亭经营户一个稳定的经营环境。”这是所有报刊亭经营户一致的呼声和强烈愿望,也是天津市民的期望。市民李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虽然每天上班买份报纸的习惯有些改变,虽然有手机版的爱物网和“美丽说”之后,买时尚杂志的频率也越来越低,但是那个守在家或公司楼下的报刊亭,仍然是“走过路过不会错过”的地方。


西安:生意冷热不均 选址才是王道


实习生  张 妮

“卖得好的报纸有《华商报》、《三秦都市报》、《西安晚报》,杂志类像《读者》、《青年文摘》、《知音》也都卖得不错。” 老板端着一碗面条,边吃边聊。当天下起了小雨,路上的行人都急匆匆的,位于西安市经九路的这家书报亭也鲜有人问津。老板充分利用了报亭的空间,报亭里里外外都摆满了各种报纸、杂志,有文学类、时尚类、科技类等等。在谈到生意状况时,老板放下手中的饭碗,皱着眉头说道:“现在卖报生意不行,每天早出晚归,却根本保不住本儿。现在的书报亭都卖些香烟、充值卡、小零食等,光靠卖报纸和杂志根本不行。”

“我们这儿生意不错,您别看一个小小的书报亭,饮料、书报、充值卡、游戏点卡、烟、烤肠等都有。”西安市西大街竹笆市路口的书报亭老板谈到。“咱西安沿街的书报亭是由邮政部门和报社分别批准设立的,估计全市有上百家吧。开书报亭不难,我当时自己看好了地段,就给报社打电话,他们派人来实地考察,看看地段是否适合开办书报亭。开书报亭,最重要的是选址。你看看,我们的位置好,离钟楼非常近,客流量大,而且周围的单位也多,生意就挺好的。”老板得意地说。

“生意不错,就是太辛苦了,每天都得耗在这儿,走不开。每天8点开门,关门一般就19点左右,根据生意好坏、路段情况决定。”北大街西一路路口报刊亭的年轻女老板说道。因为天气寒冷,报亭窗户和门时常都是开着的,也没法用暖气,她连连打了几个寒战。在记者采访过程中,先后有4个人买饮料、烟、充值卡、游戏点卡。“我们报亭周边就是大商场和手机等电器卖场,后面是居民区。地段上讲,是很不错的。我们这儿的书报量不多,因为是商业区,对饮料、烟、充值卡、小零食的需求量大,书报的销量并不好。选址重要得很,地段好,生意才能好,当然也得根据周围情况决定进什么货、卖哪类书报。”女老板说。


北京:租金涨了,收入降了


实习生  王子微

“记得上世纪90年代,一天就能卖出好几百份报纸。现在不行了,一天顶多也就20份。”崔大爷对记者说。崔大爷租下位于北京西站南路路口的这间报刊亭已经十几年了,可以算是“老报亭人”了。

崔大爷回忆,他以前就接触过图书行业,在电大学过中文专业,自己又擅长会计,从工作岗位半退下来就想着经营个报刊亭。

“最早的时候租金是300元一个月,现在涨到700元了。原来一个月能挣五六千,现在是四五千,但是物价贵了不少,手头的钱就明显紧张了。”崔大爷对记者说,“这种变化呢,从面儿上说是经济环境的变化,但根本上来看还是因为大家获取信息的渠道多了,文化消费的方式跟以前不一样了,那报刊亭也得跟着变才行。”

崔大爷平时就喜欢看书、写文章,对于报刊亭的发展,也有着自己的理解。“往高了说报刊亭就是咱们文化传播的窗口,但这一切都要以‘活下去’为基础。”崔大爷说,近些年来,报刊亭越建越密,有“摊大饼”的倾向,现在北京已有2500家报刊亭,但布点不合理就会造成“蛋糕”不够分。“就比如咱们这一条街二三百米内就有两三个报亭,但附近来买的人就那么些,匀到每个报亭的顾客自然就少了。”

“报刊亭基本都会卖充值卡呀、饮料呀,但这些也就挣个块八毛的,也有好多人就卖起小吃、游戏卡、彩票什么的。”崔大爷说,这样的多种经营是为了增收以保障生活,也是现在的趋势,但如果不加管控、不负责任地什么都卖,甚至本末倒置就会造成报刊亭文化功能的丧失,长远来看也会对整个报刊亭系统造成冲击。

加强管理不等于“一刀切”式的统一管理。崔大爷对记者说,现在所有报亭卖的报纸杂志都是邮局统一配送,从品种到数量都是统一规定的,在进货方面,自己并没有自主经营的权利。“这一方面不太合理,另一方面会造成浪费。”崔大爷说,“一些报纸为了给广告商看虚高的发行量,也不管你实际需求,比如说有的报纸一天就能卖5份,非要进二十来份,卖不了的还得退回去,都成废纸了。我每天整理这些废报纸就得花很长时间,有时候一天的废报纸就能堆一人多高,看着都心疼。”


益阳:报刊销量萎缩无奈卖起甘蔗


实习生  段文韬

“红火的那几年,亭主们会亲自来配送站抢《体坛周报》。那个时候《文萃报》一期都是上万份的订阅量,如今只是一两千份……”益阳市邮政书报刊零售局的局长刘浩不无感慨地跟记者谈起十来年间益阳市报刊亭历经的种种。除了反映出报刊阅读人群的锐减、居民阅读习惯的变迁,一个小城市报刊亭往往是一个城市的文化窗口,它的经营出路和城市职能是重要的文化标记。

2000年开始,益阳市先后审批搭建了36个报刊亭。报刊亭经营的地理位置很重要,一些地理条件先天不足的亭子几经辗转难以为继,到2012年底,益阳市街头尚有31个报刊亭。“申请者向邮局提交报刊亭申请,邮政局会统一向地方政府规划部门提请报备,审批通过即可。”记者询问审批通过的关键之处,刘浩告知:“关键是不能影响车流人流视线、不能占用盲道,不影响市容市貌,符合城市规划要求。”益阳市适合搭建报刊亭的街道已基本饱和,很难再新设亭点。

“亭主一般是下岗人员或残疾人士,这也是政府扶持再就业的平台。他们一个月赚个千把块钱,能养活自己一张嘴就会维持下去。”记者街头采访了解到,一个报刊亭大概需要1.5万到2万元的押金,往后每个月向邮政局交付300元左右的管理费,加上卖出一定数量报刊需要交纳邮政局一定比例的费用,亭主平均每月有六七百元的成本支出。

“光靠卖报、卖刊,连成本都赚不回来。”有亭主跟记者坦言,“我这个片区,读报的人几乎没有几个,杂志也就《家庭》、《知音》卖得稍好点。”这个报刊亭面上稀松摆着几份报纸,最显眼的墙面上是各期好几个版本的《知音》。单纯销售报刊以维持盈利的报刊亭时代早已远去,“50后”“60后”成为益阳市主要的报刊阅读人群,他们的阅读习惯呈现出追求轻松休闲的特点,而严肃的新闻、财经类报刊需求不大。孩子们多追捧动漫杂志,以益智、教育为出发点的传统少儿杂志几乎匿迹报刊亭。

记者发现不少报刊亭不得不开辟几项“副业”,车站附近的亭主多加售饮料,还有的卖彩票甚至卖起了甘蔗。记者向刘浩询问报刊亭经营规范的相关要求,他告诉记者:“邮政局有严格的经营范围要求,我们也有监管队伍监督检查,像卖烟卖酒是绝对不允许的。”记者获悉,一个报刊亭如果取得了民政局许可,可以适当经营彩票业务,而大规模售卖其他物品是不符合规定的。除了邮政局的监察,一个报刊亭还需要符合城市管理执法局、文化局、工商局等多个监管部门的执法要求。此外,报刊亭还要面对报刊个体经营户的竞争。个体户获得文化局的文化经营许可证后,也可自租店面经营报刊业务,而他们的经营内容更为多元,盈利渠道丰富。


铁岭:一市仅三家报亭


实习生  谭 琳

与许多大城市路边报亭随处可见的情形不同,在一些中小城市,报亭十分难见。位于辽宁北部的铁岭市人口290多万,但据铁岭市邮局发行管理科刘先生介绍,整个铁岭市现在只有3家报亭。

邮局报刊的发行主要分订阅和零售两块。刘先生说,“铁岭去年报刊总共销售额2700多万元,而零售销售额仅1000多万元,占不到总发行额的40%,这其中书店、个体小书屋的销售占据了零售额的大部分,报亭销售这块儿少得可怜。”

经营着荣富市场报亭的阿姨今年已经快60岁了,她告诉记者:“像《辽沈晚报》、《参考消息》、《环球时报》,一天只能卖几份,一份赚上一毛多钱。一个月单靠卖报,赚到几百块钱都很难。”她还经营着地图、充值卡、游戏卡、啤酒、饮料等项目,不过也只能勉强维持生活。

天宝市场西门报亭的赵师傅夫妇两人都是下岗职工,从2004年承包这个报亭。他们告诉记者:“现在多是岁数大的人买报纸,我们这的报纸年轻人都不看,我们也不知道年轻人爱看什么。”

三家报亭中只有一家选址在繁华地段的十字路口旁,另外两家的位置都靠近居民区。荣富市场报亭附近有一家私人书屋,同样经营报刊。“书屋还可以卖书、卖文具,去的人就多。邮局对报亭有规定,不让随便卖其他商品,而所有报刊都从邮局来,咱们卖不过人家书屋。”报亭的阿姨说。

如果不能选址于交通繁忙的路口和人流量大的公交站点,报亭便捷的特点也就无从体现。一个处于居民区的报亭,无论如何也无法与同样经营报刊零售业务的书店、个体书屋竞争,销售量更无从谈起。铁岭街头的“正规”报亭数量如此稀少,看来事出有因。


盘锦:饮料、话费销售喧宾夺主


实习生  杨 涵

春节假期结束,盘锦这座年轻的城市迎来了新年后第一场雪。尽管天气不好,位于住宅区内的一家报刊亭却早早地开业了。这家报刊亭的业主赵凯告诉记者:“我这儿已经开了7年了,最早是从别人那儿‘兑’过来的。《读者》、《文摘》这些杂志一直卖得都挺好。开的时间长了,也摸清了读者的喜好。小孩爱看漫画;老年人愿意看《国防》、《旧闻》,基本上天天来买;妇女通常选择《妇女报》、《知音》类的;男士则是《足球》、《彩票指南》等。”

由于这是属于个人的报刊亭,邮局并不配送报纸杂志。赵凯说:“杂志是从批发市场进的。原本有家专门批发报纸的店,但是利太薄,后来都不干了。我们家报纸原来销量挺大呢,大伙都愿意买,但现在没有进货渠道。”此时,报刊亭里的一位奶奶说道:“不卖报纸真的太不方便了,像我们这种上了岁数的,总不能跑老远去买报纸。”

地处盘锦市步行街的一家报刊亭,在寒冷的天气里,略显荒凉。报刊亭的代管理人汪先生说:“最初,报刊亭确实为群众提供了精神口桹,甚至免费发放报纸。但是现在,报刊亭已经走向了盈利,带有商业性质。”报刊亭不单是期刊杂志的销售地,为了盈利,都扩展了话费充值、售卖饮料食品等业务。汪先生表示,这家开了七八年的报刊亭,现在的收益不太好,主要收入来源于售卖饮料和代收话费。


如何维护这道文化风景——

各地推措施 业者有建议


北京:办真正的文化亭、便民亭

当被问起报刊亭未来的发展时,在北京经营报刊亭的崔大爷并没有失去信心。他希望多争取点自主经营的权利,这样可以按需分配,有针对性地进货。“比如学校周边,读者的文化层次高一些,文艺类的杂志期刊就好卖些;在有些地段的报刊亭主要顾客群是老年人,那就主要卖新闻报纸。”

崔大爷认为,只要能细化市场,有特色的经营就能符合需求、带来增收,也就吸引更多有责任心、愿意做报刊生意的人过来。“其实这个网点的资源要能好好利用还是有很多优势的,我们可以跟网上的订阅相结合,把报亭作为一个方便、快捷的取阅点。只要用心把报刊亭做成真正的文化亭、便民亭,未来的发展空间还是很大的。”崔大爷说。


湖南:连锁经营、便民服务成新特点

面对不容乐观的市场现状,湖南邮政局积极探索求新求变的转型之路。从2005年开始,湖南省的报刊亭实施连锁专业经营,再加上文化礼盒(期刊合订本)、图书巡展等多元业务的开展,报刊零售领域焕发出新的活力。

益阳市的报刊亭也在今年全面迎来功能转型的机遇,按政府要求将作为公共基础设施建成便民服务的窗口,融入社区服务体系。“一个是信报箱的投递服务,一个亭子就是一个订阅点,居民在报刊亭订阅报刊,每天回家经过社区门口,便可取阅。”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道,“另一个则是开发报刊亭的代办业务,我们叫它‘缴费一站通’,通过与电信运营商合作,社区居民缴纳电话费、上网费,甚至电费、煤气费,都只要在社区门口的报刊亭就可以一站式完成。”


西安:数字化报亭走近百姓

西安市解放路万达广场上,西安日报社(西安报业传媒集团)新型数字化书报亭和便民阅报栏亮相街头已有一年多了。这种新型数字化便民阅报栏、书报亭利用了最新触摸查询系统,外形美观、功能多样、操作便捷、便于布点,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方便了百姓生活。可提供查询天气、各地市公用咨询、旅游咨询等服务。

“这个很方便,不费流量就可以查信息,这是政府的惠民政策。我觉得挺好的,美中不足就是现在西安的数字报亭还不多。”刚从报亭出来的王先生说道。


天津:报刊亭要合理布局

“为了城市环境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规范报刊亭经营是有必要的,但规范不等于限制约束乃至取缔。”天津市新闻出版局报刊处相关负责人建议,报刊亭要统筹兼顾,可持续发展,科学合理布局。既要规范,更要便民,应以人流量较大的公交车站、长途旅行枢纽、大学周边为重点区域设点布局,探索良好的运行机制,扶持培育真正面向百姓文化生活需求的报刊亭的生存和发展。

(编辑:黄先昊)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