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围买球app下载

高教视点

如何看待EMBA教育“乱象”?

2012年,我国EMBA教育经过教育部批准创办10周年。此时,有关EMBA教育的种种“乱象”、甚至与EMBA教育无关的“八卦”成为热门话题。对EMBA教育的批评甚多,诸如“有钱就能读EMBA”,“EMBA师资难有保证”,“EMBA正在成为富人俱乐部”等等。那么,我国的EMBA教育应该如何看待、解决这些问题呢?

有钱就能读EMBA吗?

解答这个问题,要用到供给与需求关系的逻辑。

2002年教育部批准30所高校开办EMBA,10年后的今天,这一数字已达64所。

其实,就10年前的30所,业内许多人士还是认为开办数量偏多,以当时中国商学院的教学和研究水平,由4到8所高校来开办是一个较为合适的数字。实际情况也证明EMBA教育供给量超出了需求量,当年30所高校中有10所被批准招生400人,其余20所可招200人或100人不等;但时至今日,每年能够招满400人的学校只有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等屈指可数的几所商学院。这也就意味着大多数高校的EMBA教育面临着生源危机。而且,因为打着EMBA的旗号可以收取较高的学费,对高校、院系乃至培训机构而言有利可图,于是许多商学院以外的机构也办起形形色色的EMBA培训班,招生规模更加扩大,使这一格局愈演愈烈。此种情形下,放松招生尺度的现象也就在诸多院校出现了。

“有钱就能读EMBA”也并非中国独有的现象。以现代商学教育的发端地美国为例,EMBA教育也两极分化,像西北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以各自学院的研究积累和教学投入,吸引着商业领域的高端精英人才;但也有一些学校把EMBA教育办成社区大学一般,难有很高的品质,对生源的要求也变成了有钱便能读,甚至依赖在中国招生来维持其运营。

事实上,无论美国还是中国的高端商学院中间,EMBA教育都不是“有钱就能读”的。北大光华管理学院2013年的最新招生情况表明,其EMBA遴选标准依旧非常严格。“在满足基本学历要求以及具备足够的高层管理经验的前提下,我们要通过笔试和面试对报考者进行三个方面的考察:一是他有无强烈的学习欲望,是否在企业运营中发现明确的课题;二是他有无领导力,对企业运营的把控力,以及对行业和组织的思考、对市场的洞察力如何;三是他是否具有继续进步的空间和潜质,他所领导的机构是否将因为他的进步而得到显著的进步。换句话说,我们一直认为北大独具的品格,即理想高远、独立人格、科学精神、人文关怀、社会责任、术有专精等,也应该成为北大光华EMBA人的品格,我们的学员必须具有这样的‘格’。”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EMBA学位项目中心主任张志学教授介绍说。据了解,清华经管学院的遴选标准也是非常严格的。可以说,EMBA教育在中国仅有10年的历史,不成熟之处有之,但如果用“有钱就能读”一言以蔽之,显然不全面。

EMBA师资难有保证吗?

2005年,一位长期从事高端培训的人士表示,国内可以上好EMBA课程的教师大概有48位,简单按当时30所院校平均,每所分配到1.5人。虽然这一数据有些“民间”和老旧,但联系到现在EMBA圈普遍“教授打着飞机赶课堂”的现象,师资缺乏,在EMBA教育依旧中是个大问题。

在北大光华,师资队伍建设也是走过一段曲折探索的道路。

最初,除了个别国内该领域的知名学者和教授,学员普遍倾向于由外籍教授来上课,而实际执行下来,国内专家让学员们达到了期望,如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教授在光华的课程总是好评如潮,但相对外教的授课效果却并不理想。北大光华EMBA项目开办之初,曾邀请一位世界一流外籍教授进入EMBA课堂,他在课上完全照搬一本普及性的西方教科书的讲义,每次上课都要从宾馆带一罐健怡可乐,当学员问为何,他竟回答:“中国有健怡可乐卖吗?”工商管理本来就与国情密切相关,对中国国情不了解到这种地步,怎么可能上好课呢?当教学评估过低的证据摆在面前时,北大当即请该外教“下课”。这样的事情,对光华挑选给EMBA上课的教员启发很大。

今天的光华EMBA选择师资,不再看外籍等肤浅的外部包装,而看其是否“术有专精”,看其学术水准与行业影响力,看其是否能够“把握时代脉络、体察商业环境、了解运营实践,并凭借自己严谨而深厚的学科素养,去启迪学员深入思考,找到提高组织运营效率,解决面临的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张志学说。“所谓术有专精,即必须在同行中是人所周知的学术领导者,是人们提到这个专业就能想到的人。联系实际,也不是一个教授带几个研究生到某个企业考察回来写个报告,讲讲企业的奇闻、企业家的轶事。这不是教育。教育必须探寻那些本质性的、规律性的东西,我们的教授必须有这样的学科素养。”在国内经济、管理领域研究成果的积累下,一个个具备研究素养、紧密联系国情的优秀EMBA本土老师脱颖而出。于是,光华管理学院近年来师资达到60%的更新,云集了一批高水平的教员,“他们大部分从国外一流大学取得博士学位,还有不少人有世界一流大学的从教经历,其学术研究基础扎实有厚度又紧贴国情,有在MBA、非学位的高层管理教学中好评的经历,所以他们的课堂,既关注本土,又放眼国际,既有扎实学科素养,又紧扣行业实际,很受EMBA学员的欢迎。”

光华管理学院的探索表明,要培养优秀的师资队伍,最重要的要以优良的声誉和口碑做平台吸引海内外的人才,用严苛的标准放眼全球寻找合适的人选,并有实力为他们提供足够充分施展才能的舞台。

EMBA是富人俱乐部吗?

EMBA学员企业高管和企业主的身份,无疑使EMBA成了富人扎堆的地方。当奔驰、宝马甚至更豪华的轿车在北大、清华这样的校园停留并从中走出EMBA学员的时候,大学起初并不适应。慢慢地,因为商学院比其他院系稍高的薪资,EMBA教员们也被裹上“富人”的外衣,成为校园里先富起来的人。改革开放30多年,国家和个人都在追求富裕,但大学校园一旦与“富”沾边,味道便奇怪起来。

“大学在人们心目中是高尚之地,人们有这样的想法并不见怪。EMBA的相当一部分生源是企业高管及成功的企业主,自然是精英扎堆的地方,但是不是富人俱乐部,却要看办学者的理想和学员的实际心态。”张志学说,“EMBA教育必须思考我们今天要培养什么样的企业家?可以说,过去30年在中国做企业就像摘桃树上低处的桃子,并不费力,因为在那个机会驱动的年代,企业多为资源的开采者、利用者,但今天低处的桃子已经没了,资源短缺、竞争激烈、管制严格等外部条件,要求企业家能跳起来摘桃子,甚至去种植新的桃树。北大光华的目标是培养能够创造资源的企业家,他们不是市场的迎合者,而是引领者。”

在这样的理念下,北大光华向EMBA学员提出四个关系的处置问题,“你是来学习的,还是来交往的?你是来分享的,还是来娱乐的?你是来简单学习知识的,还是在企业运营中付诸行动的?你是来仅仅提高自我的,还是要胸怀社会的?处置这四个关系,就是明确EMBA究竟是成功者的休闲所,还是奋进者的加油站?如果是休闲所,EMBA就按俱乐部去办,大家开心就行。但我们将北大光华EMBA项目界定为奋进者的加油站,为此,我们要设计最合适的知识体系,营造活跃的学习氛围,来促进企业家的学习、沉淀、思考和相互启迪,最终促成他们行为的提升,完成作为企业家的使命,即:带领他们所领导的组织去创造新的需求,去革新技术,让员工和管理者更具才干,更有幸福感,同时,还能为组织外的更多人带来更好、更幸福的生活。”张志学说。

2012年北大光华曾以“你为什么来学习”为题对百余位EMBA报考者进行调查,结果是“提升管理水平,更好地为企业发展服务”占30%,“充实理论知识,更好地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占28%,“因为光华的声望和师资”占23%。显然,八成以上的EMBA学员去北大光华是为了学习更前沿的管理知识,系统梳理自身的管理体系,以便做到所在组织的整体能力的提升。

编辑:黄奥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