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围买球app下载

高教视点

媒介融合趋势下中国新闻教育新要求

今天,互联网信息技术比人类历史上的任何科学发明都更加广泛、更加深入地影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各个环节,各个时段,从而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改变着社会的存在方式与运行方式。这种新的信息传播结构对传统的新闻传播教育模式产生着重要影响。我们要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导下,对新闻传播教育提出新要求。

新闻传播学科需要高度关注网络技术对媒体形态的融合性影响,高度关注社会发展对信息传播的广泛性需求,高度关注其他学科与新闻传播学科之间的交互性渗透,高度关注公共信息传播的实践与理论的延展趋势,突破按照传统媒体形态进行专业划分的教育认知局限,突破传统新闻学以机构为主体进行信息传播的实践认知局限,突破经典传播学研究逻辑框架的方法认知局限,突破新闻传播学科壁垒森严孤立发展的学术认识局限,在信息传播全新的实践进程的基础上,在多元学科对信息传播学科领域全面渗透的基础上,在对新闻传播与信息传播的特点与规律的新的科学认知的基础上,建造起具有科学价值的学科理论体系和学科应用体系。

面对社会的急剧变化、技术的快速进步,业界的迅猛发展,中国新闻教育在秉承自己优秀传统的同时,需要清醒地看到自身的局限,瞩目未来趋势,坚持改革创新,提高人才培养的前瞻性和实用度。

今天中国新闻教育的发展,应遵循与新闻实践的融合、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在国际交流中展现自己这三个方向性的原则。

  与新闻实践的融合

  新闻学界与新闻业界的融合在今天变得十分迫切,以下三点是当务之急:

  首先,要联手改革新闻实务课程。

  中国新闻教育机构需要把更多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新闻业界人士引入实务新闻学的课堂。建造起让富有专业工作经验和专业教学能力的新闻工作者加盟新闻教育的机制。特别是要让业界优秀人士担任实务新闻学的学分课程的授课。

  在这样的结合中,需要选择优秀的教材,制定严谨的教学方案,对新闻实务课程所涉及的专业工作原则、技术方法体系进行精准认定,对教学的方式和方法进行科学的规范,对于任课教师进行严格的选择和考察,以保证新闻学院的实务课程既能够得到来自新闻实践前沿的智慧滋养,也不失进程模式的严谨和技术体系的缜密。

  其次,要联手打造实践教学基地。

  今天,不少新闻院系都在课程设置中安排了实践教学环节。但是,实践教学的进行方式、时间安排、考核标准却大相径庭。

  我认为目前新闻学院的专业实践教学需要解决三个大的问题:

  一是实习基地的种类要丰富。中国的国情是复杂的,中国的媒体业态是丰富的,各种区域媒体、各种行业媒体、各种级别媒体、各种形态媒体都是新闻专业的学生增长知识、掌握技能、丰富阅历、了解国情的专业平台。今天中国如此大量的新闻专业的学生是要为不同的媒体工作的。过于单一的媒体实习取向会限制学生的眼界和能力。

  二是要让学生进入真实的职业角色。在严谨的领导和指导之下,报社能否让新闻院系的学生们独立完成一个深度报道任务?电视台能否让新闻院系的学生们独立拍摄一档专题报道节目?网站能否让新闻院系的学生们独立运营一个即时更新的栏目?模拟和实战永远是性质不同的两回事。只有实战才能培养新闻工作的真才实学。

  三是严密规划、科学管理。新闻人才的培养是媒体机构和教育机构共同的任务。今天的新闻教育,需要对学生实践教学做出严密的定性与定量规划,并且建造起相关的管理制度。

  最后,要联手推进双向交流机制。

  除了目前每年举办的各种学术交流会议和各式专业培训之外,新闻业界和学界需要建立起常设的交流机制。双方互通信息、交流观点、分析问题,商讨对策。打破相互隔绝的常态,创造能量交互的机制。

  在学界与业界的交流机制中,我认为最为重要的是联席科研机制。学界和业界需要瞩目于共同关心的中国新闻业发展的前沿性问题和趋势性问题,联手推进对策研究、方法研究和理论研究。具有影响力的学界机构和业界机构应该率先建立起这样的交流机制,政府管理部门和行业组织机构应该推进这一机制的建成。

  中国新闻学界和业界要联手打造中国新闻教育的平台。

  与信息技术的融合

  信息传播技术深刻作用着新闻传播的方法、途径、效果,作用着新闻传播的模式与趋向。

  面对这样的技术演变趋势,今天的新闻教育需要高度关注与技术的结合:

  首先是建造起多功能、跨媒体、可融合的实验教学平台,开发技术教育课程体系。

  再者是建造起与技术界进行能量交换的各种通道,了解技术动态,把握技术趋势,熟悉技术思维、拓展技术应用。

  还有就是让具有科学技术背景的教师充实师资队伍。由他们形成对提高师资队伍科学技术素质、对提高课程建设科学技术含量的带动。

  在国际交流中展现自己

今天,在全球化的大趋势下,整个世界的经济联系日益加强,文化交往日益频繁,与此同时,相互冲突的机遇也随之剧增。

置身于这样的国际环境中,中国的职业新闻工作者需要了解多元文化、理解多元文化、尊重多元文化,从而掌握在多元文化中展现自己、与人交流、和谐共生的专业工作方法。赢得他人尊重的前提是尊重他人。只有更多了解多元文化,更深理解多元文化,才能更为深刻地认知自己所属文化群落的价值,才能为促进多元文化的和谐相处,共生共荣进行有效的专业工作。

中国新闻教育机构目前需要考虑的工作或许是:

建造提高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的课程体系。课程是锻造人才的模具。它关系到人的知识体系的建造。而知识体系对一个人的品质、胸怀、眼界、思维方式和专业能力有着决定性作用。

从业界对跨文化传播的专业人才的需求和国际新闻教育机构课程体系设置的一般规律上看,新闻教育机构对培养对象的教育需要达及三个目标:知晓国际范围内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整体情态;了解人类社会多元文化体系的形成过程、基本现状及存在意义;掌握跨文化的观察方法、思维方式和传播技能。

强化师生的外语能力。外语的重要性已经被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实践所不断阐释和证明。在美国21世纪就业技能委员会向总统提交的21世纪美国对学校培养人才要求的专题报告中,外语能力被作为21世纪人才的三大基础中智力基础的要素之一,置于重要位置。

21世纪的新闻传播,将随着国际社会相互关联的密切程度的提高和网络技术应用的普及程度的提高,加快其国际化的趋势。因此,新闻专业人才的外语能力是进行国际信息交流的基本能力之一。

重要的是选择优秀的教师,适合的教材,科学的方法,特别是要创造外语学习的仿真环境,强化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交流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促进各种形式的国际交流。这种国际交流的场合不仅可以了解国际社会情状、丰富国际交往的阅历,提升国际交流的能力,而且也是我们向国际社会描述中国情态、讲述中国理念、解析中国问题、塑造中国形象的重要机会。

编辑:黄奥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