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党的十八大作出了推进文化强国建设的战略部署。在北京市哲学会最近举办的主题为“哲学发展与文化建设”的学术前沿论坛上,专家学者围绕文化强国建设与哲学之责任展开热烈讨论。本版摘登其中三篇报告,以飨读者。
习近平总书记最近指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我在这里想从建设文化强国的层面谈谈我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认识。总的想法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建设文化强国,我们要注重精神的层面。
建设文化强国,要求整个社会有更高的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新局面”。这意味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改造和提升我们的国民性,要重铸我们的民族精神。这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要求。一个国家的物质生产上去了,物质生活富裕了,如果没有高远的精神追求,那么物质生产和社会发展最终会受到限制,这个国家就不可能有远大的前途。天长日久,就会出现“人心的危机”,那是十分危险的。
国民性的问题是鲁迅提出来的。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们不怎么提国民性的问题了,实际上这个问题依然值得我们重视。建设文化强国,要求整个社会有更高的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就是要改造和提升我们的国民性,也就是要重铸我们的民族精神。
建设文化强国,要注重艺术与高科技的融合。很多人都意识到,我们已进入一个创意的时代。但是怎么才能真正实现“创意”?这个问题我们并不清楚,或者多数人并不清楚。在这个问题上,2011年去世的“苹果”创始人乔布斯,给了我们重要的启示。乔布斯指出,苹果和其他所有计算机公司的最大区别就在于,苹果一直设法嫁接艺术与科技。这就是乔布斯留给我们的最宝贵的启示:艺术和科学的融合,艺术和高科技的嫁接,乃是创意的灵魂。再扩大一点说,艺术与科技的融合,乃是我们这个创意时代的灵魂。
这个思想,其实钱学森先生晚年就一再对我们提示过。当时有记者采访他。钱先生说,我现在岁数大了,小问题我不考虑了,我就考虑大问题。什么叫大问题呢?就是培养杰出人才的问题,怎么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问题。那么怎么培养杰出人才,怎么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呢?钱先生提出一条,根据历史经验,也根据他本人的经验,我们的大学教育要实行科学与艺术相结合。
艺术与科学的结合,艺术与高科技的嫁接,不是一个局部性的问题,在我们这个创意时代具有普遍性的意义,不仅应该成为我们的教育事业、人才培养和使用的指导原则,而且也应该成为我们的一切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高科技产业的指导原则。我们要从战略高度来看待这个问题。
建设文化强国,要高度重视文化产品的人文内涵和人文导向。文化产品从生产来说,不仅有一个技术问题,更重要的还有一个内容问题。例如我们的电影、电视有了高清晰技术、3D技术,但如果没有内容那还是空的。现阶段我国文化产品的内容生产与内容出口都非常薄弱,面向当代、面向国际的原创力不足,还不能与日本、美国等文化产业强国竞争。在这种形势下,我们应当确立一个内容战略,将文化产业的内容建设提到战略高度。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都不能脱离文化精神。即使是商业片也不能只追求票房,不能不讲求人文内涵,因为文化产品与物质产品不同,文化产品是精神产品,不能不考虑文化精神。我们过去强调文化产品的政治导向,政治导向很重要,但还有一个人文导向(包括价值导向、趣味、格调等等)。人文导向和政治导向有联系,但不是一回事。有的作品政治导向没多大问题,但人文导向有问题。因此,除了政治导向以外,我们还应该重视文化产业和文化产品的人文内涵和人文导向。
建设文化强国,中国人要使自己受到国际社会的尊重。中国的经济发展了,中国人逐渐富裕了,有少数人甚至一夜之间暴富了,但是一夜可以暴富,文明素质并不能一夜提高。我们看到社会上少数人拼命炫耀自己有钱,媒体报道中也提到,中国已经成为或即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奢侈品市场。但是这样一种形象并不能赢得国际社会的尊重。建设文化强国,我们要通过学校教育、新闻媒体、文化艺术活动,营造一种健康的社会文化环境,这种社会文化环境能够使人变得越来越有教养,越来越高雅,而不是使人越来越低俗。
建设文化强国,要使中国文化为国际社会了解、认同、向往。这种文化的吸引力就是文化的软实力。当今世界,美国的经济实力、军事实力是最强的,文化实力也是最强的,它吸引了世界各国的优秀人才,它的电影、饮料、快餐遍布全世界,这就是文化软实力。比较起来,国际社会对中国文化还很陌生,不了解,不理解,还有许多误解。
我们要通过各种渠道向国际社会传播中国的文化、中国的哲学、中国的艺术,使国际社会了解,愚昧、变态、血腥、乱伦不是真正的中国,自古以来尊重自然、热爱生命、祈求和平、盼望富足、优雅大度、开放包容、生生不息、美善相乐,才是真正的中国。孔子说过:“近者悦,远者来。”我们相信,21世纪中国文化一定会重新焕发这种魅力和吸引力。
建设文化强国,要照亮中国当代的文化大家和文化经典。我们看到,在我们的文化界、学术界、艺术界,都有一些学者、艺术家长时期在埋头研究和创作,他们脚踏祖国大地,从几千年的中华文明中吸取营养。在他们中间,正在产生或已经产生当代的文化经典、艺术经典,他们正在成为或已经成为当代的文化大家、艺术大家,在他们中间还可能会产生继承中华文明传统和反映21世纪时代精神的新的学派。这是时代的呼唤。问题在于,我们要善于发现,要把他们照亮,使他们得到足够的重视,要使国内广大群众知道他们,要把他们放到庄重的国家舞台上向国际社会展示。这涉及到塑造中国当代国家文化形象的问题。塑造我们的国家文化形象不能仅仅依靠功夫明星、广告明星。
建设文化强国,要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在当代的复兴。21世纪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经济的复兴,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的复兴。这可以从两个方面看。
一方面,在观念上,我们要学习、继承中国的哲学智慧,《周易》、孔子的智慧,还要学习中国的文学经典、艺术经典。经典是每个时代人类最高智慧和最高美感的结晶。我们要在全社会提倡尊重经典,要引导青少年学习经典、熟悉经典。我们不反对快餐文化、流行艺术,但是我们反对用快餐文化、流行艺术来排挤经典。我们也反对解构经典、糟蹋经典,把经典荒谬化。经典的作用不可替代,经典的地位不可动摇。
另一方面,要把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融入当代生活。这不是在表面上、形式上复古,不是穿古装、行古礼,而是要把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精神,如前面提到的尊重自然、热爱生命、祈求和平、盼望富足、优雅大度、开放包容、生生不息、美善相乐的精神,融入当代的生活,使我们的老百姓过一种既享受高科技的成果,又有高远境界和优雅品味的生活。
建设文化强国,中国将在文化上、在精神的层面上影响世界。全世界都看到,我们正在面临一种历史性的变化,我们很快就要进入一个全新的世界。中国以及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力量正在上升。据高盛预测,到2027年,中国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尽管那时的中国依然处于向现代经济体转变过程的相对初级阶段。到2050年,全世界最大的三个经济体,将是中国、美国和印度,而英国和德国将分别居第九位和第十位。正像有的国外学者所说,这些经济预测,惊心动魄,中国的崛起将会以极其深远的方式改变整个世界的面貌。
我赞同国外有的学者的看法,就是那种认为中国对世界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经济方面的观点,已经有些过时了。在历史上,中国人的智慧和美感对世界发生过极深刻的影响,中华文化对人类文明有重大的贡献。在15世纪,波斯流传着一句话,“希腊人只有一只眼睛,唯有中国人才有两只眼睛”。波斯国王哈桑就向威尼斯的使节约萨约·巴尔巴罗提到过这句谚语。因为当时波斯人认为希腊人仅仅懂得理论,是中国人发明了大部分专门艺术和技术。我相信,21世纪中国对世界的影响,更深刻的、更深远的将是中国文化的影响,特别是科技层面和精神层面的影响。
编辑:黄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