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围买球app下载

高教视点

体制改革:关键环节力争突破

 

 

 

 

 

关键词:异地高考

新闻眼

“异地高考”为什么成为2012年广受关注的热词?因为异地高考关系到教育公平、社会公平。据估计,目前进城务工人员达2.45亿,随迁子女达2000多万。数量如此庞大的群体在城市工作服务十几年、甚至二十年,为城市创造了巨大的财富,其随迁子女(很多就是在城市出生的)却得不到在城市高考升学的机会,造成了巨大的社会不公。调查显示,解决异地高考问题是当下最需要迫切解决的社会问题之一。

2008年,有代表在全国人大会议上提出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地高考问题。2010年12月,在国家教改试点中,解决异地高考列入了其中,试点地区为山东、湖南、重庆3个地区。2011年3月,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列席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时表示,教育部目前正在和上海、北京研究,逐步推进异地高考。2012年3月,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开幕会上透露,异地高考改革方案将在10个月内出台。2012年7月,教育部网站公布了《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其中明确提出要推动各地制定非户籍常住人口在流入地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省内流动人口就地参加高考升学以及省外常住非户籍人口在居住地参加高考升学的办法。2012年9月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出文件,要求各地在2012年12月31日前出台异地高考具体办法,对于被社会广泛关注的异地高考政策提出了明确规定,给各地定出最后时限。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文件精神,督促各省(区、市)原则上2012年年底前出台有关随迁子女升学考试的方案,教育部会同发改委、公安部、人社部、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等有关部门开展专项督查。督查工作结束后,将督查结果正式报告国务院。教育部要求,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有关随迁子女升学考试方案制定工作进展情况报教育部。已经出台方案的省(区、市)将方案报教育部,尚未出台方案的省份报送制定和出台方案的进度安排。教育部将会同国家发改委、公安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分别听取部分省(区、市)有关随迁子女升学考试方案制定工作进展情况汇报,交流经验做法。

异地高考是多年来逐渐积累形成的问题,不可能一朝一夕解决。有专家表示,对于像北京、上海这样的特大型城市,解决异地高考要有条件准入,逐步推进,在制定异地高考方案时还要防止高考移民,在尽量公平的情况下照顾弱势群体。

本报是最早呼吁异地高考的媒体之一。2010年3月24日,本刊推出主题版《如何破解务工人员子女高考难题》、《能否在当地高考事关教育公平》,以及外地进城务工人员的来信和网友建议,引起较大的社会反响。2011年11月23日,本刊推出主题版《取消高考户籍限制还有多长的路》,请专家、进城务工人员从各个不同角度进行讨论。之后,本报加大了呼吁力度,连续发表多篇文章,推动了异地高考的进程。2012年12月10日,本刊又推出主题版《异地高考,梦想正在照亮现实》,刊登了福建、山东两省实施异地高考方案后,随迁子女可以就地高考的通讯,刊登了专家的主题文章及读者的观点,这期主题版被多家媒体转载。2013年,异地高考仍然是本报继续关注的重点,期望与社会共同努力,推进这一问题的早日解决。

关键词:实践育人

新闻眼

长期以来,社会实践被作为“第二课堂”的组成部分,简单化成“学生活动”,使得实践活动缺乏课程体系设计和教师指导,制约实践教育功能的发挥,严重影响了其质量。

今年初,七部委联合颁发了“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意见”,意见中指出:要切实改变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观念,注重学思结合,注重知行统一,注重因材施教,以强化实践教学有关要求为重点,以创新实践育人方法途径为基础,以加强实践育人基地建设为依托,以加大实践育人经费投入为保障,积极调动整合社会各方面资源,形成实践育人合力。

暑期,《高教周刊》推出“高校实践育人”特刊,连续5期从社团交流,三下乡,大学生支教等方面深入挖掘大学生实践内涵与意义。并在之后的《高教周刊》版面发出了“当今大学生需要怎样的社会实践”的深层之问。

要推动学生持续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离不开基层的支持。要主动出击,与地方政府、战略合作单位、重点行业、大型国有企业建立社会实践实习基地,力争做到校、院、系都有固定的基地,推动社会实践可持续开展。要针对社会急需的或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组织社会实践项目,找准学校优势与地方需求的结合点。以课题为依托,按需设项,据项组团,组建高水平的社会实践团队,提供科技攻关、深度调研、政策建议、决策参考等智力服务,推动理论知识朝着生产力转变。例如,厦门大学博士生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团深入福建宁德环三都澳开展调研,完成的《福建宁德环三都澳区域综合开发调研成果》,是第一份较全面的环三都澳区域开发专业调研报告,得到当地市委、市政府和省政府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在实践育人队伍建设方面,应探寻多元化的聘用制度,坚持“三结合”,即专兼结合、内外结合、产学研结合,通过培训现有教师、聘请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等多种形式,大力提高教师实践和教学的能力。

灵活的体制和机制可以打破以往一贯以教师为中心,教学内容落后,理论与实际脱节的局限;保证“产业需要什么、就业需要什么就教什么”,保证教师知识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案面向市场适时更新,保证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无缝衔接”。

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来说,社会实践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大学生只有融入社会,才会深刻感受到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伟大成就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巨大变化,才会深刻认识到课堂教学中老师讲的“共产党好,改革开放好,社会主义好”不是一句空洞的政治口号。

大学生社会实践一般是由班级、社团等学生组织自主开展,实践地点、实践内容都显得分散和不稳定,就好比是“游击队”,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实践效果和实践单位反响与我们的期望都还有一定差距。教育部提出要建设一批全国高校学生实践活动示范基地,这是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重要举措。西南石油大学将以已经建成的200多个稳定的专业生产实习基地为基础,并对近年来学生自主联系和形成的社会实践单位进行评估论证,遴选和建设一批稳定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形成以班级、社团为主、学院教师协助指导、实践单位积极参与的基地建设长效机制。

关键词:专业建设

新闻眼

2012年9月,教育部正式颁布实施新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以下简称新目录)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以下简称新规定)。2012年10月11日,教育部召开新闻通气会,介绍新目录和新规定的有关情况。本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备案和审批工作按新目录执行,普通高等学校的招生计划和招生工作从2013年起将按新目录执行,在校生的培养和就业工作仍按原专业执行。此次专业目录修订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第四次。

2012年10月11日,教育部召开新闻通气会,介绍《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有关情况。本报记者第一时间采访了教育部部长助理、党组成员林蕙青,专访以《创新管理机制 优化专业结构》为题,刊登于10月12日本报2版。随后,约请上海交通大学原常务副校长、本科专业目录修订综合组组长叶取源撰写文章《放开一大片 管住一小块》,介绍《本科专业目录》和《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修订过程,并对修订成果加以分析。同时,针对许多人对允许高校自主设置专业会造成高校在专业设置中一哄而上的混乱局面的担心,请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刘振天撰文《不必担心一放就乱》,刊登在10月29日《高教周刊》头版。

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设置管理规定的修订对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具有全局性、基础性和战略性意义。林蕙青介绍,新《目录》的学科门类由原来的11个增加到12个,新增了艺术学门类;专业类由原来的73个增加到92个;专业由352种基本专业、154种特设专业(目前)构成。新《目录》最大的变化是构建了新的目录体系。新《目录》由基本专业和特设专业两大部分组成。基本专业是学科基础比较成熟、社会需求相对稳定、布点数量相对较多、继承性较好的专业;特设专业是针对不同高校办学特色,或适应近年来人才培养特殊需求设置的专业。这是新《目录》与前三版《目录》只有单一性质专业最大的区别。

教育部1998年颁布的《本科专业目录》和1999年颁布的《本科专业设置规定》已使用十多年,其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发挥了巨大的基础性指导作用。但由于十多年中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也显露了不少问题。

本次修订工作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第四次,特别着重把握、解决了历次修订工作中面临的4个问题。第一,统筹兼顾好本科专业口径“宽”与“窄”的关系。在专业目录的构建上坚持“以宽为主、宽窄并存”的原则,既设有适用于培养厚基础、强素质的复合型、拔尖创新型人才需要的宽口径专业,也设有适用于培养重实用、强能力的应用型人才需要的针对性较强的专业。第二,统筹兼顾好本科专业目录“稳态”与“动态”的关系。根据本科人才培养既要保持相对稳定,也要主动适应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建立起基本专业每5年调整一次和特殊专业每年公布动态变化的机制。第三,统筹兼顾好放权与加强监管的关系。采取了“一扩二减三加强”的措施,即扩大高校本科专业设置自主权;减少审批环节和审批数量;加强信息服务与公开、加强专家组织的作用、加强新设专业的质量管理及政府和社会对高校专业设置质量的有效监督。第四,统筹兼顾好增设专业与建设专业的关系。在制度设计上积极引导高校更加重视专业建设。

关键词:高质量就业

新闻眼

据报道,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到699万人,比2012年增加19万人,加上往年没有就业的人数,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复杂。近年来,高校毕业生数量一直呈上升趋势,就业压力在不断增大,成为一个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党的十八大提出“高质量就业”,要求不仅要注重就业的“量”,更要注重就业的“质”。只有人尽其才,提高人才使用效益,才能够将个人追求与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完美结合起来。

“高质量就业”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战略性要求。毕业生就业难有多种原因,用多维视角审视目前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不难看出背后有很多令人深思的原因。就业难不是供给大于需求,而是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形成的:一是高校专业设置与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错位。二是人才结构失衡,供求矛盾加大。另外,毕业生准备不足,生涯规划不明确,依赖性强,创造力弱,理念滞后,能力弱等问题,用人单位选人用人标准模糊,缺少长期用人规划,人才市场配置力弱,缺少整体布局和长远考量等也是重要原因。

2012年,本刊就业创业报道针对上述问题突出3个特点:

第一,为求职毕业生提供就业资讯,出谋划策,帮助他们解决求职中的实际困难。在请专家学者撰写文章、报道典型就业经验的连续报道之外,6月11日,本刊推出就业专版,刊登《毕业季来临,我们如何去求职》、《与你共享求职面试经验》等文章,请就业指导教师、职业指导专家和求职成功的毕业生支招,指导、交流求职、面试的经验技巧。9月份,本刊报道了教育部2012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总结宣传工作现场交流会。高校毕业生就业总结宣传工作3年来,共评选出了150所就业典型经验高校,他们不仅是各类型高校中多年保持较高就业水平的优秀代表,也在长期工作中探索、总结出很多富有成效的特色做法和宝贵经验。推广宣传和学习借鉴典型经验高校的特色做法,对全面提升毕业生就业工作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第二,创新报道思路,将就业触角前伸到在校学习期间,甚至在学生入学、高考选择专业之时。比如《战略性新增专业备受考生青睐》、《招生季,如何看待红牌警告专业》、《怎样报考按大类招生专业》、《中等生就业如何拔了头筹》、《家长也要摆正就业心态》等,引导学生在报考高校时,就要考虑到毕业后就业问题,考虑到将来走什么样的职业道路,使学生在入学后结合创业课和生涯规划课,对就业和人生规划更明晰。另外,对高校来说,要以就业促进专业设置,优化课程配置,推动教学改革,增强毕业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提升高等教育质量。

第三,以创业带动就业,报道历届毕业生中的创业典型,现身说法,起示范带头作用。从3月份改版起,本刊开办“创业故事”专栏,精心选择7个创业典型,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报道,以期对有志走创业道路的毕业生有所启迪。如《大学生回家乡创办生态农场》、《大学生兄弟回村当“鸡司令”》等,引导毕业生放宽眼界,找到适合自己的创业之地。

关键词:立德树人

新闻眼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透视目前教育中的一些现象,似乎与立德树人的目标南辕北辙。比如,门庭若市的“培优班”,追逐名利的办学机构……种种现象似乎都指向一点,“考分”远比“育人”更具诱惑力。结果呢?整个社会的文化水平上去了,但社会的道德水准却没有同步上去。否则,扶起摔倒的老人还需要大讨论?“小悦悦”事件还会发生?爱因斯坦的一句话令人难忘:“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个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把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3月5日,《高教周刊》“大学校园”推出“道德多元的当下如何弘扬雷锋精神”主题版,引导读者更深层次、更多元角度接受雷锋精神的洗礼。

社会道德的多元已是客观现实,广泛性、普遍性的道德规范是社会正常运转的基础。我们要勇于承认道德广泛性要求的合理性、合法性。如果只讲先进性,否定道德要求的广泛性,不加区别、不分层次,把所提倡的道德追求作为社会整体的道德规范,用不可能人人都达到的先进性标准来要求所有的人,就会曲高和寡,脱离群众,既不现实,也不可能。

十八大期间,《高教周刊》围绕报告提出的“立德树人”及时组织了“突出重点完善育人体系”的主题稿件,探讨高校如何积极构建德育为先的育人体系,切实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发展需求,培养学生开展自我教育、管理和服务的能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充分利用多种教育渠道,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要围绕社会需求与大学生实际需求,科学设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教育活动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贴近生活,根据学生不同群体的不同特点,把握学生的思想及学业动态,以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进行教育、帮助和引导。二要加强实践环节,深入开展实践育人工作。要统筹规划教学实践、专业实习、军政训练、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科技竞赛等实践活动,将社会实践纳入培养计划,建设校内平台和校外基地相结合的实践体系。三要加强党支部、团支部和班集体以及学生文明宿舍建设,为大学生发挥主体作用搭建舞台。要注重加强学生党支部建设,增强党支部在思想引领、学风建设、学业进步、职业规划以及服务学校和社会等方面的影响力和战斗力。

(编辑:黄奥)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