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数字出版行业高歌猛进之时,作为数字出版从业者,我们更应该关注一下这个产业还需要思考的问题——数字出版之要义是什么?什么才是数字出版的核心?在产业高歌猛进的进程中,我们是否过多关注了商业模式、产品形态、用户体验,而忽视或轻视了内容产业的质量?本报约请业界人士,就当前数字出版现状逐一解析。
数字出版正迎来最好的发展机遇,内容质量在此时也愈发重要。资料图片
当前,我国数字出版产业正迎来最好的发展机遇期。从技术条件看,我国数字内容的传输和展现技术、数据挖掘技术、知识表示与检索技术、数字版权保护技术(DRM)、数据库技术以及电子纸技术、平板电脑的发展和应用都达到了一定高度。从市场条件看,截至2012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5.3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39.9%。多项指标均居世界第一位。同时,2011年中国18周岁至70周岁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38.6%,比2010年的32.8%上升了5.8个百分点。数字化阅读的持续走高,反映出国民阅读方式正在向网络和数字化转移。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数字出版的整体收入超过799亿元,首次超过我国传统出版产值,与2002年的20多亿元相比,8年间,我国数字出版产值规模累计增加了35倍以上,完成了传统出版不可企及的发展速度。2011年,中国数字出版产业规模高达1377亿元,成为新闻出版业最具发展前景的新兴业态。
在数字出版产业高歌猛进的发展进程中,一方面,众多的技术开发者、渠道供应商、内容生产者纷纷涉足数字出版领域,主动探索数字出版,数字出版产业市场基础进一步扩大,数字出版消费者数量日益庞大,市场需求异常旺盛,产业规模逐步扩大;另一方面,企业在探索途中,客观上也存在消费主义当先,过度强调轻阅读、碎片化阅读,忽视内容本身的现象,鲜有符合消费者更高追求和具深刻文化内涵的创新产品出现,阅读趋向娱乐化越来越明显。
数字出版不能忘却之“本”
出版是指将作品编辑加工后,经过复制向公众发行。出版的流程是从选题、组稿、编辑、审读、加工到出版发行一整套环节和一系列具体手续。出版作为“贩卖”内容的产业,自出版行业诞生之始,始终就是以内容为王。
数字技术的出现,使出版发生了形式上的巨大变化,打破了媒介之间的壁垒,把分散的文字、声音、影像媒介整合到一个有机互联的传播系统中。数字技术也改变了读者获得文字、影像和声音三种基本信息的时间、空间及成本,各种信息在同一平台上得到整合,不同形式的媒介彼此之间的互换性与互联性得到加强。
作为出版的新兴业态,当前对数字出版比较公认的定义是:利用数字技术进行内容编辑加工,并通过网络传播数字内容产品的一种新型出版方式,其主要特征为内容生产数字化、管理过程数字化、产品形态数字化和传播渠道网络化。数字出版即基于数字技术的内容服务。它或许应该顺序满足几个层面:对内容的基本展现和传播、表现手法的数字化、具有基于阅读的数字化服务。因此,不管技术如何升级,编辑手段、传播方式、产品形态如何变化,数字出版的根本核心仍然是“内容”。
从“内容”的原点出发,数字出版应该起码实现两种效能:首先是内容的保值,其次是内容的增值。内容的保值,即使内容在数字化生产、制作、传播的过程中不发生价值的耗损,应该确保内容质量,传播优质内容,从而传承文化精髓;内容的增值,即使经过技术加工的内容价值得到再次提升,比如通过技术的手段提高用户体验,丰富阅读功能,从而革新学习的方式。数字出版只有把握内容的本质,确保内容价值的保值,实现内容价值的增值,才可能实现有序健康发展。
数字出版不能承受之“轻”
考量当前数字出版企业对内容的生产、质量的管理,现实似乎不容乐观。
2012年3月,上海理工大学联合人民出版社对各类电子书内容产品进行了一次质量抽查,取样采用出版主体、电子书类型两个维度进行。电子书样本来源有: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文学网站、大型门户网站的读书频道)和传统出版单位的电子书。电子书样本有:传统图书数字化版本,根据纸版图书数字化的电子书,包括出版社自主平台上的纸版图书的电子书、门户网站获得出版社纸版图书授权的电子书、终端阅读器内容平台的作品。网络原创电子书,在全国排名前30位以内的网络文学网站,抽取点击率位居前10位以内的电子书。
本次抽查选择网络原创文学网站排名前30位,以及获得互联网出版资质的门户网站的读书频道、终端阅读器内容平台的电子书等作为抽样对象。抽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电子书。根据点击率排名,抽取排名前2位的作品进行检查。每部作品抽取不少于1万字的内容,进行质量检查,并统计内容差错率。结果显示,样本的内容差错率都高于万分之一的合格线,按照《图书质量管理规定》的相关规定,全部为不合格产品。电子书样本的平均差错率为万分之6.02,流式电子书的差错率为万分之5.91,版式电子书差错率为万分之6.14。从出版社转档而来的版式电子书的差错率高于流式文件的差错率。从样本的差错率类型看,标点符号差错、格式差错、错别字等比率较高。反映出电子书在生产、制作、传播过程的编校技术水平较低。从版式图书转换而来的电子书,普遍存在图表格式的不兼容、漏字、格式错误等问题。显示格式的问题也较多,比如转档中删除了图表,但是文本中保留了图表编码等基本差错。
事实上,在数字出版缤纷多彩的用户体验、产品形态中,内容的质量堪忧,数字出版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产业客观存在着重利益、轻质量;重眼下、轻长远;重形式、轻内涵;重商业、轻文化的现象。
数字出版不能忽视之“重”
历史赋予出版的使命即是传承文明。出版对于历史和社会的巨大推动作用,在于出版积累了人类的科学技术知识、先进的思想和文化传统,并加以流传和传播。出版物是人类知识的汇总,文明进步的阶梯,人们通过出版物,掌握科学技术知识和进步思想,从而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数字出版在内容生成、创造、编辑、管理、应用、传播方式等各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数字出版产业归根结底是内容的产业,如何发挥内容资源优势,实现以内容为王的赢利模式是数字出版产业的根本目标。所谓抓住数字出版带来的机遇,不仅仅在于研发什么样的终端设备、和哪家运营商合作、使用什么技术转换载体形式,更在于如何创造、生产和保护内容资源。没有内容的支撑,数字出版将成为无源之水,没有优质内容的注入,数字出版永远获得不了发展的动力。
数字出版要逐利,但也要取大义。出版的要义是记录、传播、传承文化精髓,数字出版的要义同样是积累并传播科技知识、先进思想和文化传统。不论技术为产业带来多少想象,数字出版要长远发展,都应该秉持文明传承的“血脉”、坚持锤炼内容的“精髓”。
客观说,与色彩斑斓的数字出版市场比,内容质量仿佛是黑白无声世界。但是,在产业高歌猛进的进程中,我们是否过多关注了商业模式、产品形态、用户体验,忽视或轻视了内容产业的质量?黑与白虽然单调和呆板,颇显寂寞,但这正是文字和纸张的颜色,或许也是出版的本色。没有黑白无声的精致哪有数字出版缤纷的精彩?
(作者系新闻出版总署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报刊与数字出版质量部主任)
观察家核心观点
企业在探索途中,客观上也存在消费主义当先,过度强调轻阅读、碎片化阅读,忽视内容本身的现象,鲜有符合消费者更高追求和具深刻文化内涵的创新产品出现,阅读趋向娱乐化越来越明显。
数字出版即基于数字技术的内容服务。它或许应该顺序满足几个层面:对内容的基本展现和传播、表现手法的数字化、具有基于阅读的数字化服务。因此,不管技术如何升级,编辑手段、传播方式、产品形态如何变化,数字出版的根本核心仍然是“内容”。
事实上,在数字出版缤纷多彩的用户体验、产品形态中,内容的质量堪忧,数字出版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产业客观存在着重利益、轻质量;重眼下、轻长远;重形式、轻内涵;重商业、轻文化的现象。
数字出版产业归根结底是内容的产业,如何发挥内容资源优势,实现以内容为王的赢利模式是数字出版产业的根本目标。所谓抓住数字出版带来的机遇,不仅仅在于研发什么样的终端设备、和哪家运营商合作、使用什么技术转换载体形式,更在于如何创造、生产和保护内容资源。没有内容的支撑,数字出版将成为无源之水,没有优质内容的注入,数字出版永远获得不了发展的动力。
数字出版要逐利,但也要取大义。出版的要义是记录、传播、传承文化精髓,数字出版的要义同样是积累并传播科技知识、先进思想和文化传统。不论技术为产业带来多少想象,数字出版要长远发展,都应该秉持文明传承的“血脉”、坚持锤炼内容的“精髓”。
编辑:黄先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