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围买球app下载

传媒博览

镜头内外,看中国国际形象的变迁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火炬点火瞬间。

搭载了两位航天员的“神六”即将升空。

《中国国家形象片——人物篇》在美国纽约时报广场亮相。

第14届孟买国际电影节授予导演张艺谋终身成就奖。

巴黎中国文化中心网站首页


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到2012年伦敦奥运会,从“神六”飞天到航空母舰试水,从国家形象宣传片推出到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孔子学院林立……短短数年内,一系列吸引世界目光的重大事件的发生,令中国的国际形象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光彩照人。让我们拉长镜头,关注那些推动我国国际形象变迁的人与事。


北京奥运会: 大国形象初露峥嵘

镜头内:2009年,美国知名民调机构GfK发布了当年的国家形象指数,中国国际形象提升幅度仅次于美国,排名第22。这是2005年以来中国的排名首度得到提升,分析人士将其归功于北京成功举办2008年奥运会,民生和旅游指数均有大幅提升。

镜头外:奥运会的意义早已超出了体育运动本身,已成为举办国塑造和提升国际形象的契机和舞台。正如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特聘研究员靳智伟所说:“体育的本体价值加上文化的附加价值,就是奥运的价值体系。”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为中国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展示自我的平台。奥运会的成功举办,的确从多方面产生了积极作用,提升了我国国家形象的美誉度。从此,国人已经深谙奥运品牌的价值,全方位、多渠道地实现着传播效益的最大化。


“飞天事业”:追寻梦想的科技之国

镜头内:神舟六号飞船在太空飞行,美联社、法新社、路透社等通讯社和媒体争相报道相关信息,俄罗斯、日本、越南、印度等多国做出高度评价……

镜头外:嫦娥二号、天宫一号、神舟五号、神舟六号;杨利伟、翟志刚、景海鹏、刘伯明、聂海胜……这一个个代号和名字记录着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一次次跨越,见证着中国人民的骄傲与梦想。

高科技领域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制造”和长足进步,在掀开航天史的新篇章的同时,强有力地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实力,宣告了科技大国的重要“身份”。


国家形象片: 掌握塑造形象主动权

镜头内:2011年1月17日,《中国国家形象片——人物篇》在美国纽约时报广场播出,中国各领域杰出代表和普通百姓在片中逐一亮相,向美国观众展示了更直观、更立体的中国国家新形象。

镜头外: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李向阳认为,国家形象宣传片的推出,表明中国国家公关时代已经到来。在不少人看来,系列国家形象宣传片的制作标志着中国开始更加自信、主动地展示“软实力”,向海外发出中国的声音。

宣传片在对话机制上的变化,对于良好国家形象的树立无疑是有益的。


抢滩世界文化“制高点”: 鲜活的个体群像

镜头内:10月11日,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由此成为该奖项设立111年以来首位获奖的中国籍作家。10月18日,第14届孟买国际电影节授予导演张艺谋终身成就奖。此外,导演王家卫则将出任第63届柏林国际电影节评委会主席。

镜头外:人是交往的主体,良好的国家形象离不开个体形象的展示。在构建国家形象的过程中,名人效应是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国际传播研究中心公共外交研究室主任周庆安说。

当然,普通人群像的重要性也自不待言。乒乓球前国手邓亚萍认为:“当一个人走出国门时,个体的行为就代表着国家形象;而当外国人来到中国,面对一群中国人的时候,他对中国人的理解才会更丰富、更多元。”

今年风靡一时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被不少传播学专家认为是对外传播国家形象的范例之作。浙江大学广播电影电视研究所副教授赵瑜认为,这类关注个体命运、展现普通中国人形象的片子让中国国家形象更为鲜活。


海外中国文化中心: “文化中国”呼之欲出

镜头内:俄罗斯、西班牙也有中国文化中心了。作为向国际社会展示文化形象的重要窗口,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建设正在积极、稳妥、有序地向前推进。目前,共有9个中国文化中心在海外正式运营,莫斯科、马德里两个文化中心于今年开始试运营。此外,还有泰国、新加坡等10多个文化中心正在筹划或建设中。

镜头外:一个个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如同一座座桥梁,把中国与世界更加紧密地连结在一起,它们与在多国遍地开花的孔子学院一起,让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如和风细雨般走入国外民众的生活,在传播中国文化、树立国际形象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国内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文化中国”的形象已经呼之欲出。

编辑:黄先昊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