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一本书,出版社在网上自我吹嘘搞宣传,经常有人留言,其中最气人的是:“哪里能看到电子版?”
手里有电子阅读器了,舍不得买书了。有时候我在想,为什么很多人乐意花几千块钱去买电子阅读器,却舍不得花几十块钱去买书呢。
电子阅读的出版商也屡屡找过我。前几天有哥们还请我吃饭,展示他们的电子阅读平台,美轮美奂。对于原有的书籍,他们都配上了图片,可以放大,看到图中的细节。书里提到的人名和地名,如果读者不熟悉,点击进入,就可以看到大量图文并茂的解释。平台真是好平台,就是在内容上,我没有看出建设性的创意。他们没有编辑部,没有版权的计划,他们只想花几千元签我的一本长篇小说,如果可能,他们想买断我所有作品的电子版权。
我认真考虑了他们的建议,他们是善意的,至少考虑到了版权的存在,比起那些直接拷贝赚钱的人来说,要局气多了。可是,创作一部小说往往需要一年乃至数年时间,这样的稿费,连烟钱都不够。我会活不下去的。
据我所知,在数字阅读领域赚到钱的作者也有,但要付出巨大的代价,首先就是要每天大量更新,写作量甚至达到一日万字。这样生产出来的作品,基本没有逻辑性,也缺少对文字的尊重,更是对作者身心巨大的摧残——很多阅读者每天看一万字都困难,却要求作者每天写一万字,作者是水龙头么?但如果不这么做,点击率和收入就不能保证。可以说,数字阅读这个系统,天生就对作者进行着各种压榨。
人们可能花几块钱甚至几分钱,就可以得到数字阅读作品。看上去,这比阅读传统书刊要节省得多,也更环保。但实际上,压榨出的利润,很大一部分是作者的收入。另外,终端的消费者真的省钱吗?也未必,因为他们需要花更多的钱去购买数字阅读的工具,比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这些东西的价格多在四五千元以上,使用寿命也就是三到五年,再加上上网费用,平均下来,阅读一本书的成本并没有减少,只不过把购买内容的钱,转移到购买设备和上网上去了。
电子阅读物的另外一个招牌是环保。纸质书的造纸和印刷环节,的确存在着污染。但电子阅读就没有污染了吗?电子阅读工具使用寿命短,换代周期快,用剩下了无人回收,它们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更大。环保这块招牌,其实也是假的。
电子阅读和传统阅读,就像电视剧和电影的差别一样。电子阅读的消费者,目前将难以得到最好的内容。
编辑:黄先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