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围买球app下载

传媒博览

中国纪录片向“四化”迈进

《舌尖上的中国》的总导演陈晓卿喜欢把自己的作品比作“吉利车”,在他看来,中国的纪录片创作者应该向吉利集团的董事长李书福学习,不能满足于制造出自己的“吉利”,还要有把“沃尔沃”买下来的决心。或许怀揣这一梦想的并非陈晓卿一人。

9月27日、28日,来自中宣部、国家广电总局、中央电视台、全国70余家省市级电视台的负责人齐聚天津,参加主题为“用纪录片影响大众、影响中国、影响世界”的首届中国纪录片发展年会。


“春天”有多远

“国产纪录片的春天是否到来”,这个带着期待的疑问句从去年开始就成为业界的“流行语”。2011年是中国纪录片的百年华诞,与此同时,从这一年的第一天开始,一个崭新的频道——央视纪录频道出现在荧屏上,而在一年后的网络观众满意度调查中,纪录频道在央视所有频道中排名第一。

央视纪录频道开播之后,先后播出了《南海一号》、《春晚》、《故宫100》等一系列备受好评的纪录片。2012年5月,《舌尖上的中国》在央视纪录频道播出后,迅速成为微博上的热议话题,并把远离电视的“互联网一代”重新吸引在电视机前。对于业界来说,“舌尖”的热播并不是看到“纪录片的春天”来临的唯一迹象。以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为例,2011年1月正式开播的央视纪录频道在一年的时间里,收视份额增长率达到200%,2012年频道广告招标达到两个亿;而《魅力·记录》栏目在央视一套综合频道次黄金时段开播以后,收视份额和之前电视剧播出时段相比超出30%。

这几组数字给奋斗在一线的纪录片人打了一针“兴奋剂”,央视纪录频道总监刘文在发言时提到,这3个重要的事实彻底消除了很多人在纪录频道开播时的担忧和疑虑,也彻底打破了外界长期以来对中国纪录片所认定的“三条铁律”:纪录片不挣钱、没有收视率、没有核心竞争力。陈晓卿在展映纪录频道最近播出的纪录片《超级工程》时透露这样一件趣事,一些国家在观看《超级工程》之后主动找到纪录频道,希望拍摄团队也能把他们国家的一些宏伟工程拍成类似的纪录片。

然而,温暖复苏的迹象并不能说明“春天”的真正到来。在9月27日举行的“中国纪录片发展论坛”上,国家广电总局国际合作司副司长曹寅引用了这么一组数据:2011年全国电视节目出口约为1.6万小时,其中纪录片的出口约2332小时,占总数的14%;从出口的金额来看,全国电视节目出口总金额6773万美元,其中纪录片金额为286万美元,占总数的4.2%;从覆盖的地区来看,我国纪录片主要出口到东亚、东南亚、东欧、北美等地区,曹寅用“纪录片的发展与我国丰富的人文自然资源和世界大国的地位不相称”的表述来概括我国纪录片在国际市场的现状。


地方台:立足本土,走向大众

和放眼国际市场的央视不同,地方台纪录片的“主战场”仍是国内。在9月27日举行的“CCTV-9年度合作颁奖仪式”中,包括新疆电视台制作的《一百年前的探险日记》在内的8部纪录片获得年度制作奖,年度编导奖、摄影奖以及年度收视奖共3个奖项。

佛山电视台拍摄制作的《大学生猪肉佬》获得年度编导奖,这部纪录片聚焦大学生就业的问题,展现了大学生从“天子骄子”到“猪肉佬”的身份转变。编导喻峰在发言时表示,像佛山电视台这样规模的电视台全国有2000家,无论从投资还是人才方面都不能与央视相比,但佛山电视台在拍片的时候把重点放在关注社会和观察个体之上,用平实的视角切中时代脉搏,这种“接地气”的做法跟央视的方针达成一致,而该片也借助了央视的平台,做到了传播最大化。

地方台想要在竞争激烈的纪录片市场上分一杯羹,立足点就在于“本土化”,鲜明的个性是地方台纪录片的优势所在。今年4月开机的大型人文纪录片《五大道》是立足本土的典范,这部由天津市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和天津电视台联合摄制的纪录片,力图向观众展示“五大道”背后那段波澜壮阔的百年历史。

与电视剧、电影等大众艺术形式相比,纪录片被视为“小众”的艺术,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纪录片制作者开始思考,如何运用纪录片来影响大众。山东广播电视台副台长祝丽华认为,中国纪录片创作者的理念和视角正在发生显著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导演把镜头对准了现实生活,反映了时代的变迁和进步,纪录片是可以影响大众的。关注社会、人文和人本身,会使纪录片更具有生命力。

云南电视台是省级卫视中播放纪录片最多的卫视,在如何让纪录片“大众化”的问题上积攒了很多经验。台长赵树清说,要把纪录片推向大众,一是要树立“节目大众化”的理念,对播出的纪录片进行二度加工,强调故事性,加强讲述性和吸引力,贴近观众;二是要紧跟热点,深度理解大众的需求,用最有说服力的影像记录和权威专家的精彩讲述来为百姓解疑释惑。


“皇家军队”的作战细则

尽管《舌尖上的中国》备受好评,陈晓卿却坦言这只是对国外一种纪录片的模仿,而最近开播的《超级工程》学习的也是国外的模板。在刘文看来,这两部成功的纪录片都包含着标准化制作的模型的影子。在本届纪录片发展年会上,探讨纪录片的类型化模板和标准化创作,是两个非常重要的议题。

所谓类型化模板,是指在一定程度上纪录片的量化生产;而标准化创作,则是指能让制作团队在刚开始工作时就可以遵循的规范性的标准,这也被酒泉电视台副台长秦川戏称为“‘皇家军队’的作战细则”。

“我们在10年前都很不愿意谈到标准化制作,为什么呢?原来大家认为纪录片都是精英来做的,凭的是经验。这是一种老中医式的口传心授、无法量化的方式。而今天所说的标准化创作则是中西医结合,有个人的经验,更有西医式的量化生产的框架和模板。”刘文说。纪录频道副总监史岩在发言中提到,标准化制作并非为纪录片的制作提供条条框框,而是提供制作高品质纪录片的流程,在这个前提下提倡和鼓励创新才是关键所在。

和央视纪录频道这个全国性的平台不同,地方电视台在制作、播出纪录片时所面临的困难更多。以吉林电视台所拍摄的六集高清纪录片《长白山》为例,其负责人陈广平说,由于吉林台没有苹果系统,只能在北京租房子进行后期制作。

整体而言,央视纪录频道在投资、拍摄、技术、人才和播出平台等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而地方台的长处则在于题材的多样和风格的迥异。与社会制作公司相比,地方台依然保持一定的上升空间,当前央视纪录频道和地方台的合作方式主要有两种:委托制作和联合制作,截止到2012年6月,纪录频道已经完成600多项节目的委托立项。它所希望打造的不仅是一个全国最大的纪录片制作、播出平台,更是向世界展示中国的窗口。

编辑:黄先昊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