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围买球app下载

文化大观

今天中国需要传统文化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正是这一传统文化的力量滋养着中华民族优秀儿女,推动着中华民族向前发展,也造就了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我们当然应该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并正确运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中国先进文化。

道德重建需要中国传统文化。温家宝总理4月14日在同国务院参事和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座谈时说:“近年来相继发生‘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彩色馒头’等事件,这些恶性的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诚信缺失、道德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国民素质的提高和道德的力量,绝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强大的国家、一个受人尊敬的国家。”道德缺失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极为严重的问题。因此必须从绵延数千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以传统中国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为基础,树立道德基本规范,加强道德建设,营造讲良心、讲诚信、讲责任的道德氛围。同时,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培育具有时代精神、深入人心的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如此,才能从根本上铲除滋生唯利是图、坑蒙拐骗、贪赃枉法等丑恶腐败行为的土壤。

建设和谐社会需要中国传统文化。追求社会关系的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精神之一。儒家最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孔子说“礼之用,和为贵”,希望通过一定的制度规范,促使人们之间、国家之间维持相互包容、求同存异、共生共长、和睦融洽的理想状态。孟子认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而道家更重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崇尚“道法自然”。为了促成“和谐”局面,中国古代思想家们极为重视伦理道德原则,例如,儒家就提出了以“仁”为核心的价值体系,用一套“礼”来维系社会稳定。今天,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改革的逐步深化,各种利益矛盾凸显,更需要传统中国伦理道德的支撑。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的实践,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取得的巨大成功,“一方面得益于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结果,另一方面也得益于儒家文化积淀下来的执政资源。不管现代西方文化在中国文化土壤上怎样发酵,中国仍然没有出现按照西方现代逻辑走向西式民主”。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说,几千年形成的传统中国文化,特别是以“礼”为约束的多层次社会等级结构体系和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目标的“内圣外王”之道,把政治管理与道德教化统一起来,是有利于社会稳定和统治阶级执政的。儒家政治文化模式与社会主义文化之间并不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相反可以得到现代更新。

建立国际新秩序需要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具有5000多年非常灿烂的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上至今没有割断过的古代文明。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文化中具有非常独特的文化特征。其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体系之庞大,持续期之长,生命力之强,影响面之广,举世罕见。它是人类文明的瑰宝,是东方文化的主要代表之一,在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一直辐射到东亚及东南亚周边各国,成为东亚及东南亚文化圈的中心。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传统中国文化是具有普世价值的文化。如儒家文化强调的社会伦理、大同思想、担当精神、和合思想等具有普世价值,一直为西方国家所尊重。2009年10月28日,美国众议院以361票赞成47票反对高票通过一项纪念孔子诞辰 2560年的决议,颂扬孔子在“哲学、社会和政治思想方面做出的无价贡献”。当世界正在经历着资源开发几近极限、气候变化异常、多种文化激烈冲突的时候,只有用中国传统文化的“天人合一”、“和而不同”等理念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2005年12月6日,温家宝在法国巴黎综合理工大学发表演说时提出世界要达到“国与国之间和平,人与人之间和睦,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必须使用中国传统“和谐”思想来支撑和谐世界理念。他连用“以和为贵”、“和而不同”、“和实生物”来阐述“和”的思想。推崇“和为贵”的伦理精神,在处理人与人、国与国、人与自然的关系时,坚持和平、和睦、合作、友善等价值取向;弘扬“和而不同”、“和实生物”的古训,观察和处理世界问题,要坚持系统整体观、对立统一思维和推陈出新、生生不息的科学发展观。在此基础上才能有效化解国际矛盾,实现和谐世界目标。从而形成独具中国特色的外交思维和外交方法,提升中国的国际话语权,增强中国软实力。

(编辑:黄奥)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