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围买球app下载

传媒博览

我国网络新闻真实的双面性问题

【摘 要】进入21世纪,互联网进一步普及、多媒体技术迅猛发展,这使得网络开始成为一种新闻传播的全新渠道,在这个背景下,网络新闻应运而生并逐渐发展。然而,正是网络媒介信息承载量大、传播速度快、互动性强以及网络身份的虚拟性、非实名制等特点给新闻的真实性带来了正负两方面的影响。对此,本文将以网络新闻真实性为研究对象,分别从网络新闻真实度提升与网络新闻真实度降低(即网络新闻失实)两个方面入手,尝试对其主要原因与表现做具体的分析与阐释。

【关键词】网络新闻;新闻真实;双面性;原因;表现

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一种非常重要的信息收发媒介,网络在新闻传播中也扮演起越发重要的角色,于是“网络新闻”一词便应运而生。对于网络新闻的定义,并没有统一的说法,本文使用的定义如下:网络新闻是指借助因特网发布并传播的新闻信息,其传播途径主要包括万维网(www)网站、新闻组(Usenet News)、邮件列表(Mailing list)、公告板(BBS)、网络寻呼(ICQ)等,其发布者(指首发)、转发者可以是任何机构或个人。[1]网络新闻的这种定义相对于其他定义更具有代表性,它着重强调了网络新闻的传播途径与主体特点。而正是网络的虚拟、快速等特点赋予了网络新闻与其他形式新闻不同的呈现与传播特性,使得网络新闻真实,即网络新闻所传播的内容信息与其所反映的客观事实相一致的程度具有双面性:一方面,网络新闻可以展现给受众一种更加多元、及时的新闻面貌,为新闻真实性的提高提供了可能;另一方面,虚拟的网络传播环境给网络新闻内容的真实性带来了较大的不可控因素,有时甚至极大地削弱了新闻内容的可信度。因此,网络新闻真实便具有了双面性。

网络新闻真实度提升的主要表现与原因

第一,网络新闻真实度提升的突出表现就是新闻网站凭借网络特性向受众提供一个尽可能全面的报道视角,进而使新闻报道更加接近客观事实。作为一种新兴的新闻传播媒介,网络的各种特性使新闻传播的变化不仅存在于传播效果上,更在于新闻真实上,即“网络媒介大容量、高速度、超文本、互动性、多媒体的特点,使得它在揭示新闻事实真相的过程中具有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2]。网络新闻可以借助网络多媒体手段将新闻事实尽可能符合客观、贴近本真地呈现给受众,受众则可以同时通过文字、声音、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多角度全方位地了解新闻事实,这种传播过程客观上就已经促进了新闻真实度的提高。因为网络新闻全景式的传播方式大大改善了原有的传统新闻纯粹阅读或者观看的传播方式,它让受众得以更加近距离地接触到新闻事件的真相。

第二,网络新闻真实不再是完全被把关人垄断的真实,网络让受众接触到客观事实的更多维度与层面变为可能。网络新闻的特点之一就是收发的自由性,这种“知情”与“表情”的自由得益于网络的特有功能。在虚拟网络上,人们可以对新闻事件表达自己的看法,为公众提供自己了解的事件相关信息,甚至是不计后果地直接提出自己的任何观点(大多数情况下是这样,除非其言论有损公共利益等)。这种信息的收发几乎是不受限制的,至少是很少会有像传统新闻传播媒介中的把关人之类的人物去对网络新闻传播内容进行鉴别与筛选,因此,新闻事实将会以较少人为加工的面目直接与公众见面。这种自由的信息收发直接促使职业新闻传播者在新闻报道中要说实话、要客观报道,否则一些使用互联网的相关事件知情者将可以为公众揭示新闻事实的本来面目。这客观上促进了受众对新闻传播媒介的监督,也是对新闻真实的一种提升。

第三,网络新闻收发的高自主性为新闻受众获得更真实的新闻提供了可能。网络新闻的获取是一种非常自主的过程,受众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喜好,在任何时间以观看、收听等多种方式去获取新闻。在这一过程中,受众无须为错过或意欲重新阅览某些新闻报道而感到不便,网络新闻超越了广播电视新闻的时空限制,受众可以不计次数、不限时空地任意对自己感兴趣的新闻进行查看阅读,随时看、随时听、随时停、随时思考,而且网络新闻视听者还可以利用网络查看随时更新的新闻。以上这些特点就为网络新闻的受众真切把握新闻事实的情况提供了技术保障,在不断重复、不断更新的过程中,新闻报道内容的真实性不断经受检验、可信度不断提升。

网络新闻失实的主要表现与原因

互联网的技术与特点促进了新闻真实性的提高是人们有目共睹的,但网络对新闻真实性的负面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在互联网上,网络新闻失实的情况经常发生。网络新闻失实的主要原因与表现概括来看,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网络新闻从业人员专业素质不高,失职情况屡见不鲜。随着互联网在中国的普及,中国网络媒体队伍迅速壮大,但其队伍建设的质量和专业成熟度与传统媒体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与此同时,网络新闻从业人员也大多缺乏相应的新闻专业知识,不具备新闻采编的基本技能,对新闻采编的要求、特点基本没有了解。在此状况下,一些新闻网站甚至将采访、编辑、审稿、发稿等工作交与一人负责,并且在没有专业把关人的情况下,为了提高新闻发布速度,对一些非一手资料不加甄别,在将其粗略地剪切、拼凑后便发布于公众面前。如此观之,网络新闻内容的真实性就很难保证在较高水平。

网络新闻从业者的失职很大程度上也是源自其专业素质的缺乏。目前很多网站的新闻编辑中有一些人没有受过正规的新闻学教育,缺乏编辑经验,对新闻行业的规范、自律原则不清楚,无意识地进行虚假新闻信息的传播。如某网站曾经报道的假新闻:“上海将建300层、容10万人的摩天大楼。”[3]再如这样一条:“有个奇人叫马内克,他不吃不喝就靠注视太阳补充能量。”事实上,如上这些信息,人们利用基本生活常识就能辨别出是真是假,而网络新闻采编人员以及把关人却没能尽到自己的职责,这对网络新闻的真实性有很大的负面影响,同时也充分说明了当前我国网络新闻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亟待提高。

第二,为了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相关网站过分追求新闻发布的速度与数量,而较少顾及新闻的真实性及其质量。传播迅速以及传播内容的新奇性对于新闻网站来讲就意味着点击量,进而意味着经济利益,因此新闻网站往往追求快速发布新闻报道、发布新奇的新闻内容。可以说,这个特点是网络新闻所特有的,正是基于此,网络新闻失实也就几乎成为网络新闻形成过程中不足为奇的状况。为了追求所谓的快速、抢得先机,一些网站往往会对其获得的新信息不经过认真核实与调查就编写成新闻发布出去。外围买球app下载上述问题的“经典”例子之一就是某主流网站在2004年奥运会期间的一则新闻报道。2004年8月29日,雅典奥运会女排决赛中的中国队在先输两局的不利情况下,开始组织反击,但在第四局的最后时刻,中国队仍以21比23暂时落后。就在这个关键时刻,某主流综合网站的体育新闻一栏则出现了《女排姑娘奋战不敌俄罗斯,20年奥运冠军梦惜未能圆》的新闻标题,而真正的比赛结果是,女排姑娘们奋战五局,以3比2反败为胜获得冠军。诸如此类为了点击量而抢新闻的行为对网络新闻的真实性起到了很大的负面作用,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传播速度和传播质量几乎不可能同时达到最高标准,即所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近几年,有些新闻网站为了吸引受众眼球,更是不加思考与甄别地刊登、转发一些经不起推敲的新闻信息。面对这种由追求经济利益、追求快速带来的新闻失实,《洛杉矶时报》的媒体评论家戴维·萧曾如是评论:“网络新闻的报道速度已经对新闻的准确性和新闻的职业道德提出挑战。”[4]

第三,互联网的普及与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为虚假新闻的发布与传播在客观上提供了可能性。在以往没有互联网的条件下,受制于传播手段与渠道的有限性,某报刊的一条假新闻传播并影响到的受众范围可能仅局限于该报刊的读者。然而在当前,在网络技术发达、信息流动快速的今天,信息的共享与传播变得易如反掌并且速度奇快,在这种传播环境下,新闻的抄袭、转述、拼接非常容易。对此,有人如此形容:“编辑坐在电脑前,鼠标一点,一条新闻就变成自己网站上的了,他(她)哪有时间去考察这条新闻的真实性?”[5]就拿新闻照片来说,任何一个新闻编辑都可以易如反掌地制造假新闻照片。安德鲁·里普曼对此曾感慨道:“人们分辨是非的出发点不能再是‘眼见为实’了,在现实社会中,人们不能按照过去的一般法律观点来轻易相信一张照片。”几年前闹得沸沸扬扬的周正龙假虎照事件可以说是新闻照片造假的生动案例,尽管当事人并非新闻编辑,但通过网络平台以及各种多媒体渠道,华南虎假照及相关新闻在网络上一时间被快速传阅、转发,不少受众信以为真,而他们则真正成为这些相关假新闻的直接受害者。因此,从技术的层面来看,互联网与多媒体技术的普及与应用在客观上也给网络新闻真实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第四,网络新闻发布者的身份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与虚假性。这里所指的网络新闻发布者并不是大型商业网站或政府机构网站,因为前者是必须在国家有关部门登记注册并获得批准后方可营业的,具有相对较高的正规性,后者则代表政府,发自二者的网络新闻大多渠道正规,较少有发布假新闻的情形发生。此处所谈及的网络新闻发布者身份的不确定性以及虚假性,主要是指个人方面。因为在中国互联网用户尚未实现实名制,任何人都可以在网上的新闻聊天室、BBS论坛、个人博客、微博等网络地点匿名发表言论,甚至制造新闻。在这个过程中,网络信息发布者的身份是难以确定的,这种信息形成参与者身份的不确定性和虚假性就为一些人制造假新闻、发表虚假言论提供了机会,这会给网络新闻信息的真实度与可信度带来诸多不确定、不可控因素。

面对网络新闻失实的情况,为了维护并提高网络新闻的真实度与可信度,相关专家学者均提出了一系列具有操作性的建议与设想,比如,从政府角度出发,应当健全相关法律法规,规范网络传播秩序,并逐步加大对网络新闻传播的监管力度;从媒体网站角度出发,应当从自身的长远发展考虑,切实加强自律、加强技术层面上的信息管理;从网络新闻从业人员角度出发,应当提高社会责任感与职业道德,提升自身的职业素质,尤其是对各种信息素材的甄别能力;从公众角度出发,要树立起自觉监督、自觉防范、自我约束的意识;等等。

结 语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网络传播技术的发展,网络将在今后的新闻传播过程中越发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以互联网传播技术为支撑的网络新闻,也将受到公众越来越多的关注与使用。因此,新闻真实在网络世界中就显得格外重要。就网络而言,对于其有利于新闻真实发展的一面,应当进一步利用、改进相关网络传播技术,让互联网能够更好地为提高新闻真实度服务;对于其不利于新闻真实发展的一面,应从网络新闻从业者、公众、政府等不同主体出发,找到改善现状、解决问题的方法,尽可能地避免使网络成为新闻真实的“杀手”,让网络新闻最大限度地远离新闻失实。如何做好以上两方面的工作,应当成为网络新闻相关主体认真思考与总结的问题。(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参考文献:

[1]闵大洪.网络新闻之我见[EB/OL].(2005-06-11).http://www.zijin.net/blog/user1/119/archives/2005/105.shtml.

[2]杨保军.论网络新闻真实的特征[J].现代视听,2007(11):6-8.

[3]李军林.网络新闻失实的原因与对策[J].当代传播,2008(2):66-68.

[4]韩学功.假新闻:不是网络技术的错[J].中国记者,2006(8):46.

[5]李秀琴.网络新闻的真实性之我见[J].现代电视技术,2002(4):125-126.

编辑:黄先昊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