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微博,正以异军突起的姿态,成为学校与学生、校友以及社会各界沟通的桥梁。招生、就业、教学、管理……微博以其及时、方便与互动的特性,影响力更甚往日红极一时的高校论坛。
“我系推出第二批加‘V’学生,不同的面孔,同样出色!”这是南京大学金陵学院新传媒系利用官方微博,为毕业生开展的微简历推广活动。为其毕业生申请加“V”认证,不但提高了毕业生的关注度,而且增加了微博求职的可信度。据悉,南京大学金陵学院新传媒系先后推出了两批加“V”毕业生,旨在认证优秀学生。加“V”学生是如何产生的?业界专家的意见非常重要,还要听取业界导师的意见。只有得到业界导师好评的学生,才有资格加“V”。高校微博,正以异军突起的姿态,日益成为学校与学生、校友以及社会各界沟通的桥梁,因其无与伦比的及时性与互动性,其影响力更甚往日红极一时的高校论坛。
没微博都不好意思打招呼
当一种新兴传播方式出现时,越早开发它、利用它,就越主动。
140个字,是一条微博的上限,或许所能表达的含义有限。然而,百个、万个乃至亿个140个字呢?这种足以改变信息传播生态的微博(网友戏称之为“围脖”),正爆发出巨大的威力,在各项社会事务中引导舆论。
素以思想活跃著称的高校,也加入了这支庞大的“围脖”大军。许多学子以微博的形式,随时随地更新自己学习、生活状态。部分高校或以招生办名义,或以官方名义直接开通“围脖”。这些微博甫一出场,就受到了各自“粉丝”的热情围观,人气持续增长。
“武汉大学在新浪开通官方微博!”2009年12月3日,这条信息,被视为全国高校微博的“开山之作”。当一种新兴传播方式出现时,越早开发它、利用它,就越主动。如今武汉大学的粉丝数已突破5万,是拥有粉丝数最多的几所高校之一,成为名副其实的高校微博“老大哥”。
大多数的高校则是发现微博在宣传的舞台上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而且对招生极为有利,转而萌生了自己开设微博的念头。张继军是扬州大学宣传部的老师,一直以来都很注重利用网络搜集鲜活的校园新闻。从去年开始,几乎如两会这样的重大时间点,他都注意到不少学生利用微博来探讨两会热点议题,再上网一看突然发现原来很多高校已经在微博上占据了一席之地,他颇有点遗憾:“发现这块阵地有点迟了,现在没微博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
申请时,张继军发现新浪微博已经给每所高校都预留了名称,只有通过正式的申请和认证,方可获得“V”字标志,这意味着是正牌。很多高校微博认证前粉丝数以“千”计,认证后即以“万”计。今年2月份,扬州大学官方微博开通,短短数周,粉丝数已近千人。
记者调查发现,在国内各大网站中,人民网、腾讯网、搜狐网和网易均有微博推出,也有少量高校入驻,但目前以新浪高校微博推出时间最早、影响力最大。在新浪网,高校官方微博、院系微博以及高校的专家学者微博共同放在了高校微博板块,构成了一块“风景秀丽”、影响力巨大的网络教育园地。
“清小华”与“赵老师”
从最初的招考定位,到后期的全面服务,高校微博已经成为学校形象的新名片。
2月18日,一个名为“清小华”的微博发布了这样一条信息:“【温馨提示】话说明天要进入考场的童鞋们,加油哦!请于今晚仔细检查好准考证、身份证等证件,保证睡眠,不许再用功啦!PS:考试成绩将会在两周左右公布,而初试结果及复试选拔方案则会在3月初与大家见面。”其后,不断有学生留言祝自己加油,互动很是热烈。
原来“清小华”是清华大学的官方微博,由招生办主办。每逢招考季节,招生办都会很贴心地即时发布微博信息,受到很多考生和家长的欢迎。随着高校微博越开越多,各校以不同的风格、定位,引来了大量“粉丝”,形成了微博交流的一道靓丽风景。总体上说,高校微博都有宣传形象、介绍动态、解释政策的功能,但在其中总是能够找到为招生服务的影子。在高校微博短短的一年发展史上,招生部门一直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新浪网从2009年8月份推出微博产品,并借着次年开展百所高校招办主任访谈之机,向招办主任们推荐微博。从一开始,微博就跟招生密不可分。2010年2月19日,南京大学的高校微博开始注册试运行,粉丝很快就有3000人之众,认证后即涨到两万左右。其实,南京大学微博开始并非以南大之名在运行,而是叫“赵老师微博”,由负责招生的学工处打理。具体管理微博的李浩老师告诉记者,南大招生咨询一贯冠以“赵老师”之名,长期以来享有一定的知名度,所以微博开通之初也沿袭了一贯做法。
更名为南京大学微博甚至还略有争议,担心会偏离招生本色。但李浩渐渐发现,如今的南大微博已不止于招生但又极大地有利于招生了:“推出后效果很好,不仅成为学校形象的一张新名片,并且极大地方便了有志报考南大的优秀学生随时咨询。”就在前不久,在高校自主招生如火如荼进行的时候,南大利用微博在线即时答疑互动,取得了良好效果,被考生们交口称赞。
“经向外办、研究生院等核实,目前外围买球app下载在日学生已经全部联系上,他们都很平安。其中研究生院公派、联合培养生26人,交流生4人,他们大部分在东京,个别在北海道;在爱知工业大学10人等,均十分安全。请各位放心!”这是3月15日清晨,日本3·11大地震后不久,东南大学在新浪微博上发布的一句话,随即吸引大量学子和校友转发与祝福。
日前,苏州大学社会学院的“学生工作4S”微博在新浪网正式开通。打开这一微博的页面,资讯、人物、学业、生活、人际、心理、职场等十多个栏目令人耳目一新,非常方便学生迅速了解学院动态信息和各类服务。微博按照学生们的作息规律平均每天发布4条,并计划在运行一段时间后,再根据学生需要增补其他有益的栏目。
据介绍,这一微博定位于为学生提供特色服务,其名称不仅取苏州大学社会学院英文简称,同时也寓意该微博有智慧(Sapient)、有趣(Sapid)、有益(Salutary)和专用(Specialized),好比汽车“4S”店一样为学生提供一条龙服务。微博的创始人之一、社会学院党委副书记査佐明老师表示,开通微博是为了与学生走得更近,“140字的微博短小精悍、传播迅捷,我们希望通过当下这一热门的新媒体,进一步加强学院与学生、家庭、社会的良性互动,更深程度地与学生交流沟通,更好地服务学生成长成才。”
“‘学生工作4S’上线后,不少热心同学加关注,学院的同学们奔走相告,纷纷成为其微博粉丝。”社会学院大四学生王莉说,自己和身边的很多同学都已开通了微博,用手机上微博非常方便。“不管我们身在何处,在学校生活还是放假在家,微博开通后我们可以随时得知学院里的一些活动计划,甚至是老师们分享的有关招聘和就业的信息。”王莉说。
最近,像苏州大学“学生工作4S”这样直接定位于为学生服务的高校微博越来越多。一些高校官方微博也极其注意满足学生需要,第一时间发布学校要闻和讲座预告。中国传媒大学曾就通过微博发起问卷调查,关注学校毕业生的求职去向,为即将求职的应届毕业生提供参考。
“博”如其校,多彩缤纷
微博的巨大效应在于“以最精炼的语言最快地传递信息”。互动,亲切,正是高校微博的魅力所在。
高校纷纷织“围脖”并不是为了赶时髦,而是有着多重动因。在采访中,多名宣传部负责人告诉记者,微博其实不“微”,作用可谓巨大:首先可塑造高校形象,作为时代引领者的高校,快速接受微博这一新生事物,本就是开明之举;其次,可拉近高校与学生、家长的距离,为招生服务,毕竟高校作为象牙塔,与社会还有着无形的隔阂,普通家长要近距离了解高校运作、动态,微博无疑提供了便捷的渠道;最后,微博实质上是一个低成本、高效益、大范围的传播平台,对高校而言,只需一老师一电脑,便能随时随地更新,可谓“一本万利”。事实也证明,在高校危机公关、招生、发布官方新闻、展示学校特色、加强师生沟通以及联络校友资源等等方面,高校微博日益成为重要的抓手。
但微博的开通却远非“一劳永逸”。由于微博目前尚处于发展阶段,如何进一步丰富高校微博的表现形式、拓展信息含量、加强规范管理等问题,逐渐被提上日程。很多高校微博的负责老师深感工作的荣耀,并且乐在其中,李浩说:“每天发布的信息,受到几万人关注,几千人转发,这种被关注感和被认同感是超出其他任何工作的。”但要保持时时更新,内容丰富、亲切,表现形式多样,并获得认可,其实并不容易。
在很多高校里,存在着“把微博当成网站办”症结,结果导致微博更新过慢,形式单一。据记者观察,在已开通的高校微博中,有不少一个月只更新数条,还有很多开通之后基本就搁在一旁。微博的巨大效应,就在于“以最精炼的语言最快地传递信息”。复旦大学的微博便是其中代表。据统计,仅在今年3月18日这一天,该校微博更新就多达20余条。在该微博上,这一天以“早安,复旦”开始,至一系列关注日本核污染热点问题结束,内容包括校园内电视塔是否存在辐射等等内容,受到大量学子关注,其中外围买球app下载上海是否受到日本辐射的问题,被粉丝转发多达700余次。
微博的另一个巨大的特点在于互动,网民的关注和舆论的走向其实是双向的。北京师范大学曾每天发布一位杰出校友的图片,并向网友提问:“每天推出一位,来看看你认识谁?今天先看看这位?”“既然都认识,再放一张”……在宣传校园文化的同时,又加强了学生互动。
互动,亲切,正是高校微博的魅力所在。这样为学生着想的高校微博,学生如何不喜欢?校友们如何不忆起往日时光?优秀生源和家长们又如何不心生向往?唯此,高校微博才能走得更远,更好,更加缤纷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