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围买球app下载

原创地带

黄土地上,将夏末延续——校报记者团暑期实践手记

    早安,延安。
  坐在人挤人的车厢里,在半梦半醒之间,透过充满雾气的车窗,西北这块黄土地的晨光若隐若现,耳边回响起那首熟悉的旋律:“再不是旧模样,是陕北的好江南。”
  2011夏天的尾声,八个从校报编辑部走出来的“娘子军团”,怀揣着好奇和热忱,脚踏黄土地,行走延安,寻访西安。从调查到座谈,从走访到参观,我们用双眼重温过去,我们用双脚感受当下,直到夜幕将古城墙笼罩,我们将这六天的故事和记忆塞满行李箱,踏上归途。
  晚安,西安。
  延安旧事西安古史历史的扩散与浓缩“花篮的花儿香,听我来唱一唱……”天微微亮的时候,我们第一次踏上了这片黄土地,而这首红遍大江南北的《南泥湾》,也成了心中无限扩散的旋律,在宝塔山和清凉山之间回响着。
  延安,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熟悉的陌生人。它是小学语文课本中的重点,它是新闻中无数次被提及的关键词,它见证了那些无法触及的艰苦岁月,而即便身处其中的我们,也无法将它看透。只是,我们终究是踏上了这块圣地,在脚底与黄土地的摩擦中,一步一步地感受岁月留下的震撼,悄无声息,却震耳欲聋。
  杨家岭、王家坪,那些经历了风吹雨打的旧居,本身就是一个个故事;宝塔山、清凉山,城中心的山脉是延安的守护使者,让黄土地充满浓郁的绿色;革命纪念馆、新闻纪念馆,那些黑白影像记录了曾经存在的热血青年———张开双臂,满溢的红色正与我们热烈相拥,像是回到了过去,又像是历史穿越了当下。
  这座小小的城,是中国革命的圣地,是红色之旅的发祥地,每一个亲自来到延安的人们心中,都有一处被震撼的角落,为现有的学识穿上真实世界的外衣,让这种崇敬之意,更加强烈与坚固。烈日之下,黄土之上,我们唱响一首青春红歌,让延安留下我们小小的脚步,让我们刻下延安精神的点滴,继续前行。
  如果说,延安是将一个时代的故事,无限扩散,那么,古城西安就是把世世代代的故事,浓缩为一体,城墙内的钟鼓楼,或是城墙外的兵马俑,无不诉说着成千上万个历史,道不明,说不清,但是只要深呼吸,就能汲取到其中的点点滴滴。“天长地久会有时,此恨绵绵无绝期。”剥落了京城的繁华,古城西安给人一种尘埃落定的坚守力量,在都市被同化的今天,依然用城墙守护着属于自己的一方旧貌,风华褪去的干涩中,不免让人嚼出一丝怅然的情怀,脑海里蹦出的《长恨歌》,似乎跨越了杨贵妃的故事,说出了无数颗潮起潮落的心。
  而历史,正是需要触摸才能发挥其动人的吸引力,一兵一俑胜过千言万语。
  游人调查权威座谈记忆与创意的碰撞“北京来的大学生”、“传媒大学的姑娘”,素不相识的游人常常以如此简单而亲切的方式称呼我们,他们聚集在那些伟人曾经住过的窑洞前,他们来自祖国的四面八方,大多数人的热情配合,让那600份问卷不再是遥不可及的“预期”,而是步步接近的“成果”。
  调查中,被拒绝、被怀疑更是常有的事儿,穿上统一的衣服,我们变得抬头挺胸,发问卷、照合影,这个不行,换一个接着来。在西北的强烈紫外线中,白皙的手臂开始有了黑白的界线,背脊上渗出了黏黏的汗水,但是我们依然笑容满面,团队中的一点一滴小趣味都是我们的笑点,组成了旅途中最为美好的欢乐时光。
  那些问卷的背后,是不尽相同的那些人,只是他们不约而同,与我们相聚在延安;那个为国家奉献大半辈子的八旬老人,戴上老花镜,填着问卷,讲着自己“亲自到延安看一看”的期待;那群复旦大学的在校大学生,热情地主动要求填问卷,畅谈“红色之旅”的感触;那个十来岁的中学生,像写作业一样,将每个问题认真地阅读、思考、回答,悄悄告诉我们对传媒大学的向往;还有那个挂着红领巾的小学生,把同学都叫来,帮我们一起发问卷,带我们寻访枣园,为我们做免费小导游……这些故事里,充满了他们最真实善良的笑容,以及对这片红色土地的神往与崇敬。
  摄影、摄像、微博,我们有了全媒体的武装,调查、采访、座谈,我们容纳了多形式的活动。那是一种新的期盼,在交谈中,感受到梦想的力量。在延安市旅游局,一个量化了的延安描绘了未来的目标;在曲江文化传媒,一个非物质化的秦文化,讲述了延续的产业。创意与想法,在不同身份、不同年龄层的头脑中,进行碰撞,这些都是我们从未想过的知识积累,或许会是未来人生路途上的一股推力。
  毕竟,记忆和创意,都是为了让历史延续。
  合影留念合力完工一起吃苦的幸福校报是我们共同的家,这个夏天,我们彼此相伴出行,只为探知一个不同的世界,那些个奋斗的日日夜夜,都是我们引以为傲的“炫耀”。当我们将校报拿给陕西师范大学的学生记者团时,他们的点头与大拇指,是对我们最好的肯定,因为校报就是我们最亲的家。
  跨越年级,跨越地区,从北京出发来到西北的黄土地,我们都是在父母呵护下长大的“小公主”,这样的旅途,让我们有了太多的“奇遇”,尝试了从未品尝过的馍馍,经历了第一次硬座的火车,一起吃苦,好像也是一种幸福。
  脚踏黄土地,我们兴奋地与那些充满故事的遗产合影,“到此一游”的照片,是我们共同的回忆,也是触摸历史的见证。历史的力量,不仅仅在于让人铭记,更是教人用自己的智慧,将其转化为新的故事,成为之后的历史。或许,这一刻的笑容,会成为我们人生中珍贵的历史片段。
  毕竟,人的感官中,总有着太多极端的经验,有太多个“不确定”,在身临其境之后,可以瞬间变为“肯定”。无论书本还是多媒体,无论多高清的画质还是多详尽的描述,都无法替代亲眼所见的直观赞叹,那些精雕细琢的兵马俑,那些壮观奇特的俑坑,原以为“熟悉”的景观,依然有震撼的效果,会突然感觉到“百闻不如一见”的力量。
  而这样的震撼时刻,我们一起见证。“加油!”再累再辛苦,彼此的一句关心、一个拥抱,却能将这样有些艰难的旅途,变得温暖而柔情。工作与生活合二为一,这样的状态,美好得让人舍不得脱离。
  我们合照,我们打闹,我们起跳,我们大笑,满满当当的行程,是我们自己动手勾勒的回忆,多年以后,再次回望这些影像,2011年的夏末,仿佛永远不会结束。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