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
[旧版网页] 白杨首页?|?

最新更新

AI与新质生产力主题研讨会在外围买球app下载成功举办

来源:新闻网 ?? 2024-06-09 ?? 作者: 浏览量:50

(通讯员 汪琴)5月25日,由中国传媒大学主办,中国传媒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中国传媒大学科学研究院承办的第一届“人工智能与新质生产力:信息传播、智能计算与创新赋能”学术与学科建设研讨会在外围买球app下载举办。


本次研讨会作为中国传媒大学70年校庆的系列庆典活动之一,与学校因AI而强的战略目标高度契合,旨在围绕人工智能与新质生产力的前沿技术、创新方法、产业应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展开深入研讨,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促进相关领域的跨界融合与创新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工商大学党委书记、中南大学商学院名誉院长、湘江实验室主任陈晓红,中国传媒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柴剑平,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经济管理学院讲席教授陈国青,北京理工大学经济学院院长王兆华,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院长易靖韬,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谢恩,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数据智能与智慧管理工信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吴俊杰,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蒋忠中,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埃勒商学院副教授曹智,北京化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数字经济与商业模式创新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唐方成,中国传媒大学国家舆情实验室执行主任、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首席科学家沈浩,高等教育出版社数字教材院校合作部主任郭金录,《南开管理评论》专业主编陈晔,《管理学报》编辑部主任郭凯,《管理学刊》常务副主编张跃胜,中国传媒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党委书记王晓丽等学院班子成员以及来自全国人工智能相关领域的近200位领导、专家、学者出席。本次大会上午议程由中国传媒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王栋晗主持,下午议程由科学研究处处长周建新主持。

柴剑平在致辞中表示,人工智能正在深刻影响全社会,我们必须积极主动思考应变。他强调人工智能将在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也对未来传媒教育带来了巨大挑战,大家一起探讨,一定能找到应对挑战的新思路、新方法。

陈晓红在致辞中就发展人工智能与新质生产力的意义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她表示,要进一步发挥高校的科研优势和人才优势,推动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旗帜。

大会主题报告中,与会的五位专家分别从不同的主题切入,围绕人工智能的探索与实践发表了专业的见解。陈国青探讨数智化新跃迁,强调其技术变革与思维革新。易靖韬分享数字时代跨国公司理论,强调中国从跟随者到领导者的转变。吴俊杰和王兆华分别探讨了个性化产品组合设计和电力需求侧智能管理等科学问题。曹智探讨企业决策的有限理性与新质生产力,强调组织理论对新现象的启发。


院长论坛环节中,与会的五位专家就人工智能与新质生产力背景下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进行了深入探讨。专家们互相分享见解,提出了学科交叉是提升教育质量和学术创新的关键,应促进经济学院与理工科交流;构建“数智+”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具备跨学科能力和领导力的学生;深度参与国际交流,以“工科见长,文理交融”方式探索经济管理教育新模式;经济管理学科应深度融合人工智能,形成交叉学科优势;交叉学科与科学艺术的融合为数字化治理注入了新活力,人工智能具有广泛能力等重要观点。以上观点共同指向了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和教育的跨学科融合趋势,为经济管理学科建设指明了方向。

主编面对面环节中,四位专家围绕人工智能与新质生产力背景下如何进行数字教材与管理学期刊的建设和发展展开了深入探讨。郭金录详细阐述了数字教材的战略意义、体系构建、改革方向及未来需求。陈晔强调新质生产力背景下的科学研究应该倡导高质量质性研究。郭凯强调学术期刊应该基于新质生产力的基本内涵重新凝练和架构“一个中心,两个背景,三个要点”。张跃胜认为学术期刊应该锚定面向国家、政府和民生需求的办刊定位,重点支持能够反映人工智能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选题。

数字经济创新研究院揭牌仪式上,王栋晗表示,数字经济创新研究院是中国传媒大学数字经济创新研究的主战场,在推动外围买球app下载人工智能转型,促进数字经济发展方面具有重要地位。

本次学术研讨会搭建了一个开放、创新的交流平台,深刻体现了学校在人工智能与新质生产力领域的前瞻性思考与积极探索,为中国传媒大学70周年校庆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中国传媒大学将继续秉持“因AI而强”的战略目标,积极响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人工智能技术为引领,推动信息传播与智能计算领域的创新发展。


中国传媒大学官方微信
中国传媒大学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