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5日早晨8点,中国传媒大学南校区安保工作负责人谢博文带着白色保温杯准时到学校门岗处执勤。天气寒冷,他穿上棉衣棉裤,外面套了一层制服大衣。因为物资采购困难,谢博文小心地把一次性口罩戴在N95口罩里,里面的一天半一换,外面的尽量延长使用。除此之外,护目镜、一次性手套、消毒酒精、红外测温仪一一检查,一个不落。准备好工作日志,谢博文将开始一天长达十六个小时的工作:守好中传战“疫”的第一道防线。
“属于工作职责内的,我们必须解决”
受疫情影响,学校进校通道只开放了4个,每天入校人数不超过300,但是仔细的身份核实、体温测量、数据统计、各门岗巡视是他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整个上午,谢博文会一直巡视中传各个入口,和保安队队员一道守护着这座校园。他介绍到,“非本校工作人员或公寓住户禁止入校,非预先登记人员劝阻入校,这是不能违背的准则。”
保安队长为队员送上姜汤
年后下过三场大雪,风夹杂着雪花刮过,“后背凉的要命”。队员们在站岗的时候,鼻尖被风吹的酸疼,厚重的大衣也抵不过扑面的寒。保安队很难在硬件上提供帮助,便想出了送姜汤这个有人情味儿的方法,暂时缓解了执勤保安的寒冷。“属于工作职责内的,我们必须解决”,这是谢博文和他身后中传保安们的信念。
“面对疫情,咱们干安保的得第一时间冲上去”
疫情发生后,学校的防疫工作部署的很快,“第一感受是有些突然”,谢博文回忆着。
大年初一晚上,刚过年的他正想休息,却接到了领导部署工作的通知,谢博文赶紧从床上爬了起来,“几乎是在短短一个小时之内,就将前期的防疫工作理清楚”。工作方式的变化打了他一个措手不及,但是由于平时备有应急预案,谢博文并没有慌乱。他笑称,“我个人感受说白了就是,可以应对,没有问题。”谢博文曾隶属于武警总队,在长安街执勤,严格的军事训练是他从容面对疫情的基础。他也知道,他的背后有家庭、战友和学校的支持。
谢博文在南2门为队员现场讲解培训
大年初二,中传保安队进行了第一次集中性的防疫工作培训,由校医院的医生来专门指导他们戴口罩,使用红外测温仪。实践中的训练更为重要,谢博文事先进行了门岗测温实践,总结出实用的测温和登记方法,再手把手地教执勤保安,“咱就是一对一辅导,一对一盯岗”,每一班岗在上岗前都需要重新培训。
中传防疫,是校园内所有人的事
随着疫情形势的日益严峻,1月28号,中传开始全面实行入校人员体温测量工作。谢博文的第一次体温测量是在白杨大道3号岗,一位60多岁的阿姨买菜回来,接受了这个防疫时期的特殊规定。测量结束后,阿姨专门过去看了一眼温度,想要留下苹果表示感谢。从那天开始,入校人员基本上都熟悉了新规定,在进校前主动配合测温。
这种入校教职工与执勤保安之间的默契一直存在,并且“他们希望我们先把自身的防护措施做好”。谢博文难以忘记,在一个雪天,一位公寓住户在接受检查时注意到执勤保安口罩里的雾气增多,从兜里掏出一个新的递给他。这个口罩被保留下了来以作纪念,它传递出了防疫时期人们互相帮助的心意。谢博文说,学校内联合抗击疫情的机制已经建立,保卫处与学校家委会、学生管理公寓都有联合的处突群,方便加强管理。
安保人员在南区入口测量体温
平日热闹的校园现在显得十分安静,熟识的学生已经一两个月没有见了,谢博文有些想念。他始终坚信,“我们每天执行必要的工作,学校状况就能基本稳定。”这个念头不仅仅是谢博文一个人的,也属于每个抗寒、防疫、测温、扫雪的中传保安。
(编辑:宋佳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