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
[旧版网页] 白杨首页?|?

2016上海国际电影节系列活动之——“影视互译、文化共享” 影视译制研究专题

宫岚微(澳洲国际华语电影节主席):探索华语电影传播新路径

张蕾
来源:新闻网 ?? 2016-06-17 ?? 作者: 浏览量:1019

澳大利亚国际华语电影节又名为澳洲国际华语电影节,是在澳洲注册受到悉尼政府承认的电影节,诞生于2009年,每年都在澳洲最大的主流院线Event Cinema举行。该电影节每年都会从中国大陆及港澳台地区引进20多部优秀的电影展示给澳大利亚的观众,引起了海外华人及澳洲本地观众的热切关注,对于增进华语电影海外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

宫岚微女士是澳大利亚华人,是澳洲国际华语电影节的主席也是该电影节的开创者之一,从2009年开始至今已举办过7届澳洲国际华语电影节。在宫岚微女士等爱国志士的努力下,华语电影节在澳大利亚从无到有,并实现了蓬勃发展,如今已成为了澳大利亚最具有影响力的电影节之一,为华语电影的传播打开了澳洲的大门。此外,宫岚微女士从举办电影节的实践中总结出了一条促进华语电影传播的新路径,即以合拍的形式创造更优质的电影,进一步扩展华语电影的影响力。

2016年6月6日,我有幸单独面对面采访到了来北京参加2016中外影视译制研修班培训的宫岚微女士,向她询问了中国电影在澳洲传播的情况,并探讨了华语电影在海外传播的新途径。现将录音材料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张蕾(以下简称张):宫女士,您好,首先感谢您在百忙中接受了我的专访。您是澳洲国际华语电影节的主席及开创人,您能否告诉我们,是什么让您萌生了举办该电影节的想法呢?

宫岚微(以下简称宫):这是很多年前的事情了。那时候,我发现在澳洲有50多个国家的电影节,有法国电影节,德国电影节,意大利电影节,日本电影节等等,很多很小的国家在澳洲都有自己的电影节,但是没有咱们中国的电影节,没有我们的华语电影节。所以,我觉得自己有义务把这个创造出来。就是处于这样的一个简单的意愿,才有了在澳洲举办华语电影节的想法。

从2009年开始做这件事情,一切都从头开始。先找合作的影院,当时我们几乎找过了悉尼所有的影院,从文艺片的影院到主流的院线,全部都去谈。但是大部分院线的第一反应是拒绝,因为那个时候中国电影在海外的影响力并不强。但幸运的是我们找到了澳洲两大院线之一Event Cinema,他们愿意并答应与我们合作。他们之所以愿意与我们合作,是因为他们正处于一个转型期。他们想拓展自己的业务,从单纯的电影放映业务向电影放映,活动举办等多种业务同时发展转型。刚好我们的电影节非常适合他们的转型计划,而且Event Cinema位于市中心,靠近唐人街,有良好的地理优势。所以我们成功的与Event Cinema建立了合作。

张:当您与院线建立起了合作之后,在选择在电影节影片时,你们会选择引进什么样的影片呢?

宫:是这样的,当时我们与中国海外推广中心有一项合作,许多影片都是由他们推荐的,可以说推广的影片都有国家的支持。我们当初展映的电影有30部。那时候的电影还都是胶片电影,30多部电影胶片从海外运送过来,每个电影胶片有十几斤重,那场面与阵势非常壮观。现在都是数字电影了,几个盒子便可运来。其实,当时我们并不了解澳洲观众的口味与需求,所以会选择各个类型的电影。如今,令我非常骄傲的是,当初很少有影院愿意放映中国电影,但是(澳洲国际华语电影节)做到了第三年,便开始有商业的发行商要求同步放映中国电影了。现在包括澳洲两大院线在内的各大影院都会定期的同步放映中国电影,在中国看到的电影如今在澳洲的院线基本上都能看到了。

张:这样令人欣慰的结果与您们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宫:我觉得是有关系的。毕竟,我们的电影节是第一个把中国电影带入主流院线的活动。之前澳洲院线不了解中国电影,现在他们可以接触到了,发现了中国电影的市场潜力,也愿意与中国电影有更多的合作了。另外一个令我欣慰的事情是,虽然许多国家的电影很早就进入了澳洲市场,但是能进入主流院线并能实现同步放映的只有我们的中国电影。

张:您觉得中国电影能在澳洲受到这么多的关注,除了您和您这样的有识之士的努力外,还有什么原因呢?

宫:我觉得也跟中国在世界的地位有关。近年来,中国的政治和经济地位的提高,有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关注中国,想更多的了解中国,想了解中国的传统与文化,想知道应该如何与中国人打交道。电影是展现国家文化的重要方式,而且这种方式特别容易被人所接受。我当时读过一个故事:很多年前,日本想将自己的汽车推向美国市场,他们就是采取了将商品植入的电影的方式打开了美国的市场。我当时就觉得电影是这样有效的传播文化与经济的方式,我们应该做这样事儿(电影节)。

张:在澳洲有没有什么政策来促进本国电影的海外传播呢?

宫:澳大利亚是一个特殊的国家。在澳大利亚仅有2000万人口,而电影业是靠人口来制造票房的产业,所以这对澳洲发展电影业是十分不利的。他们本土的电影出产的很少,但是作为一个说英语的国家,他们每年主要播放的是好莱坞电影,许多有才华的好莱坞演员和导演都会去好莱坞发展。但是,澳大利亚的后期制作非常先进,许多好莱坞大片的后期制作都是从澳大利亚完成的,像奥斯卡获奖影片《疯狂的麦克斯》囊括了几乎所有的后期制作的奖项,而它的后期制作全部都是澳大利亚的团队制作完成的。澳大利亚本土电影并不是很发达,但后期制作水平非常发达,可以说是好莱坞的后期制作工厂。所以说澳大利亚特别想与中国在电影方面有更多的合作,他们也出台了一些优惠的合拍政策,例如高达40%的退税政策。

张:这样的合拍方式,可以说是帮助中国电影进一步拓宽澳洲市场的方式吗?

宫:我认为这种方式可以说是中国电影走向国际的跳板。好莱坞本身的电影业已经非常发达了,澳洲虽然有很好的电影制作技术但是缺乏市场,而中国的市场很大但是在制作技术方面与好莱坞的水准还相差甚远。所以我觉得加强中澳的影视合作是推动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重要途径,而且两国时差相差不大,所以对于工作来讲两国的配合度还是蛮高的。另外,澳大利亚地广人稀,具有许多独特的地貌,非常适合拍摄外景。我希望中国电影以后可以与澳洲有更多的合作,我也在致力于这一方面。

张:对于促进中澳合作这一方面,您又做过哪些尝试与努力呢?

宫:其实从去年开始,从第七届华语电影节开始,我们有了一个很大的转型。我们从单纯地推广中国电影和中国文化变成希望促成中澳两国电影产业的对接。从单纯的“推”变成加强交流与合作。我们与当地各个州的政府与电影电视局,以及包括Fox Studios在内的澳大利亚非常有名的后期制作公司,美国电影协会,澳洲海外推广总署等部门共同举办了一个“中澳合拍论坛”。在论坛上,我们非常细致的讲解了一些澳洲的退税政策,澳洲的后期制作公司把他们的技术做了展示,而电影节的代表团也带来了5个电影项目。在这次论坛中,中澳的电影人有了一个面对面的沟通。另外,据我所知,还有几个项目在对接当中。

当然,对接当中也有许多问题。因为之前没有接触过合拍这件事情,所以从来没有想过与电影翻译相关的一些问题。但事实是,有些电影翻译质量太差,真的影响了影片在海外的接受力。比如说,前几年管虎导演的《斗牛》在澳洲上映,因为字幕翻译太差,观众看不懂剧情,电影院出现了观众离场的现象。

自从做了合拍之后,我又发现了一个新的问题。在合拍过程中,我认为还有另外一个环节特别值得注意,那就是剧本的翻译。具体来说,澳洲的项目所出示的剧本是英文的,若想要与中国合作,必须先把剧本翻译成中文,这样中国的合作方才能懂。同样的,中国的项目都是中文的剧本,想要与澳洲合作,必须能想把剧本翻译成英文。剧本翻译好不好,翻译过后的剧本能不能吸引合作方,直接影响到合拍的促成。这个问题十分关键,所以我也在考虑与译言网有一个合作,希望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如今我手上有许多澳洲人创作的剧本,但如何吸引中国合作方的兴趣,我想这离不开高质量的翻译。剧本翻译影响产业的对接,会越来越重要。

张:在澳大利亚,字幕翻译和剧本翻译这样的工作都由谁来完成呢?

宫:对于中国电影来说,发行到澳洲的影片字幕翻译是片方提供的。

张:在澳大利亚的配音译制片多吗?

宫:在澳大利亚当地,有些电视台会有自己的配音译制节目,有些电视台也有自己的字幕翻译小组。总体上,在澳大利亚字幕片多于配音片。我个人认为,字幕片可以让我们感受到更多原汁原味的东西,可以让我们更好的感受演员表演的张力。

张:什么类型的中国电影在澳洲比较受欢迎呢?功夫武侠片,文艺片或是战争片?

宫:功夫片还是最受欢迎的,许多西方国家认识中国电影就是从功夫片开始的。战争题材的电影也有受欢迎的,比如冯小刚导演的《集结号》就受到了澳洲观众的好评。但是一些语言类的电影(靠语言对话出彩的电影),比如说冯小刚之前导演的一些贺岁片,里面有许多的语言包袱,还有许多方言埋伏,需要太深的语言文化才能理解,所以国外的观众很难看懂。

张:谈到中澳合拍,什么样题材的剧本比较受合作方的青睐呢?

宫:其实,目前大多数情况是这样的,中方已有自己剧本,想去澳洲寻求后期拍摄。我手中也有一些澳洲的项目,这些项目的剧本题材比较广,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文化方面的,比如说中西方文化的冲击;还有一种是纯好莱坞模式的电影加上一些中国元素。

张:我们国家会有民族语译制,在澳大利亚会有针对土著居民的译制影片吗?

宫:会有,但是特别少。毕竟他们大多懂英文,而且这一群体人特别少。

张:今天问了您不少问题,从您这儿了解许多东西。通过与您沟通,我发现,实现中国电影的海外推广,一方面需要国内人士的不懈努力,另一方面还需要像您这样的有识之士在海外的探索。

宫:对,我们这些在海外做电影节的人,本身就带有一种民族责任感。如果我没有出国的话,可能不会与电影业有任何联系。但是在海外(澳大利亚),我就会想在澳洲有50多个国家的电影节,为什么没有我们国家的呢?于是一种使命感油然而生。而且,一旦开创了它,便要一直延续下去。而我们现在之所以开始致力于合拍事业,是因为我们认为合拍可以让更多的主流院线关注我们的电影。单纯的宣传很难引起对方的关注,所以我们就要与之产生关系,这种关系就是合作。在合拍的平台上,我们不仅可以推广我们的东西,也可以为提供对方所需要的。这是一种双赢的模式,是一种可以长久维持的模式。我认为这样的嫁接将会是中国电影海外推广的未来之路。

张:真的感谢您,一方面感谢您接受我的专访,另一方面感谢您在澳大利亚推广华语电影方面所做出的贡献!

宫:这是使命感!我的贡献只是一点点,但愿它会像蝴蝶效应一样引起更多的反应。我希望有朝一日,中国电影会有更大的海外影响力,而澳大利亚可以成为中国电影的后期制作工厂。



中国传媒大学官方微信
中国传媒大学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