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辉(印尼艾奈特媒体公司首席运营官):动画创新+消除翻译难点 让中国影视作品走进印尼

来源:新闻网浏览次数:868发布时间:2016-06-17

李永辉,印尼艾奈特媒体公司“Hi-Indo!”频道的首席运营官,有着丰富的将中文电影及戏剧翻译成印尼语的经验。他对于新兴科技在配音及翻译过程中的应用十分感兴趣。

2016年6月7日,我有幸单独面对面采访了来北京参加2016中外影视译制研修班培训的李有光先生,向他询问了中国电视节目等在印尼传播的情况,并探讨了中国电视节目在海外推广需要增强的方面。现将录音材料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范婉丽(以下简称范):李先生,您好,首先感谢您接受我的采访。您是艾奈特媒体公司“Hi-Indo!”频道的首席运营官,该频道从去年开始播出中国电视节目和电视剧等,那么请问创办“Hi-Indo!”频道与中国合作的初衷是什么呢?

李永辉(以下简称李):印尼从1967年到2002年,这35年期间曾经有过排华的事件,禁止中文使用、传播。35年间,所有的华校都没有,政府也禁止,不允许有中文媒介、报纸等存在,只维持一种官方的报纸,就是《印度尼西亚日报》,里面也没有中国人想要看的新闻,全部是政治所需要的,持续了35年。到2002年政变之后,新总统上任,才改变了政策,之后才有了要学汉语的热潮兴起。我们再看整个印尼的电视节目,没有一个好的,没有一个高质量的影片、电视剧,市场上的大部分都是盗版的DVD。我们觉得应该有一个品牌,要与众不同。当时在印尼很多中国观众很喜欢看那种《白蛇传》、《西游记》之类的电视剧,实际上中国人、印尼华侨或者印尼人本身很喜欢看类似韩剧的电视剧,当时李友邦将《流星花园》引进印尼,突然间爆红了。那时候也经历很大的困难,他想办法把流星花园卖给电视台,但是没有人要,他们认为那种不合印尼观众的品味,认为年轻人的爱情不会受印尼观众的喜爱。后来有个电视台很勉强的接受了,把它放在晚上十一点档播放,播放之后收视率飙升。所以,我们相信,通过一个频道播放一些比较有特色的剧,会获得成功。要传播中国文化不一定要只有文学的,不一定必须通过像《水浒传》、《红楼梦》那种的电视剧。包含孔夫子的思想的家庭式、爱情剧的,年轻人喜欢自由恋爱,传统思想要门当户对,这种中西文化的冲突发生在一个家庭中时,会产生什么样的变化,因为这是能够引起印尼人共鸣的地方,印尼当地也是经历着这种文化的相互碰撞,与中国经历的中西文化碰撞有相通的地方。

范:所以,这种经历的相似使得你们想要引进中国的影视作品吗?

李:我们创立这个频道的时候,一开始是观众对《舌尖上的中国》反映很好,突然间很感兴趣,因为这部纪录片与传统的烹饪纪录片不一样,像茶的文化等,他们通过这个片子了解中国文化。

范:对节目和电视剧的翻译工作是谁来做呢?

李:是我们的团队的翻译来做。他们有主修中国文学的,比如在印尼大学毕业的,四年大学毕业,他们的程度还是不够,你会发现不仅中文要强,印尼文也要强。在翻译的过程中,要全部理解中文的意思,才能够翻译。

范:翻译中有什么难点吗?

李:有的。比如像一些以宋朝等古代的历史为背景的电视剧,翻译者必须要懂历史,古代的一个时辰是现在的两个小时,很多时候他们不知道这一点,就把两个时辰翻译成两个小时,还有古代的“一炷香”到底是多少分钟,比如“我等你两炷香的时间”到底是等多久,还有“我等你一刻”等等,这个确实是有困难,因为不了解古代时间的概念。还有一些官场上的职位,比如一些“大人”,几品官等出场的时候职位不一样,他称呼自己为什么,下人称呼他又是什么,称呼换来换去,翻译起来是比较困难的,在翻译过程当中,我们有面对这个问题。

范:那么这些翻译的难点怎么解决呢?

李:通常我们就是通过网络找资料。

范:中国的影片在印尼播放时,都有哪些类型呢?

李:还是要符合观众的喜好。印尼观众是分等级的,我们分A、B、C、D、E等,A、B等是那种受教育程度比较高的,收入比较高,比普通老百姓高五倍甚至六、七倍,他们的孩子有机会受高等教育,也有很多在留学的,A、B等的观众就比较喜欢看没有配音的、原版的影片。但是到中下层,C、D、E等的观众,就比较喜欢看配音版的。

范:到目前为止,贵频道与中国合作过哪些电视剧呢?

李:我们播过李小龙的影片、《白蛇传》、《笑傲江湖》、《心星的泪光》等。

范:动画片方面有合作吗?

李:动画片我们拿到的还很少,但是有这个需求了。印尼的动画不是很多,全部是从美国、日本等引进的。要传播中国文化,最容易的是从孩子做起。比如,麦当劳就是个成功的例子,因为每次小孩子去那里都可以拿到玩具,从小看到“M”字就知道是麦当劳,长大后吃的是汉堡包。这样的话文化就传播进来了。

范:您觉得中国的影视作品有哪些优点,哪些缺点呢?

李:优点很多。能通过卡通动画把《水浒传》中的武松打虎等改编一下,变成一个很好的动画,我觉得这样比真正的文艺片更吸引人,因为孩子喜欢看的话,他会要求父母看这个,比如我家里有个小侄女,只要她在家,她就会要求看迪士尼,大人就会让了。我在看的日本的动画,他们没有很好的题裁,但是动画是一种很好方式手段。如果把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中的文化以动画的形式表现出来,比如像孙悟空那样的动画,就会更容易传播。我们觉得中国的电视剧节奏太慢了,剧情中经常会回想以前的事情,我觉得没有必要。本来故事的题裁没有那么长,但是非要拍成三十集。另外一点就是中国的电视剧太严肃了,我们看韩剧的时候,会发现严肃中会带有幽默,比如一个老婆婆对自己的孙子说话有时会说“无所谓啦”之类的。

范:通过这几天的交流研修,您有什么收获或者启发吗?

李:昨天的座谈会上,法国的那位女士说的翻译的时候要看影片,我觉得非常有道理,因为,在汉语中说一句话,比如“你好吗”中的语气词“吗”,在印尼文或者英文中只是一个问号来代替。在对话中,人们可以相互理解,因为其中有很多情景,比如有时候讲的讽刺的话,从剧本中看不到。一开始我们按照剧本翻译,翻译出来感觉怪怪的,还要按照影片重新再做。在翻译古代的一些影片时,就更困难了。

范:希望通过此次研修班,您能有更多收获,也希望能够进一步促进中国与印尼的长远合作。

李:应该说,如果你们把你们的工作先做好,我们在翻译的时候会减少许多困难。对一些纪录片来说,翻译比较困难,比如我们在翻译《文明之路》的时候,里面有在采访法国的一些作者,给的剧本中法语的街名、人名、建筑名全部是中文的,所以我们在找这些名字的时候很难找,但是如果仅仅按照汉语音译过去,看上去又怪怪的,我们只能看到译成汉语的名字,很难找到原来的名字。说到这里我还有个建议,如果中国的片方能够提供一个专有名词的清单,统一对应到引入国的语言,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便利,也更利于加强合作。

范:您对中国未来的影片等的发展有什么建议吗?

李:我觉得在做片子的时候不仅要考虑到做给中国观众看,还要考虑到是做给国际的,是面向国际市场的。我原来是做电脑软件的,我们做的软件不是只给懂程序的人用的,也不是只给使用一种语言的人用的,不同的语言都导入进去,提供给不同需要的人用。所以,在拍摄影片的时候也要有这个概念,比如其中有采访埃及、希腊等一些古老的国家的人,他的名字以及地名,要全部用原文写进去。在做影片、电视剧、动画片的时候,带着国际的、世界性的眼光,有利于中国影片的发展与推广。



上一篇:下一篇:

学校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