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楠:转动“爱”的魔方 创造爱的奇迹

“爱的魔方:3~6岁儿童家庭教育案例系列短片”新鲜出炉

来源:中国妇女报浏览次数:1458发布时间:2015-09-09

面对“入园焦虑”,到底是孩子离不开父母,还是父母离不开孩子?如何在孩子最需要你的时候,做到有效倾听与陪伴?工作太忙没时间陪孩子,不和你“亲”了怎么办?孩子为什么不敢画画、不爱弹琴?如何让孩子学会分享、不再任性、不爱发脾气?想要二孩,该怎么和老大说?在全国妇联的直接指导下,由中华女子学院与中国传媒大学联合打造的“爱的魔方:3~6岁儿童家庭教育案例系列短片”日前杀青。

该部系列短片“以问题为导向”,从家长育儿遇到的儿童生活、学习和成长等方面具有代表性的突出问题出发,精选15个案例,遵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线索,采用案例故事呈现+专家演播室讲解等表现形式,帮助家长轻松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技巧。

“放开手,让孩子走好第一步”

清晨的幼儿园,很多小朋友已经陆续在教室里和小伙伴们一起愉快地玩耍,然而3岁的天天却在幼儿园门口,熊抱在妈妈身上紧紧地搂着脖子,豆大的眼泪挂满了小脸,哭着喊着“不上幼儿园,要回家”。这就是呈现在该部系列短片第一集“不爱上幼儿园的孩子”里的一段情节。

“上幼儿园”是孩子从出生后与父母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分离,也是孩子离开家庭,进入社会的第一步。对于大部分3岁幼儿来说,要迈出这第一步真的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几乎每年秋天,在幼儿园里都会准时上演天天小朋友那一幕,这就是典型的“入园焦虑”。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焦虑?短片中,幼教研究与实践方面的资深专家解读说,一方面,孩子的入园焦虑程度与他的社会适应能力紧密相关。在03岁这个阶段,如果孩子缺乏接触新环境、新事物的机会,那么他适应新环境的能力就相对会较弱。另一方面,就是父母对孩子环境适应能力的担心,这种担心反映出父母离开孩子的焦虑情绪,会进一步加剧孩子的入园适应困难。“我们许多‘80后’父母对于子女的入园问题表现出的焦虑一点也不亚于孩子。许多父母还沉浸在与子女的‘胶着的依恋’中,他们不大能够接受这样的事实,孩子已经长大了,可以融入新的集体和环境中去。所以,这个时候,父母的潜意识里渴望孩子的依恋,并且希望能证实孩子确实离不开自己,孩子确实需要父母。”中华女子学院附属实验幼儿园园长胡华补充道。

那么家长应该怎样帮助孩子顺利进入幼儿园,开始快乐的幼儿园生活? 专家指出,只要父母们能以积极的心态,理解和尊重孩子的发展差异,为孩子营造温暖、轻松的心理环境,相信孩子的适应能力,同时提前帮助孩子熟悉幼儿园的新环境,并对老师和小朋友们形成信赖感,那么,消除入园焦虑并不是件难事。

“爱孩子就要让他发现学习的快乐”

随着《虎妈猫爸》等一系列外围买球app下载儿童教育的家庭剧热播,外围买球app下载“早教”“隔代教育”“中国式教育”等社会热点话题也受到了广大观众的热议。剧中由赵薇饰演的“工作狂”妈妈见识了礼貌大方、多才多艺、奖状贴满墙的“别人家的孩子”,而自家的茜茜却什么都不会,强烈的危机感一步步将她逼成了“虎妈”,而茜茜也苦不堪言。现实生活中,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他们把自己所有的期待都寄托在孩子身上,希望孩子三岁就能识千字,四五岁就能“博览群书”,学画画、弹琴、书法、数学,为上小学做好充分准备。

系列短片中“不敢上美术课的孩子”“怕上小学的孩子”“怕输的孩子”“不想弹琴的孩子”等几个短片集中探讨了父母“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所带来的困扰和焦虑。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如同一句咒语,套牢了家长,也禁锢了孩子。许多家长迫于外在的压力,甚至陷入相互比较的泥潭。但是,这样的结果很有可能会破坏孩子原本的求知欲望和对小学生活的向往,为日后的厌学情绪埋下隐患。

对此,中华女子学院教育学院院长王练表示,“爱孩子就要让他发现学习的快乐”。片中资深专家建议,家长应该充分地保护、尊重和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给予孩子宽松的创作和学习环境,对孩子进行更多积极的、正面的反馈,帮助他们树立自信,逐渐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形成好的学习品质。

“虽然系列短片中所选取的案例并不能包括家长们遇到的所有儿童学习方面的问题,但是我们所选取的都是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相信用心的家长一定能够触类旁通,获得丰富的启迪。”中华女子学院副院长宋胜菊表示。

上一篇:下一篇:

学校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