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网
融合服务门户| 登录| [ENGLISH]

刘丽文

姓名

刘丽文

出生年月

1950.9

政治面貌

群众

民族

性 别

最后学历(学位)

博士

授予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

授予时间

1998年7月

参加工作时间

1974年3月

高校教龄

25年

专业技术职务

教授

行政职务

 


刘丽文教授相关资料

 

一、个人简历

  刘丽文,女,吉林省长春市人,1982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学士学位;1985年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专业,获文学硕士学位;199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先秦两汉文学专业,获文学博士学位。1985年被分配到北京广播学院,现为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教授、戏剧戏曲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为本科生讲授的主要课程是中国古代文学。主要研究方向为史传文学和历史剧。目前学术兼职为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艺术研究所兼职研究员;中国北方少数民族文化研究基地副主任、学术委员会委员、研究员。 
  学术研究方面,在《文学遗产》《文史知识》《求是学刊》《北方论丛》《河北学刊》《学习与探索》等学术刊物上共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出版的著作主要是:《中国古代戏剧文学史》(第二作者,1994年),《中国古代文学特征论》(1999年),《春秋的回声——左传的文化研究》(2000年),《历史题材剧研究》(2004年),《历史剧的女性主义批评》(第一作者,2005年);光盘版教材《古典文学》(上)(2003年);译著《神奇的智力开发法》(第一译者,1991年);主编《古代语言现象探索》(第一主编,2003年)。此外,还参与过多种专业性著作和普及性读物的写作。
  进入中国传媒大学后,刘丽文获教师奖四次: 1992年1994年分别被评为校先进教师;2008年获中国传媒大学首届教学名师奖;2009年被北京市教育工会评为“首都教育先锋教学创新个人”。六种成果获学术奖,其中,《中国古代文学特征论》获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文科著作类)二等奖(1999年);《春秋的回声——左传的文化研究》,获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文科著作类)一等奖(2001)。一种成果获教学奖:《中国古代文学史》(光盘版上),获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文科课件类)一等奖(2003)。
  除此之外,2005年,刘丽文主持的《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被评为校级全日制本科教学精品课程。2008年,负责并主讲的《中国古代文学》(上)被评为国家网络精品课程。

 

二、名师心得

  古人云:“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教学相长”。教师的职业,使我在知识的获取上永远不会落伍;促使我学术上不断长进,思想深刻,思维活跃,总有诸多的学术心得在头脑中翱翔,逼着我不断地将这些心得形诸于文章。我所授课的对象专业多种多样,学生们各有专长,在与他们的交流中,使我变得见多识广。因此我很感谢上苍对我的恩惠,感谢它赐予我永远保持获得充实自己机会的伟大职业。 
  《读者文摘》上有一篇文章说:有一位女性,年轻时志向远大,曾发誓要当一个名人。但后来觉得难以实现,又发誓说要做一个名人的妻子,还是未能实现。又发誓说,要做名人的老师。后来这个愿望她实现了。她桃李满天下,学生中成就斐然者接踵而出,许多都成了名人。她很有成就感,感到很幸福。现在,我有了与这位女教师同样的感觉。因此我很感谢上苍对我的恩惠,感谢它赐予我让我感到幸福的崇高的职业。

 

三、名师寄语

  古人云:“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树立美好道德,建立丰功伟业,著书立说传之后世,是古人借以名留青史的三种途径。而对一般文人最为切实可行的是立言,因其“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我乃普通之人,不敢心存妄想,但仍希望自己一生不能光当个酒肉饭囊,更要有所作为,干成一点儿事情。我认为,教师这个职业很适合于我的性格性别志向理想。

 

四、名师名言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石韫玉而山晖,水怀珠而川媚”。只要内蕴充实,价值总会显现。

五、名师先进事迹

(一)本科教学

  刘丽文1985年来到中国传媒大学的前身北京广播学院,在语文部任教,至今25年,始终没有离开过本科生的教学岗位。她热爱自己的工作,全身心地投入,不断寻找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文学院为全校文科上基础课、还为本院上专业课等,教学任务比较饱满;如果再加上研究生的课,工作量就必然比较大。刘丽文因同时还为学校远程教育开课,所以用于教学的时间还要多一些。即使在她总的教学生涯中为全日制本科生上课最少的最近三年(2007-2010 ),她仍然开课共940学时,平均每年313学时——这还不包括为远程教育网上授课无法计算的课时。940学时中,为全日制本科学生开课220学时,平均每年73学时。
  刘丽文没有因为教学负担沉重而对本科生的教学有稍微的懈怠。每次上课之前都认真备课,将最新的科研成果和自己新获得的体会吸收到课程内容之中;本世纪初以来,利用多媒体教学,她把讲课程内容制作成了图文并茂的课件,每一轮课都不同程度地部分更新一次PPT课件内容。 
  她注意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如在文学院成立之前教基础课讲唐诗时,她曾请外围买球app下载播音系老师将要讲的诗词制作成录音带在课堂上使用;后来,又买到了一些名家录音带,上课时将播放录音和分析作品结合起来,富有磁性的诗歌诵读对引导学生进入古典诗词的美妙境界,增强对诗歌内涵的理解,起了很好的作用。 
  她讲课时注意与学生互动交流,对一些文学史上的可待探讨的问题,鼓励学生不囿成说,开动脑筋,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将此作为平时成绩,纳入到整个成绩的评价体系之中。这一做法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不盲从权威,效果很好。 
  从增强基础知识和加强基本理论,以及培养分析能力的目的出发,她每学期都安排两到三次作业,内容一是考察基础知识基本理论掌握情况;二是让学生撰写一篇学术论文,以锻炼分析能力和学术研究能力。为了让学生真正达到锻炼的目的,鼓励学生创新精神,她提倡学生就自己学习过程中最有体会的问题自拟题目;同时,考虑到有些同学自己不会选题,也提出一些题目供学生选择。要求学生撰写论文时,词必己出,不说俗话套话,更不能抄袭。对富有创意的论文,大力表彰;对有抄袭嫌疑的,都到网上查找核实,一旦证实,则无成绩,或责令重写。 
  她认为,古代文学比较艰深,教师应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近些年网络发达之后,在每一章授课之时,她都把课程大纲、参考书、思考题发到班级的集体信箱中,让学生了解学习的要点,做到心中有数。 
  总之,为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学习氛围,提高教学效果,刘丽文始终在不断地探索。为此,她也获得了学生的好评。

 

(二)积极参与并认真进行本科生论文指导工作 
  自从文学院有本科毕业生,刘丽文每年都承担本科生的毕业论文指导工作。在极其繁忙的情况下,刘丽文放弃一切休息时间,逐字逐句地为学生改写文章,每个学生的论文从开始写作到最终交稿,少者改写三四稿,多者五六稿;指导的过程中,不仅是为学生改写字句,更重视教会学生学会写论文的方法。严格要求,最大限度地发掘其潜力,使学生成绩达到其个人资质所能够达到的最好水平。在已答辩完的7名学生中,有3人成绩优秀,4人成绩良好。

(三)积极参加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
  刘丽文积极参与学校的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工作。她主持了古代文学精品课的建设工作,与白岚玲老师一起,完成了全部课程的文本撰写和PPT文件的制作(《古代文学· 上》由刘丽文完成,《古代文学· 下》由白岚玲完成),工作量巨大。由于涉及网络的技术操作也要全部要自己完成,整个精品课程的建设可谓是历经艰辛。最后,在学院的支持下,在教研室董希平老师以及学生的共同努力下,较为圆满地完成了任务,获得校级精品课程荣誉。 
  此外刘丽文还主持了古代文学教研室的“211”工程二期课题申报之类的工作;正在主持中国传媒大学“211工程”三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传统文化资源与电视剧关系研究》;作为古代文学教研室中的一员,积极参与本科及研究生课程大纲的修改工作等。

(四)认真进行研究生教学及论文指导 
  本科生教学之外,刘丽文对待研究生教学、论文指导,都十分认真,尽管十分劳累和繁忙,但即使通宵达旦,也要尽可能将对学生的指导做到自己满意为止。所指导的硕士,第一届和第二届的两个学生,都是优秀成绩;第三届张杰的硕士论文《论陈家林导演的女性审美理想及性别文化心理》获全国妇联优秀硕士论文二等奖(本次设一等奖两名,二等奖四名,三等奖若干)。首届毕业的博士,其论文也颇为优秀,很受专家的好评。

(五)科研情况及其影响 
  刘丽文自1983年读硕士时开始在《光明日报》(1983.7.26合)《求是学刊》(1984.6)《长春师范学院学报》(1985.4)等报刊上发表文章。1985年来到高校后,在繁忙的教学之余,一直致力于学术研究。到2010年为止,共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其中有20多篇载于国家认可的核心期刊,4篇载于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的权威期刊《文学遗产》。撰写学术著作5部(其中2部为合著,分别为第一作者和第二作者),教材1部,译著1部(合,第一译者),主编1部(第一编者)。一些论文在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上被全文转载,有的被《新华文摘》摘目。其博士论文《左传研究》专家给予很高评价,中国社会科学院谭家健研究员的论文评议书认为“此文是我近十年来看过的博士论文中不可多得的上乘之作”;《文学遗产》1999年第1期对该博士论文进行了专题介绍。其专著《春秋的回声——左传的文化研究》1999获北京市社科基金资助出版。其著作文章的观点,被广泛引用。论文《春秋时期赋诗言志的礼学渊源及形成的机制原理》(见《文学遗产》2004年第1期),被中国社会科学院刘扬忠王达敏陈才智等学者在《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取得重要成果》一文中放在首位介绍,认为该文是“探讨文化制度与文学创作的关系”的重要成果(见2005年7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院报》,以及人民网、国学网、北京社科规划网等),诸如此类,不一一列举。 
  由于家中特殊情况,刘丽文不能经常外出开会,但在为数不多的学术会议上,刘丽文都提交高质量的论文,并几次做大会上发言、小组主持,其学术水平,受到与会者和学术界的认可。1992年,刘丽文在北京参加有美日韩伊拉克等国学者参加的国际会议,所提交的文章(与穆睿清老师合写),大会发言受到广泛好评,会后被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邀请专门为该院“高校青年教师进修班”作学术讲座。2008年,刘丽文与中国社科院谭家健研究员、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孙绿怡副校长共同发起组织了建国以来大陆首届《左传》学术研讨会。
  在学术兼职上,刘丽文从2007年起,正式被聘为中国北方少数民族文化研究基地副主任、学术委员会委员、研究员。

(六)远程教育 
  刘丽文是参加外围买球app下载现代远程教育办学的首批教师,其制作的课件,投入了大量精力,全部文本文字材料,加起来有六七十万字,除了为数不多的作品选原文外,都是一字一字用手敲到电脑上去的。课程的内容是她自己多年教学经验的总结,作品选也全部是她以自己的体会进行的注释和分析。2003年,该课件获广电总局优秀课件一等奖;2008年,又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其网上授课认真负责,受到学生广泛的好评;面授也经常受到同学掌声的鼓励。学生在“答疑中心”中曾留下许多发自肺腑的感言。如2006年7月4日0502122161015号学生说:“你是我们最好的老师。很感谢您是我们的这学期的任课老师,您细心的回答每一个同学的提问,很遗憾不能当面感受您的讲解.” 2007年4月1日0702122021004号学生说:“老师好认真负责呀,真的好开心遇到您这样的老师。”2007年7月7日0702124041001号学生说:“我一直都觉得教古典文学的的老师是最负责的一位,因为老师每隔几天都会不辞辛苦地上传很多帮学资料,丰富我们的知识,这次考试的6门课中,我感觉自己考的最好的就是古典文学,这和老师平日的帮助是离不开的,谢谢老师!” 
  刘丽文认为,教师只有自己为人端正,尊重学生,关心学生,才能赢得学生发自内心的尊重;“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长和不足,为人应谦谨些为好。教师的第一要务是教学,但学术研究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不应该因为教学的任务繁重而忽略科研。这些想法,她都努力地付诸于实际。

 

六、所属专业领域、学校文字介绍

    中国传媒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大学。学校致力于广播、电视、电影、网络、出版、报刊及新媒体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是一所文、工、艺、管、理、经、法、教多学科协调发展,以信息传播为特色的综合性大学。学校位于中国北京东郊古运河畔,校园占地708亩,校舍总面积46万平方米。校训是:立德、敬业、博学、竞先。 
学校被誉为中国广播影视传播人才的摇篮。50多年来,学校为广播影视系统及信息传播业培养输送毕业生6万多人,培训在职人员35万多人次。校友遍布全国各地及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形成了一支从领导干部到专业人员的骨干队伍,很多人成为著名的记者、编辑、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导演、编剧、制片人、翻译和高级工程技术专家。 
  学校的以大传播的理念、全媒体的视野,植根广播电视,面向传媒界,为广播、电视、电影、报刊、网络、出版及新媒体竭诚服务,逐步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与广播影视事业鱼水相依的行业特色;多层次、多规格、多样化、开放式的办学特色;多学科兼容,相互交叉渗透充分体现综合优势的学科特色;重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的育人特色。
刘丽文所在的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具有悠久的历史、鲜明的特色,在国内同类院系中处于前列。多年来为社会各行各业,尤其是广播电视新闻等传媒领域培育了为数众多、广受社会欢迎的人才。 
    文学院包括两系一所:中国语言文学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汉语言专业[应用语言学方向])、中国语言文化系(对外汉语专业)、审美文化研究所(其中包含创作室和剧评室);拥有3个本科专业、6个硕士点、2个博士点、1个中国语言文学硕士点一级学科、1个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文学院的学生以学风严谨、成绩优秀、能力出众而独树一帜。 
    文学院现有教师56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27人、讲师15人、助教3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33人,博士生导师7人、硕士导师20人。文学院面向全国招收汉语言文学专业、汉语言专业[应用语言学方向]、对外汉语专业的本科生以及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代文学、文艺学等6个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和文艺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的博士研究生。 
    文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科研成果丰硕。现拥有一批在国内语言和文学研究领域有重要影响的学者。近年来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5项,省部级项目近百项,多人多次获得国家、省部级奖励;出版专著100余部,并在《文学评论》、《中国语文》、《文学遗产》、《哲学研究》、《文艺研究》等权威刊物发表大量学术论文。

  刘丽文所在的古代文学教研室师资力量雄厚。现全教研室共有教师11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5人,讲师2人。具有博士学位者9人,具有硕士学位者2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7人。刘丽文之外,教研室的姚小鸥、钟涛都是古典文学界有影响的学者。在教学质量和学术研究上,古代文学教研室都走在文学院乃至全校的前列,也可与国内某些名牌高校同类专业比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