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推荐

文化产业管理学院院长范周教授接受人民网专访

作者: 548 发布时间:2018-10-31

自约瑟夫·奈提出“软实力”之后,这一概念便成为衡量一国之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指标之一。“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文化产品和服务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您认为,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应注意哪些问题?

第一, 文化建设,软硬兼顾。推进“一带一路”文化建设,既要有硬件设施、政策、体制、机制的支撑,也要有软件内容、项目、活动、品牌的提升,要软硬兼顾,内外兼修。在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服务“一带一路”总体战略

的前提下,依托重点区域文化发展带,建设国际文化合作走廊,进一步健全与沿线国家政府、民间文化机构的人文交流合作机制,完善部际、部省、官民合作等工作机制,建设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的中国文化中心设施网络,努力提高我国文化领域开放合作水平。

第二, 内容为王,形式为道。中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各种体系的文化交叉互渗、兼收并蓄,形成博大精深、取之不竭的文化宝库。 在开展文化软实力建设时,要进一步整理开发、继承发展传统文化思想和文化资源,使多元文化持久和谐共处、相得益彰;要重视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内容选择,要将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时尚文化相结合的中华文化作为我们的底线和核心;要重视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传播形式和传播艺术,积极构建以整合传播为特征的立体化传播体系,提升整体传播效果 。

第三, 创新引领,科技驱动。在技术驱动、需求拉动、国家助推、资本助力等因素的作用下,未来数字内容产业将成为全球新的经济增长点,数字文化产业也将占到文化产业的绝对比重。创新是当前时代发展的第一动力。在云计

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智能城市等变革性科技的推动和融合下,以创意性和新技术为特征的文化产业新业态层出不穷,传统产业也将焕发出新的时代光彩。因此,当前要开展文化软实力建设,必须特别重视对新兴技术的融合应用,通过技术创新不断倒逼内容革新,为更广阔的国际市场提供具有时代竞争力的文化产品,将中国从“文化资源大国”提升为“文化产业强国”。

第四, 双向传播,互惠互鉴。“一带一路”建设强调文化交流、文明互鉴,这就要求一切往来与合作都应该是双向互动的。在鼓励中国企业走出去拓展海外市场的同时,也要欢迎外国企业和资本引进来开放国内市场;在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同时,也要以开放包容的胸怀学习和借鉴其他国家和民族先进的文明成果、先进的管理制度和先进的行业经验。新时期下,“一带一路”战略重新规划了中国未来的发展路线,使西部地区成为改革开放新前沿。中西部省市应该抓住这次宝贵的发展契机,积极发挥自身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与地理趋近、文化趋同的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更多互联互通、互惠互鉴的合作,实现中西部地区的跨越式发展。

第五, 全球视野,包容和谐。“一带一路”战略涉及亚欧非65个国家、44亿人口,是一项具有全球视野、蕴藏中国智慧、基于长远考量的综合性发展战略。它是中国版的全球化战略,致力于主导泛区域化合作和深度参与全球治理改革,始终将开放包容、尊重多元、平等合作、和谐发展作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主基调。 因此,我们既要通过换位思考,积极采取各种方式消除

外界误解,让共建、共享、共赢的发展思路真正深入人心。同时也要立足全球视野,积极寻求各方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最大公约数”,承担起维护和平的共同义务,实现互利共赢的共同目标,打造真正意义上的人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

 

(编辑:曹琬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