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网
融合服务门户| 登录| [ENGLISH]

今日推荐

明星志愿者:用意“志”满足广大“愿”望

来源:中国传媒大学 ?? 2016-12-22 ??作者:记者/梁偲珈 编辑/段柳依 浏览量:1375

安瑀:助人这件事本身所带来的快乐与满足无法替代

长期坚持志愿服务是很困难的事情,但是安瑀做到了——从高中毕业到本科,再到工作,直到现在上研究生都一直在坚持着从事志愿活动,有记录的志愿服务时长已有1720个小时。

安瑀与志愿服务结缘于2009年,高考后看到黑龙江省博物馆志愿者的招募启事便报了名,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本科时家里经济状况一般,在校期间曾收到多方资助,他就暗下决心一定要在有能力的时候

回报社会。本科四年的志愿服务活动,为安瑀后来顺利进入社会做了一定的铺垫。而工作以后,即使工作繁忙,但他仍会抽出时间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现在再次回到学校读研,他仍一如既往关注志愿服务活动。

在长期的志愿活动中,“帮助有需要的人,这件事本身带来的快乐和满足感是无法替代的。除此之外,通过志愿服务活动,我可以体验不同的生活,接触到不同的人,结交更多朋友。尤其在有工作经历后感受会更深。因为工作性质,同事们局限在一个小圈子里。而每次志愿服务活动都可以结交更多志愿者朋友,大家会有更多的共同语言,关系也更单纯。”这种经历、感受正好体现了安瑀心中理想的志愿——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帮助有需要的人或事。助人的同时也在自助,实现受助者与自我的共同发展。

“作为非专职的志愿者,要保证固定的时间段持续不断地服务确实很难。”安瑀认为,“但就像鲁迅所说,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一挤总还是有的。现在需要志愿服务的场合很多,只要心里一直有志愿服务的想法,总会有机会参与其中。”这便是他坚持下来的秘诀。此外,安瑀还给了大家一个做志愿的建议:“每个志愿者都会找到个人更擅长或更喜欢的领域,这是在有了一定志愿服务活动经历后摸索出来的。志愿服务本身不带有强迫性,能坚持下来应该更多的是兴趣驱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参与完某个志愿服务活动感觉不快乐,建议换一个项目试试。”

最后,安瑀还表示:“我没有参加过支教活动,希望未来有机会可以参与其中”。


李月:公益就是人人都可以做

在大部分志愿活动中,三农学社社长李月都选择了支教项目。“在我很小的时候,看了很多《感动中国》这类的节目,这就让我觉得支教是一件很伟大的事情,所以长大之后就愿意去做这样一件事情。再加上我本人也很喜欢孩子,所以我觉得我特别乐意。”

支教的困难非常多,包括与团队的磨合以及前期的准备,还有的就是其他当地的一些让人不易适应的情况。此外,李月发现其实支教跟她想的大有不同。“我看到了教育发展的很多问题,尤其是乡村教育。”但她没有因为这些困难就气馁,“我之后的行动,其实都是想为这个问题做一些行动,从而来帮助解决问题或者改变这个现状。”

李月认为,解决社会问题是公益的使命所在,然而在当下的中国,公益还是一件很小众的事情,其成效还不够显著。但她相信,伴随着越来越多的你我的加入,公益事业会拥有更多的活力、创造力和行动力,解决社会问题的愿景和使命终将成为现实。“每个人都可以为别人做一些事情并且是不求回报的,这应该会成为每个人的习惯。其实也不一定要出于爱心,只是人之常情会让人愿意为他人做一些什么事情。这是我理想的一个状态,每个人都可以参与其中,每个人都可以从其中收益。”

在支教中,李月也有了各种各样的收获——从参与者成长为组织者、问题解决者,包容的心态和融洽的人际关系,关注并思考社会问题以及教育理想。“可能我做的事情还是不够多。我不希望自己只是单纯的以一个人的力量去做支教,我希望并且也在做的一件事情就是我们社团能够每年举办这样的活动,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


编后:除了在志愿活动中表现优异的个人以外,通常以公益活动主办方身份出现的诸多社团组织在其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也不容忽视。以青年志愿者协会、自强社等为代表的社团经常组织着类似于小学支教、明信片义卖、“善行100”公益募捐等类型的公益活动,发动了诸多学生以志愿者身份参与其中,为社会尽一份微薄之力,深受好评。

中国传媒大学官方微信
中国传媒大学官方微博